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非晶态Co-W合金镀层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催化析氢研究
本文选题:金属材料电沉积 + Co-W合金镀层 ; 参考:《材料研究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利用恒电流直流电沉积方法在Cu基底表面制备了Co-W合金镀层,当镀液中WO_4~(2-)浓度≥0.075 mol/L时镀层为非晶态结构。电化学研究表明,非晶态Co-W合金镀层在1 mol/L NaOH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活性,过程受Volmer-Heyrovsky路径控制。W含量约为40.1%(质量分数)的Co-W合金镀层析氢活性最强,其表观交换电流密度j_0为3.17×10~(-5)A/cm~2;当电位负于-1.46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后该Co-W合金镀层的阴极电流密度超越了商用Pt片。结合电化学阻抗分析获知,由于镀层本征催化活性和比表面积(或电化学活性面积)均得到提升,使得非晶态Co-W合金镀层析氢活性获得提高。
[Abstract]:Co-W alloy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Cu substrate by constant current direct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WO _ 4N _ 2 ~ (2) in the bath is more than 0.075 mol/L, the coating is amorphous. Electrochemical study showed that amorphous Co-W alloy coating exhibited goo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in 1 mol/L NaOH solution, and the Co-W alloy with 40.1% (mass fraction) of Co-W alloy,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Volmer-Heyrovsky path, had the strongest catalytic hydrogen deposition activity. The apparent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j0) is 3.17 脳 10 ~ (-5) A / cm ~ (2). The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of the Co-W alloy coat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Pt film when the potential is negative to -1.464 V (relative to the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potential). Combined wit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r electrochemical active area) of the amorphous Co-W alloy were improved 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oating.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411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1193,BK20151221)~~
【分类号】:TG174.44;TQ1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冶鑫 ,李广龄;确认一种新型合金镀层的依据是什么[J];金属制品;2002年04期
2 缪娟,符德学;锌锰合金镀层钝化条件研究[J];表面技术;2005年04期
3 戴永盛;裴如俊;戴慧;;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在电镀中的应用(Ⅲ)——合金镀层中铜的测定[J];电镀与精饰;2008年03期
4 丁晓峰;;锌系合金镀层[J];电子工艺技术;1987年06期
5 何敬欣;;镍-钨合金镀层中钨含量的测定[J];电镀与精饰;1990年04期
6 李亭举;电镀新技术发展十例[J];航天工艺;1991年01期
7 李青;合金镀层的开发及用途的扩展[J];电镀与环保;1996年03期
8 牛丽媛;锌镍合金镀层分析及现场故障的排除[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0年09期
9 舒余德,谢勤;分光光度法测定Zn-Ni-P合金镀层及镀液中的磷[J];电镀与精饰;2001年01期
10 江镇海;紧固件高耐蚀锌镍合金镀层[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雷刚;吕春雷;印仁和;郁祖湛;王卫江;杨立红;;钢板上锌镁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机理[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月顺;;锌镍合金镀层含量的测定[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薛雷刚;印仁和;王卫江;郁祖湛;;钢板上锌镁合金镀层的制备方法及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柳长福;郭玉华;王志义;涂元强;曹全禹;;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上电镀铁锌合金镀层的研究[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5 张俊彦;王立平;薛群基;;电沉积替代硬铬抗磨耐蚀功能防护合金镀层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邵光杰;秦秀娟;李慧;荆天辅;姚枚;;电沉积Ni-P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邵光杰;秦秀娟;于升学;李慧;姚枚;;电沉积Ni-P合金镀层在酸性介质中耐蚀性能的研究[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庄瑞舫;徐问文;;电子能谱法研究锡铅合金镀层的表面状态及其与可焊性的关系[A];表面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周育红;黎德育;杜明华;李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赫尔槽钴镍合金镀层中的钴含量[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宝根;;锡及其合金镀层的氧化腐蚀变色与防护[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锦秋;锡银铜合金的电沉积工艺与沉积机制及其焊接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潘剑灵;无氰共沉积电镀Au-Sn共晶合金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吁艳林;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Ni基析氢电极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7年
4 曹寅亮;高活性镍基析氢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碱性条件下析氢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张卫国;催化析氢活性阴极设计、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心悦;脉冲电镀Zn-Mn-Ni合金镀层工艺及性能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2 方晨旭;铜表面镍基多元合金镀层的制备与耐蚀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肖泽泽;喷射电沉积制备Ni-Fe-W三元合金镀层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王宝华;锡镍合金镀层薄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李良;热浸镀锌镍合金镀层工艺及其耐蚀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玉;热浸镀锌及锌基合金镀层工艺及其耐蚀机理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智贤;电镀Ni-Sn-P合金镀层的腐蚀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曹旭;电流及电场对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及其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燕;电化学沉积镍钴铬防护涂层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余细波;电沉积制备Cu-Co合金镀层的工艺研究及性能表征[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0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6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