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生态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多孔生态混凝土 + 抗压强度 ; 参考:《硅酸盐通报》2017年05期
【摘要】:多孔生态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受配合比因素影响,为找出对应影响规律,本文制备不同水胶比、不同目标孔隙率的多孔生态混凝土,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利用制备的多孔混凝土,设计试种试验,从6组草种中筛选出适宜多孔生态混凝土建植使用的草种。结果证明,多孔生态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目标孔隙率越高,密实程度越低的多孔生态混凝土,成型后抗压强度越低,且其强度受水胶比影响更小。水胶比越高,制备的多孔生态混凝土实测孔隙率越高。试验所用草种中除狗牙根、紫羊茅与细弱剪股颖三种草种不适应多孔生态混凝土生长环境,其他草种均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其中,高羊茅最适宜作为多孔生态混凝土建植草种。
[Abstract]: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are affected by mixing ratio.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law,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water / binder ratio and different target porosity is prepared and it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tested. By using the porous concrete prepared in this paper, the suitable grass spec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planting of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were selected from 6 groups of grass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early strength of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the higher the porosity of the target and the lower the density of the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the low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fter forming, and the less the influence of water-binder ratio on the strength of the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The higher the water-binder ratio, the higher the measured porosity of the prepared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The three species of grass in the experiment, except dogtooth, purple fescue and thin shearing glume, could not adapt to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and other grass species showed good adaptability, among which tall fescue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planting grass species as porous ecological concrete.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青岛市建设事业科技发展专项(JK2014-20) 青岛农业大学2014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510435025)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生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2 李晨;曾丽璇;吕向红;;生态混凝土净水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混凝土;2011年09期
3 潘春华;;镇江研制成功生态混凝土[J];江苏建材;2012年01期
4 龚宝良;赵竹生;张凌发;;可种草皮的生态混凝土[J];建筑工人;2013年01期
5 叶飞;;适用于福建省生态混凝土的植物种植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3年04期
6 徐荣进;刘荣桂;薛冬杰;何政卿;;煤矸石植生生态混凝土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5期
7 崔华南;刘荣桂;徐荣进;滕斌;;现浇生态混凝土应用于边坡灾害治理及生态恢复的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刘锋;;浅谈生态混凝土方面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22期
9 李化建;孙恒虎;肖雪军;;生态混凝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3期
10 魏林春;樊建超;罗仁安;童凯;;绿化生态混凝土双向力学性能实验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鹏程;舒茂;李继涛;梁玉红;;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2 张鹏程;舒茂;李继涛;梁玉红;;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2011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会刊[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华;绿色生态混凝土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阳;多孔生态混凝土细观层次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颜小波;多孔生态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4 汲博生;大孔生态混凝土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佟洁;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制备及其净水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万炜;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的制备及抗冻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7 王兴昌;利用废弃粉煤灰配制生态混凝土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8 陈树建;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配制技术及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9 吴磊;生态植草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0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4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