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4 06:40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5年

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阳  

【摘要】:靶向药物体系对治疗我国高发性乳腺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响应性微纳米药物载体包裹抗肿瘤药物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载体保护药物分子不被降解,还可使药物在癌变部位靶向释放,增强药物疗效,减小毒副作用,在药物缓控释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壳聚糖(Chitosan,CS)是p H敏感性的天然高分子,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无毒等优点。同时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热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无毒等优点的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因此本文结合天然高分子和无机纳米粒子的优势,选用壳聚糖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制备了具有p H敏感性的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研究了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和释药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双模板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MSN的微观形貌,通过氮气吸脱附实验研究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结构,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结构的影响。MSN基本呈规则的球形,粒径分布均匀。随着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的增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随之增大,通过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析可知,当CTAB的浓度为5.7 m M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为适合作为药物载体。(2)以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通过溶液扩散吸附法制备了负载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IBU。通过氢键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具有p H响应性的CS/MSN/IBU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和氮气吸脱附实验研究了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载药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另外还研究了壳聚糖质量分数对载药率的影响。载药纳米粒子依然呈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且粒径分布均匀。与MSN相比,载药纳米粒子的BET比表面积大副减小,这证明成功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子。MSN对布洛芬52.8%,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0.2%、0.4%、0.6%时,对布洛芬的载药率分别为22.2%、28.9%、38.4%。(3)载药纳米粒子药物释放性能和释放动力学研究。在模拟体温环境中,MSN/IBU在正常组织体液p H值(7.4)条件下的释药量较癌细胞p H值条件下的稍大,IBU的释放不具有p H响应性,释药模式分别为非Fickian扩散和典型的Fickian扩散。CS/MSN/IBU在p H 6.8的缓冲溶液中的释药量和释药速率明显高于p H 7.4下的,具有明显的p H刺激响应性。同时,CS/MSN/IBU的释药量和释药率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在p H 6.8的释药介质中,0.2%CS/MSN/IBU中IBU的释放为典型的Fickian扩散;0.4%CS/MSN/IBU中IBU的释放为非Fickian扩散;0.6%CS/MSN/IBU中IBU的释放为非Fickian扩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60.1;TB38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青,朱家壁;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4年02期

2 程紫骅,庄洪波,武华丽,朱家璧;用乙基纤维素制备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魏海霞;赵凯;纪鑫;金媛媛;孙庆申;李国新;周东坡;;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13期

4 陆彬;纳米乳与亚微乳给药系统[J];中国药师;2004年10期

5 张庆云;李荣荣;邓桂茹;朱辉;杨晓英;;超顺磁Fe_3O_4/SiO_2-聚乙烯亚胺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基因传递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陈东;丁明慧;唐芳琼;孟宪伟;任俊;张琳;;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药物缓控释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12期

2 汪朝阳,赵耀明,王方,王浚,周玲,王英;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PGLA50/50[J];现代化工;2003年08期

3 李仲谨;韩春鹏;杨威;陈玉苗;丁金浩;田晓静;;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包结当归挥发油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0年12期

4 林海燕,罗学刚;纤维素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5 李慧,杨鸿,孟繁蕴;固体分散技术在速释、缓释滴丸剂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4期

6 胡歌;王华庆;阎昭;郝希山;;长春新碱脂质体Ⅰ期临床多次耐受性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7 郭波红,程怡;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2003年01期

8 张华承;刘召娜;辛飞飞;李月明;孔丽;郝爱友;;基于环糊精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J];有机化学;2011年11期

9 唐青;胡艾希;谭英;游天彪;黄仁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萘普生钠的缓释作用[J];药学进展;2006年04期

10 于力;张钧寿;周建平;;纳米乳的研究及其在制剂学领域的应用[J];药学进展;200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松年,钟桂荣;卵磷脂有序体中碳酸钙超微颗粒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4年10期

2 杨哪;徐学明;金征宇;赵建伟;黄莎莎;曾银;;聚丙烯酸钠-纤维素多糖类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特性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3 徐咏梅;周伟;殷磊;王乐;江澜;沈元;;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及其生物黏附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9期

4 刘莉莉;罗雷;罗永煌;罗忠;麦麦提江·麦苏木;;草鱼肌肉中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多残留检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师少飞;王兆梅;郭祀远;;纤维素溶解的研究现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6 李琳;赵帅;胡红旗;;纤维素溶解体系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7 张祖菲;周建平;霍美蓉;;壳聚糖微球给药系统[J];药学进展;2006年06期

8 陶忠华;聚乳酸类生物降解聚合物在控释制剂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1996年04期

9 王振国,董皎,韩艳丽,辛益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凝胶特性及其对曲尼司特缓释片释放行为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阎家麒,王悦,王九一;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J];药学学报;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雪蕾,唐芳琼;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的可控制备与表征[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4年05期

2 庞雪蕾,任俊,唐芳琼;温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形貌和介相结构有序性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陈文静;李文;汤建新;;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及表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娟;秦兴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6期

5 侯清麟;李露;;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一步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韩书华,侯万国,许军,李正民;助表面活性剂对介孔二氧化硅孔径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张书政,龚克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合成中甲醇产物对结构规整度的影响(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8 党文修;韩书华;亓贯林;李晶;王仁亮;;棒状有序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6年06期

9 党文修;李晶;亓贯林;韩书华;侯万国;;利用助溶剂甲酰胺合成棒状介孔二氧化硅[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杨涛;周从山;晁自胜;;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晓东;黄昊文;曾云龙;易平贵;;纳米银封堵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过氧化氢调控分子输送释放[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蔡敏敏;周济;;单分散乳液模板制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庆红;吕飞;王野;万惠霖;;一种制备具有螺旋孔道的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的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应海平;黄政;刘向农;陈娅如;杨宇翔;;不同链长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成高;陶莉;刘奇;梁海军;黄彩娟;晁自胜;;酸性条件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微观形貌的变温调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于秀玲;邵高耸;袁忠勇;;铁掺杂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玄明君;贺强;;自驱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马达[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杨永刚;李宝宗;陈媛丽;毕丽峰;;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谭磊;刘传军;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选择性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党文修;韩书华;许军;闫欣;侯万国;;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管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汤小胜;水体中几种污染物的吸附及高级氧化技术降解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滕兆刚;介孔SiO_2及介孔磁性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肖强;介孔二氧化硅的温和条件合成[D];南开大学;2007年

5 费海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新兴纳米医药平台[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金桂;多级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大洲;两种形态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及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娜;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0 邓绍新;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仲冬;双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杨阳;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国强;介孔二氧化硅核—脂质壳组装体纳米粒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伍宏玉;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改性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巧红;垂直介孔二氧化硅通道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6 梁静霞;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亚荣;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彦伟;以联二萘酚和苯甘氨酸衍生物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微孔和介孔二氧化硅[D];苏州大学;2012年

9 蒲云月;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吕莉丽;贵金属/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90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