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02:41

  本文关键词: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湘潭大学》 2013年

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

曾令鹏  

【摘要】:我国的低阶煤储量丰富,约占煤炭储量的50%。低阶煤普遍具有挥发分高、化学反应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化工、冶金原料。现有低阶煤利用技术主要为燃烧或气化,没有充分利用低阶煤中的高挥发分。本课题针对低阶煤热解提质,系统研究了复合流化床煤热解获取高品质半焦(兰炭)和油气的工艺条件及产物分布,并对多层床煤热解提高油气品质的机理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以期为低阶煤热解气化新工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及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复合流化床低阶煤热解气化工艺条件与产物分析研究。考察了过量空气系数(ER)、流化床气化温度、输送床热解温度、停留时间、进料位置对低阶煤热解气化产物分配及特性的影响。揭示制备兰炭要求的工艺条件,同时联产高品质焦油和热解气。结果表明:(1)产物分布:ER增加,半焦和焦油产率降低,气体产率显著升高,且热解过程中氧化反应越彻底,氧气与碳、焦油、可燃性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更多的CO2、CO和H2O;流化床中的高温促进了焦油的二次裂解和输送床半焦对焦油的重整,使H2、CH4等气体产率增加;随输送床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产率先升高后降低,半焦产率降低,气体产率升高;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焦油的二次裂解,致使焦油产率减少、气体产率增加。(2)工艺条件:流化床中温度为850℃(900℃或950℃),半焦停留时间为180s,过量空气系数为0.15(0.2)时,流化床收集的半焦中固定碳含量都高于82%,符合兰炭标准。(3)焦油组成:ER增大,焦油轻质组分先增加后减少,ER=0.15时达到最大;长停留时间和高温有利于焦油中重质组分被裂解成轻质组分。 第二部分为多层床煤热解提高油气品质的机理研究。利用两段固定床对三层床煤依次经过450℃低温、650℃中温和900℃高温的分级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上两段中低温和下两段中高温热解相邻两段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多层床煤热解提高油气品质的机理。通过中低温热解的相互作用,,焦油中轻质组分(沸点低于360℃的馏分)含量增加,热解气中CH4含量增加,H2含量减小,说明中低温热解主要通过半焦对热解产物的原位催化提质作用而提高焦油品质。通过中高温热解的相互作用,焦油收率和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增加,CH4和CO含量升高,H2含量下降,表示中高温热解的主要作用是在富含H2气氛下热解提高焦油收率和品质。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床煤热解主要通过半焦的原位催化提质和富H2气氛的协同作用而提高热解油气品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53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学栋,朱子彬,唐黎华,张成芳;煤的热解研究 Ⅰ.气氛和温度对热解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刘全润;胡浩权;;大同煤热解和加氢热解过程中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J];河南化工;2009年12期

3 姚建中,郭慕孙;煤炭拔头提取液体燃料新工艺[J];化学进展;1995年03期

4 徐振刚;日本的煤炭快速热解技术[J];洁净煤技术;2001年01期

5 刘光启;邓蜀平;蒋云峰;熊志建;王敏龙;李茜;;ATP技术用于褐煤热解提质的技术经济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7年06期

6 云增杰;董洪峰;曹勇飞;;高水分燃料褐煤脱水技术[J];露天采矿技术;2008年04期

7 崔银萍;秦玲丽;杜娟;常丽萍;;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煤化工;2007年02期

8 蔡方平,李志强;连续式直立炉评述[J];煤气与热力;1992年03期

9 刘志逊;高健;赵寒冬;张家强;王德杰;马丽玲;;国内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年01期

10 李保庆,程懋圩;日本煤转化技术的进展[J];煤炭转化;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学工;;资源和环境压力下的炼铁技术发展趋势[J];鞍钢技术;2008年06期

2 苑卫军;秦利生;;环保节能型两段式煤气发生站节能及环保效果分析[J];节能与环保;2008年02期

3 苑卫军;李建胜;秦利生;;两段炉上下段煤气比例调节影响因素分析[J];玻璃;2010年01期

4 于戈文,李松波;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替代物的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顾雪霞;;煤样基氏流动度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步少峰;马若龙;袁海锋;吴昌荣;;湘中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立安,杨建丽,刘振宇;硫酸亚铁对两种烟煤直接液化的催化作用[J];催化学报;1999年06期

8 刘焕杰,桑树勋,郭英海,韦重韬;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J];沉积学报;2003年01期

9 章结兵;周安宁;张小里;;双氧水氧化煤对煤基聚苯胺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年14期

