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历史和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混凝土 + 荷载历史 ; 参考:《混凝土》2017年10期
【摘要】:为研究荷载历史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对混凝土单轴抗压性能的影响,对经历不同荷载历史(0、25%、50%极限抗压强度)和不同浓度(5%、10%)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考察材料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关系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历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后的混凝土纵向裂缝数量变多,表层剥落严重;经历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变得扁平,下降段变得平缓;随着硫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降低,但峰值应变增大;相同浓度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但降低的幅值不明显,峰值应变有增大的趋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oad history and the effect of sulfate dry and wet cycle erosion on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concret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loading histories (50%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 and 10%) under dry and wet cycles of sulphate.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k strain and stress s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longitudinal cracks becomes more and the surface spalling is serious after sulphate dry-wet cycle erosion, the whole stress-strain curve of concrete subjected to sulfate erosion becomes flat, and the descending section becomes fl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ulfat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concrete decrease, but the peak strain increases, and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concret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level. However, the amplitude of the decrease is not obvious, and the peak strain tends to increase.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174)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忠意;邓安;周亚东;王海波;;干湿循环下复合固废填料配比对强度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2 薛文;王卫仑;龚顺风;金伟良;;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6期
3 张伟勤;刘连新;代大虎;;混凝土在卤水、淡水中的干湿循环腐蚀试验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固华;高波;;纳米CaCO_3对砼耐干湿循环腐蚀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高原;张君;孙伟;;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湿度与变形的测量[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宿晓萍;王清;;复合盐与干湿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孙继成;姚燕;吴浩;王玲;;应力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氯离子渗透数值模型[J];硅酸盐通报;2013年08期
8 刘劏;;混凝土干湿循环时间与抗腐蚀效果关系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4年05期
9 张凤泉;李文强;张立明;;浸泡与干湿循环对混凝土损伤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3期
10 张立明;李长成;何忠茂;;干湿循环和暴露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相关性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军志;赵明阶;许锡宾;岳冰;吕卫兵;;混凝土声学参数与应力相关性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陈建康;;混凝土的黏性与塑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丁晓唐;丁鑫;刘海霞;郑艳;;混凝土拉伸软化曲线的试验对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4 陈德鹏;钱春香;缪昌文;刘加平;;计算混凝土湿热耦合变形的解析-有限元结合解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鲁光;荷载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孙继成;应力及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性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3 闫东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国旗;干湿循环作用下锂渣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2 李立辉;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鹏;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水分传输规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志伟;干湿循环作用下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5 郭钟群;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6 胡伟华;不同工况下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三峡大学;2015年
7 李凌志;火灾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与温度、时间的关系[D];同济大学;2006年
8 廖骁俊;混凝土在双轴作用下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郑伟;自动元胞机理论在混凝土仿真试验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金,
本文编号:2104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10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