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碳热还原合成碳化硅过程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5-08 04:21

  本文选题:碳热还原 + 碳化硅 ; 参考:《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7年01期


【摘要】:为揭示碳化硅合成过程中能量及物质扩散机理,从而为碳化硅的提质增产奠定理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碳化硅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场、压力场、气体流动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时间的延长,炉内热量呈辐射状向外扩散,合成炉内气体呈现三维多向流动特性,反应进行到24 h时CO气体流量达到最大,而此时由于炉底透气性差的原因,致使炉底部压力高于其余位置,最大可达1.525×101 k Pa,此时可加入少量木屑以增加炉底透气性来改善因压力过高所造成的喷炉事故。模拟结果得到了生产实践验证。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energy and substance diffusion in the process of silicon carbide synthesis and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ncreasing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silicon carbide,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pressure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s of silicon carbide we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law of gas flow is simulat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synthesis time, the heat in the furnace radiates outward, the gas in the furnace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directional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low rate of CO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the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for 24 h. However, due to the poor gas permeabil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the press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is higher than the rest, and the maximum is 1.525 脳 101kPa. At this time, a small amount of sawdust can be added to in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to improve the accident caused by the high press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produc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785)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6第二批科研基金项目(KY2016-34)
【分类号】:TQ16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春培;郁青春;刘大春;孔祥峰;徐宝强;邓勇;杨斌;;真空碳热还原分解硫酸钙热力学分析及实验探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4年05期

2 杨勇;李解;李保卫;张邦文;韩继铖;;铌酸铁碳热还原的等温动力学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3 徐宝强,李志华,戴永年;真空碳热还原过程中喷料问题的解决[J];有色矿冶;2004年04期

4 刘然;高福;王杏娟;吕庆;;富硼渣碳热还原过程硼组元的迁移行为[J];钢铁;2014年03期

5 蒋文龙;戴永年;杨斌;徐宝强;;金属铝的碳热还原[J];轻金属;2009年03期

6 梁连科,李花兵,邹德玲,刘颖;碳热还原电熔法制备高纯碳化硼[J];铁合金;2004年02期

7 刘海燕;刘代俊;杨军;于洋;邓林;;微波外场中的硫酸钙碳热还原[J];无机盐工业;2012年12期

8 王昱超;田阳;杨成博;杨斌;曲涛;戴永年;王刚;;真空碳热还原煅白的热力学分析[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年11期

9 刘新宽,马明亮,周敬恩;碳热还原反应制备氮化铝粉末工艺研究[J];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10 陈杰;王晓刚;;碳热还原合成SiC温度场演变规律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骏;薛济来;陈立栋;;碳热还原制备二硼化钛反应过程的热力学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鹏科;李光强;朱诚意;马国军;;含钒钢渣的成分调整及碳热还原富集含钒组分[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3 刘然;高福;王杏娟;吕庆;;富硼渣碳热还原过程中MgO的失重[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徐宝强;杨斌;何剑萍;森维;戴永年;刘大春;;二氧化钛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宝强;杨斌;何剑萍;森维;戴永年;刘大春;;二氧化钛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英文)[A];真空技术与表面工程——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荣良;丘克强;唐淑贞;佘媛媛;胡汉祥;;含锑铅复杂氧化物的酸浸渣真空碳热还原[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郁青春;杨斌;马文会;李志华;戴永年;;氧化镁真空碳热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蒋文龙;戴永年;杨斌;徐宝强;杨骏;汪镜福;;碳热还原氧化铝研究现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郁青春;杨斌;马文会;李志华;戴永年;;氧化镁真空碳热还原行为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都兴红;刘慧;牛亚慧;娄太平;付念新;;含镍蛇纹石中氧化镍的碳热还原过程[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灵儿;用Al _(2)O _(3)-SiO _(2)系超细粉碳热还原制备β-Sialon[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月斌;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和碳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秀敏;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为亮;真空精炼锂的研究与氧化锂真空碳热还原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0年

4 匡加才;AlN粉体及陶瓷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熊利芝;真空碳热还原处理含锌氧化矿获得高纯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舒凯;高温真空下碳热还原过程中Al_2O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宾光勇;真空碳热还原炼镁工艺中镁蒸气冷凝收集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杨磊;碳热还原反应制备ZrB_2粉体工艺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4 李艳;铝土矿真空碳热还原—氯化的实验研究及生命周期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汪浩;真空碳热还原白云石制镁的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吕东;碳热还原歧化法制备高品质硅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志华;氧化镁真空碳热还原反应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李兆楠;真空碳热还原制取金属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9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59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