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5 10:07
【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逐步实施为我国寒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关于冻融循环作用下岩土工程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自然状态下混凝土是一种内部结构存在大量微裂隙等缺陷的非均质复合材料,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得饱水状态下混凝土材料在遭受冻融作用时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劣化。寒区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除了承受静力的作用外,还不可避免的面临动力的偶然作用,由于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与静力学相比截然不同,因此开展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对寒区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室内宏观力学性能试验和理论分析为基础,采用CT细观无损检测技术,从细观层面研究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和动态破损机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和棱柱体试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并对不同冻融循环下混凝土试件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检测,归纳概括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劣化模式、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借此建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冻融循环下混凝土损伤变化过程和演化规律。(2)通过对不同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和棱柱体试件依次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归纳总结了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试件在动静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峰值应变、荷载-位移曲线、抗弯强度和断裂能等的演化规律。(3)采用CT无损检测技术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试件进行实时扫描,获得单个试件一系列完整的二维断层图像,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三维重构不同冻融循环下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结构,得到了不同冻融循环下试件内部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对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内部孔隙细观结构的发育及扩展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实现精准表征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内部结构损伤特征和损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对冻融循环后不同加载速率下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实时扫描获得了一系列二维断层CT扫描图像,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冻融循环后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的变化特征,从细观层面分析研究了混凝土的动态破损机制,为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pecimens under the action of freeze - thaw cycle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single - axis compression tests and three - point bending tests on the concrete cube specimens and prism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freeze - thaw cycles .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怀帅;尹全贤;宋玉普;覃丽坤;;冻融循环后普通混凝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6年04期

2 闻荻江;冻融循环条件对手糊聚酯玻璃钢的界面破坏作用[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7年01期

3 姚家伟;覃丽坤;宋玉普;;三轴压的普通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J];混凝土;2011年03期

4 叶其业;杜乃红;米胜东;;冻融循环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2年05期

5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7 慕儒;田稳苓;周明杰;;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分迁移(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09期

8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9 苏伟;唐绍辉;唐海燕;牛小明;;冻融循环条件下花岗斑岩物理性质的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10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王列东,张众,于长江;双轴拉压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友均;许辉;龙广成;;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冻融循环性能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更社;张全胜;任建喜;蒲毅彬;;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细观损伤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成;刘汉勇;;冻融循环后轻骨料混凝土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施嘉伟;朱虹;吴智深;吴刚;;冻融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FRP-混凝土粘结界面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燕;申向东;;不同纤维掺量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及损伤量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宣金琦;赵立群;陈宁;;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对预拌抹灰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10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丹;冻融循环下粉质砂土力学性质及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崔宏环;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粉质粘土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淼;季冻土力学特性及试验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5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慕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0年

7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9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坤;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周宇翔;西藏高海拔地区冻岩冻融循环过程中劣化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于康康;碱液加固黄土体的工程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邢凯;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损伤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张雷;德令哈盐沼泽区桥梁墩台混凝土损伤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王健;抗冻再生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史宏飞;带缝PVA-ECC抗(盐)冻性及(盐)冻融循环后断裂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朵润民;冻融循环和温热环境下CFRP-高强混凝土粘贴界面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马宝成;碳化对水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杨永浩;冻融循环作用下尾矿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23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123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