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阳极间水传递特性
本文选题:水传输 + 电渗拖拽 ; 参考:《化工学报》2017年S1期
【摘要】:针对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dual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DCMFC)中的水传输现象,研究了DCMFC中水传输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水传输量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DCMFC中,阴阳极间水传输量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当阳极液为1500mg·L-1化学需氧量(COD)培养基和50 mmol·L-1磷酸缓冲盐的混合溶液、阴极液为50mmol·L-1 K3[Fe(CN)6]和50mmol·L-1磷酸缓冲盐的混合溶液,电池电流为5 mA时,电池阴阳极间的水传输量为0.045ml·h-1。此外,研究还表明,阴阳极间PBS溶液浓度差以及质子交换膜厚度对DCMFC的阴阳极间水传输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Abstract]:In view of the water transport phenomenon in dual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DCMFC), the causes of water transport in DCMFC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ter transport amou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transport between cathode and cathod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charge current in DCMFC, and when the anodic solution was mixed with 1500mg L-1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medium and 50 mmol L-1 phosphoric acid buffer salt, The cathode solution is a mixed solution of 50mmol L-1 K3 [Fe(CN)6] and 50mmol L-1 phosphoric acid buffer salt. When the cell current is 5 Ma, the water transport between cathode and cathode is 0.045ml h-1. In addi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of PBS solution between anode and cathode and the thicknes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ater transport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of DCMFC.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601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256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AA043503-2)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51428601)~~
【分类号】:TM91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杜竹玮;;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刘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01期
4 洪义国;郭俊;孙国萍;;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5 谢珊;欧阳科;陈增松;;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6 师波;徐振波;;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7 黄健盛;李崇明;穆斌;穆世江;封丽;张韵;;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及废水处理技术[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年02期
8 ;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8期
9 ;微生物燃料电池 除污发电两相宜[J];青海石油;2012年01期
10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废水发电[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2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3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4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5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7 张甜;彭汉勇;陈胜利;杨汉西;;基于大肠杆菌催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扩大化设计[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王金q,
本文编号:188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88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