10 孙佰仲;王贵召;黄志荣;王擎;;油页岩半焦部分燃烧升温输送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虎维岳;;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地质保障的关键科学问题[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范文武;;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3 曹代勇;;煤田构造研究与煤炭资源潜力评价[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4 刘鑫;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热处理对石油焦石墨化程度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邹婷婷;唐黎华;陈波;吴勇强;倪燕慧;;水蒸气为气化剂不同煤种的高温反应性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几种金属催化石油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贾建称;;中国含煤区构造变形[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9 曹代勇;李小明;刘德民;张品刚;;深层煤矿床开采地质条件的分类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10 田忠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褐煤洗选提质一体化加工基地建设的探讨[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建;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蔡超;鹤岗矿区石头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控煤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徐远纲;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石金明;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运涛;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社锋;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吕洪坤;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吕明;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许慎启;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权富;矿井热参数测算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艳敏;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谷小虎;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怀营;镁储氢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喜亮;褐煤对含染料废水的吸附与絮凝作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玄艳琴;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速贝梁勘查区控煤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杜开欢;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成浆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战书鹏;水蒸汽和氢气气氛下褐煤固定床催化气化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光,陈建平,郝多虎;塔里木盆地煤显微组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温亮;岑建孟;石振晶;方梦祥;周春光;王勤辉;曹之传;骆仲泱;;气化炉床温对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影响[J];动力工程;2009年08期

3 岑可法,方梦祥,骆仲泱,李绚天,陈飞,王勤辉,陈冠益,倪明江;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4 琚宜文,姜波,侯泉林,王桂梁;构造煤结构成分应力效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5 余海洋;孙旭光;;江西乐平晚二叠世煤成烃机理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5期

6 张蕤;孙旭光;;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生烃模式的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1期

7 赵建涛,黄戒介,张建民,吴晋沪,向银花,王洋;气固错流移动颗粒床过滤器压降特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8 彭琳;赵高凌;应浩;汪建勋;翁文剑;韩高荣;;无碱铝硼硅系玻璃结构的红外光谱[J];硅酸盐学报;2007年07期

9 朱子彬,马智华,张成芳,倪燕慧,金海华;煤快速热解获得液态烃和气态烃的研究(Ⅰ)——气氛影响的考察[J];化工学报;1992年06期

10 朱子彬,马智华,俞丰,张成芳,王欣荣;煤快速热解获得液态烃和气态烃的研究(Ⅲ)——气体停留时间的考察[J];化工学报;199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生玉;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尤先锋;煤热解产物的关联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2 降文萍;煤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J];中国煤层气;2006年03期

2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3期

3 童仕唐,王大春,原栋柱;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J];煤炭转化;2004年04期

4 吴国光,郭照冰;水煤浆制浆试验研究与制备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薛冰;李再峰;陈兴权;李永昕;Agarwal P K;;低阶煤在干燥氧气下低温氧化过程的机理研究[J];煤炭转化;2006年02期

6 段清兵;王国房;张贵;何国锋;詹隆;于涌年;;热力改性对低阶煤种成浆性影响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年03期

7 王国房;颜淑娟;郭志新;何国锋;;低阶煤气化水煤浆添加剂的评价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9年06期

8 管嵩;宋成;岳春雷;郭武;;进口低阶煤内水的研究[J];煤质技术;2011年04期

9 傅小康;霍永忠;陈东;杨秀春;;中国低阶煤储层特征分析[J];中国煤层气;2006年02期

10 李永昕;薛冰;李再峰;陈兴权;Pradeep K Agarwal;;凝结热对低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锦文;;钙系添加剂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鹏;;煤热解转化排放物与环境[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熊源泉;刘前鑫;章名耀;;加压条件下煤热解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彭少涛;刘川庆;朱卫平;孙斌;刘学鹏;;保德区块中低阶煤压裂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同国;姜峰;杨金水;袁红莉;;低阶煤降解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及其降解效果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程柱;董洁;焦海丽;李凡;;西部煤热解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规律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向荣;赵顺省;邓军;刘建新;;神府煤热解动力学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巧梅;杨珍祥;叶森林;王瑞英;石文华;;沙尔湖洼陷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建议[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9 邹立壮;李威;朱书全;钱芬芬;初茉;黄占斌;;新型多功能腐植酸基农林保水生态治理剂(简介)[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见;叶建平;马银起;徐文军;胡滨;李鸿飞;房超;;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白云峰、谢振江、谢光顺;[N];昌吉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陈继军;[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田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通讯员 赵双跃;[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晓 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王若群;[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爱青 文利;[N];山西日报;2008年

8 岳娟红 爱青 文利;[N];太原日报;2008年

9 徐振刚 张飏 曲思建;[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10 何芳方 通讯员 杨娜 吕云福;[N];中国工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田忠坤;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郭敬;中低阶煤基乙炔多联产系统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贺新福;甲烷低温等离子体活化与煤热解耦合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鹤;提质低阶煤型煤防水性能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鹏飞;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过程中焦油的形成机理及组成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傅小康;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温雨鑫;高升温速率和压力条件下的煤热解和气化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王俊宏;中国西部弱还原性煤热化学转化特性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鹏;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陈鹏;低阶煤低温干燥工艺及其对煤性质的影响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3 窦雅玲;低价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综合评价及决策支持[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王大春;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静升;改性13X催化剂上黄土庙煤热解反应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萍;矿物质对神木煤热解及燃烧特性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曾凡虎;酸洗脱灰对乌拉盖褐煤热解和酚类分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苏文娟;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宏彬;陕北府谷煤热解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余振杰;中低阶煤热解及热解煤焦油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1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