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9 13:36

  本文选题:纳米二氧化硅 + 醇盐水解法 ; 参考:《混凝土》2017年08期


【摘要】: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粉体添加于水泥砂浆中研究其力学性能,借助XRD和SEM分别对纳米粉体和混凝土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抗折试验机和抗压试验机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醇盐水解法可以制得晶粒尺寸约为70~150 nm且结晶度良好的SiO_2纳米粉体。利用制备的SiO_2纳米粉体掺杂水泥砂浆的试验发现,当等量掺杂量为4%(相对于水泥质量的百分比)时,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都能达到最大,其中养护28 d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8.1 MPa,抗压强度为53 MPa。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ilica powder prepared by alcohol-brine hydrolysis were studied in cement mortar.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nano-powder and concre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bending tester and compression te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O_2 nanocrystalline powders with good crystallinity and grain size of about 70 ~ 150nm can be prepared by hydrolysis of alcohol salt water. By using the SiO_2 nano-powder doped cement mortar, it is found that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of different ages can reach the maximum when the equal amount of doping is 4% (relative to the percentage of cement mass).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cured for 28 days are 8.1 MPA and 53 MPA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2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785)
【分类号】:TQ17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艳兰;张凯;;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新钢成功研制纳米二氧化硅[J];辽宁化工;2002年04期

3 曹淑超,伍林,易德莲,秦晓蓉,刘峡,孙少学;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及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9期

4 郭英凯;赵燕禹;赵国华;查立祥;商连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J];盐业与化工;2007年04期

5 吴晓斌;;纳米二氧化硅提高钢板搪瓷耐酸化学稳定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4年07期

6 庞久寅;王春鹏;储富祥;林明涛;;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和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07年03期

7 ;吉林大学从稻壳中提取纳米二氧化硅获得成功[J];有机硅氟资讯;2006年11期

8 姜小阳;李霞;;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应用及制备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9 荀其宁;邢德林;冀克俭;邓卫华;李艳玲;;纳米二氧化硅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制备[J];化学分析计量;2006年03期

10 王静;刘爽;张春;徐辉碧;杨祥良;;手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和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曹淑超;伍林;易德莲;秦晓蓉;刘峡;孙少学;;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工艺及其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云;张玲;胡彦杰;刘杰;李春忠;;纳米二氧化硅的气相法连续化表面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禹坤;;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及应用现状[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罗文娟;;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洋;刘明贤;杨亮;甘礼华;徐子颉;陈龙武;;乳液/纳米二氧化硅双模板法制备碳泡沫[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庞浩;郑景新;;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的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顾云平 周卫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有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伍维;纳米二氧化硅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纳米二氧化硅气相燃烧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4 任荃;特种白炭黑实现中国造[N];文汇报;2003年

5 ;上海研发出白炭黑制备技术[N];今日信息报;2003年

6 陈姗姗;上海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白炭黑”制备技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表面修饰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复合膜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冯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在超级克劳斯催化上的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钱良友;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对痕量钯的吸附性能研究与应用[D];湘潭大学;2015年

4 姚海洋;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对不饱和聚酯的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刘敏;双亲性嵌段共聚物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严伟;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对豇豆叶片穿透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吴成高;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姜小阳;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修饰[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9 石兆瑞;结构规整性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方面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杨振伟;微硅粉湿法提纯制备球形纳米二氧化硅[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6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66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