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石墨烯 + 二步溶剂热法 ; 参考:《浙江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石墨烯具有高电子电导率、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在高容量和大功率储能器件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在不同的能量存储和转化领域,对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和结构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本论文针对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和锂-空电池中的不同要求,首先采用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二种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石墨烯。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以下研究:采用二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吸放锂性能,并利用原位TEM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脱嵌锂机制及石墨烯的作用机制;采用原位液相法对上述石墨烯进行氮掺杂处理,探索了氮掺杂石墨烯在全固态柔性超微电容器中的应用,并研究了氮掺杂对电容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CVD方法在泡沫镍上沉积了三维石墨烯(GNs-Ni),并以此为导电基体,采用液相法沉积了δ-MnO2,研究了δ-MnO2/GNs催化电极在锂-空电池中的应用及Au修饰对δ-MnO2/GNs催化机制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为了进一步降低充电过电位,在δ-MnO2催化电极的基础上,电解液中加入LiI氧化还原对构成液固双向催化,高效催化Li202的分解降低充电过电位。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以氧化石墨和金属离子为前驱体,利用氧化石墨上带负电的含氧基团和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采用二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如Fe2O3、Mn3O4、CoFe2O4等)及石墨烯/硫化物(如CoS2、SnS2)纳米复合材料,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研究了其可控制备技术,据此分析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以氧化石墨为前驱体,通过结合原位氮掺杂,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氮掺杂石墨烯,分析了其在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潜在应用。研究了三维石墨烯在泡沫镍基体上的形成机制,解析了该石墨烯的结构特征,分析了该石墨烯作为锂-空电池的集流体的结构优势及应用价值。(2)在原位、可控制备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如Fe2O3、Mn3O4、MFe2O4(M=Co/Mn)等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利用二步溶剂热和一步溶剂热过程制备得到MnFe2O4/GNs复合材料,分析了预加热处理对Mfe2O4纳米颗粒尺寸以及其在石墨烯上生长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尺寸效应对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MnFe2O4/石墨烯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TEM技术研究了其脱嵌锂机制及充放电过程中石墨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过首次循环,MnFe2O4颗粒粉化,电极反应基于Fe/Mn/Li2O相与MnO/Fe3O4可逆转换。动态图像分析证明,石墨烯在充放电过程中确实起到缓冲体积膨胀、固定细小晶粒等作用,揭示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原因。(3)在制备氮掺杂石墨烯的基础上,探索了其在全固态柔性超微电容器中的作用。首先,采用丝网印刷技术组装了全固态柔性超微电容器器件。研究表明,以氮掺杂石墨烯为电极的全固态超微电容器显示出高的体积比容量(3.4 F cm-3),该值远高于未掺杂的石墨烯。在单个器件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串联和并联,实现了输出电压和电容量的倍增,同时也证明了用该方法制备的超微电容器性能的一致性。弯曲性能测试表明,器件的弯曲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该结果表明,该柔性全固态电容器在柔性器件上具有潜在的应用。(4)在制备三维导电石墨烯基础上,采用溶剂热法在其表面生长了具有高效催化效果δ-MnO2。采用δ-MnO2/GNs为催化电极的锂-空气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400 mAg-1电流密度下定容500 mAh g-1可以稳定循环130多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少量Au纳米颗粒,通过Au与δ-MnO2的协同催化效应及Au纳米颗粒的诱导效应,纳米结构的Li2O2呈现薄片状生长于δ-MnO2表面。而在单纯的δ-MnO2表面,Li2O2为微米尺寸的粒状颗粒。由于纳米结构的Li2O2薄片具有更好的电子电导和锂离子电导,Au/δ-MnO2催化的锂-氧电池显示出更低的充放电过电位和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400 mAg-1电流密度下定容500 mAh g-1可以稳定循环400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LiI,可进一步降低锂-氧电池的充电过电位。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energy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 graphene / metal oxide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two steps of oxidation reduction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In this paper ,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 doped graphene in all solid - state flexible super - micro capacitors was investigated by in - situ liquid - phase method , and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nitrogen doping on capacitance characteristics was studied .
Three - dimensional graphene oxide ( GNs - Ni ) was deposited on foam nickel by CVD method . On the basis of the preparation of nitrogen - doped graphene , the effect of it in all solid - state flexible super - micro capacitor is explored . First , the whole solid - state ultra - micro capacitor is fabricated by screen printing technolog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ltra - micro capacitor is more than that of undoped graphene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2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红;;石墨烯——二维碳的奇妙世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永玺;陈_g;庄小东;张斌;朱金辉;李佩佩;牛丽娟;;石墨烯化学及潜在应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常艳丽;陈胜;曹傲能;;压力促进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反应的机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耀玲;罗雨;陈立宝;李秋红;王太宏;;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5 任文才;高力波;马来鹏;成会明;;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6 王延相;刘玉兰;王丽民;季敏霞;王成国;;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7 刘霞;;石墨烯:硅的“终结者”?[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9期
8 ;科学家观察到石墨烯内电子间相互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9 袁文辉;李保庆;李莉;;改进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高性能氢气吸附用石墨烯[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美开发出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新方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帅志刚;龙孟秋;唐令;王冬;;纳米带状石墨烯与石墨炔的电子结构与电荷输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王琳;赵立峰;孙淮;;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搀硅石墨烯的热传导系数[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云圻;魏大程;狄重安;武斌;郭云龙;于贵;;少数层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和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佳利;沈广霞;郭守武;;化学还原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的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付磊;刘楠;戴博雅;刘迅;张朝华;刘忠范;;石墨烯的表面控制生长[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智军;张立明;黄洁;夏景光;;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功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洪涛;郑健;刘云圻;于贵;朱道本;;氨水和氨水蒸汽还原法制备石墨烯[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其器件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9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石墨烯是神奇材料吗?[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华;类石墨烯纳米片和模型体系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廖清;石墨烯及其相关结构的生长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谢月娥;石墨烯纳米结构电子输运的调制[D];湘潭大学;2011年
4 袁建辉;石墨烯中的电子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徐华;石墨烯界面电荷转移的拉曼光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徐宇曦;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1年
7 康朝阳;碳化硅、蓝宝石与铜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李占成;高质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伟;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可控组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江林海;石墨烯负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同鑫;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复合电极材料储锂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吕翔;石墨烯的制备及高分子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欣;可流动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声意;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邹燕;功能化石墨烯气敏特性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晓晓;单层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输运特性和散粒噪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超群;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静;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宽;石墨烯的室温简易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旭;石墨烯摩擦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6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05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