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3 05:37

  本文选题:再生混凝土 + 冷却方式 ; 参考:《建筑材料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研究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受热温度、冷却方式为参数,设计了111块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进行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考察了不同冷却方式下试块的表观变化、破坏形态以及性能指标,分析其残余强度影响规律,并给出了相应强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试块表面颜色变浅、裂缝增多、破损程度加重;质量烧失率增大,且其增大趋势在自然冷却条件下先快后慢,在喷水冷却条件下倾向于线性变化;试块残余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与自然冷却相比,喷水冷却后的残余强度呈现先高后低、再高再低的变化趋势;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不同冷却方式下残余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oling method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fter high temperature, 111 recycled concrete cubic standard test blocks were designed with the parameters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cooling mod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were tested, and the apparent changes, failure patterns and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test blocks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law of the residual strength wa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ength calculation method wa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emperature, the surface color of the specimen becomes lighter, the cracks increase, the degree of damage increases, the mass loss rate increases,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mass loss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slowly under the natural cooling condition.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ampl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cooling,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pray cooling tends to be higher then lower, then higher and lower.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residual strength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8112,51668007,5146800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GXNSFBA139210) 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027,KY2016YB666) 广西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研究项目(2016ZDX02)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德宏;渣尘螺旋输送机的冷却方式[J];硫酸工业;1995年03期

2 闫瑞兰;高占云;;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8期

3 孟丽岩;盖遵彬;尹晓黎;;使用年限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5期

4 冯晴;邓鸿飞;王建仓;;高温地下工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5 郑建洪;林东;西晓林;;高温对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广东建材;2011年09期

6 王迎飞;黄雁飞;周丽美;;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郑用琦;;几种水泥冷却方式的能效分析对比[J];四川水泥;2008年04期

8 陈超;;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9 滕艳;;基于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2期

10 罗超;秦拥军;王冬梅;;探析新疆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科技;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佳;赵贺云;邵利利;卢晋波;刘红彬;彭瑞东;;高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中的变形测试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宇峰;吉伯海;彭昌宪;;混凝土水化反应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石建光;;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途径[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兵;张齐;;绿色资源—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5 董宏英;曹万林;张建伟;王攀峰;;不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筒体耐火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董江峰;侯敏;王清远;袁书成;;再生混凝土及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潘云峰;张思佳;蒋亚清;;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凯华;罗素蓉;郑建岚;;引气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峰;再生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及其与钢筋间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覃荷瑛;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模拟[D];广西大学;2012年

3 黄莹;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韬;冲击荷载作用下重晶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蒋立浩;高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3 栾海洋;不同尺度酸雨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何天t@;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5 王丽;基于真实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细观破坏数值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宝鼎晶;橡胶改性再生混凝土高温后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蓉;高温后聚丙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轴压和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饶一鸣;再生混凝土砌块及其无砂浆砌体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杨琳;再生混凝土微粉制备再生胶凝材料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刘子赫;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1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81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