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生态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2 12:00

  本文选题:活性粉末混凝土 + 生态钢纤维 ; 参考:《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3期


【摘要】:为改变钢纤维价格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推广的制约,提高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价值,探究生态钢纤维用于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可行性,对生态钢纤维和原生钢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无切口梁4点弯曲韧性和切口梁3点弯曲断裂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钢纤维体积掺率从0%增加到1.2%、1.8%、2.4%、3.0%时,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不断提高;生态钢纤维掺率2.4%~3.0%时,试件残余强度得到显著提高,韧性指标值达到理想弹塑性材料水平,断裂韧度是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7~10倍,韧性和抗断裂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同原生钢纤维增强活性混凝土性能相比,适宜掺率的生态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能够发挥较好的增强、增韧、抗裂作用,生态钢纤维可以替代部分或者全部的原生钢纤维达到相近的增强增韧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the restriction of steel fiber price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nd to improve the value of recycling waste resourc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ecological steel fiber to strengthe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was explored. The strength of Eco-steel fiber and primary steel fiber reinforce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the four-point bending toughness of no-notch beam and the three-point bending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of notch beam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olume ratio of ecological steel fiber increased from 0% to 1.2% and 1.8% and 2.4%, and the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t 3.0%, and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ratio of ecological steel fiber was 2.4 ~ 3.0. The toughness index value reaches the ideal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level, the fracture toughness is 710 times than that of the plai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nd the toughness and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property are improv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properties of primary steel fiber reinforced active concrete, ecological steel fiber with suitable blending ratio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strengthening, toughening and cracking resistance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Eco-steel fiber can replace some or all of the primary steel fibers to achieve similar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重大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玉田县致泰钢纤维制造有限公司;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1103110017)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彦忠;王菊;;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开发与性能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刘小平;;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性及其发展前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03期

3 汪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4 孙志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原理与特性[J];商品混凝土;2012年09期

5 王福星;胡益铸;李法雄;李万恒;;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新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9期

6 蔡路;陈太林;陈磊;来源;;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应用[J];河南建材;2006年05期

7 何峰;黄政宇;;活性粉末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03期

8 鄢飞;;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进展[J];福建建筑;2008年08期

9 倪晓博;侯舒兰;;浅谈活性粉末混凝土[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蒋宗全;杨忠;郭晓安;刘士城;王文云;;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及生产工艺[J];铁道建筑;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少民;未翠霞;;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少民;未翠霞;;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震宇;王俊亭;袁杰;;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制技术的试验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震宇;王俊亭;袁杰;;RPC200活性粉末混凝土集料及配比研究[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付强;孙天烁;金凌志;吕冰峰;;不同RPC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月;氯盐冻融循环与侵蚀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贾方方;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红彬;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与爆裂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冬冬;活性粉末混凝土管道在输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应铮;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直接轴拉性能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朱如如;混杂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丹;不同养护制度下活性粉末混凝土早期收缩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闫建平;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子玮;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渗透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秦鑫;各种应力状态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上官玉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畅;活性粉末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196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