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防硫酸盐腐蚀高性能混凝土的正交配合比试验

发布时间:2018-09-03 16:53
【摘要】:采用粉煤灰、矿粉、硅灰作为掺和料,制备低水胶比的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干湿交替环境下的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研究了有关因素对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和泛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最大,硅灰掺量影响次之,粉煤灰和矿粉的掺量影响较小;除了水胶比,其余因素的影响效果均随掺量的变化而波动;综合考虑混凝土腐蚀和泛碱问题,确定本试验最优的配比设计为水胶比0.33、硅灰10%、粉煤灰10%和矿粉15%;采用低水胶比和矿物掺和料的高性能混凝土有利于水化产物的结晶,掺和料的填充效应和叠加的火山灰效应也起到密实混凝土的作用.
[Abstract]: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low water binder ratio was prepared by using fly ash, mineral powder and silica fume as admixture.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sulfate corrosion and pan-alkali of concrete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test of mix ratio of concrete under alternating dry and wet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water / binder ratio is the biggest, the content of silica fume is the second, the effect of fly ash and mineral powder is small, except the ratio of water and binder, the effect of other factors fluctuates with the content of cement.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of concrete corrosion and pan-alkali, the optimum ratio of water to binder, silica fume, fly ash and mineral powder are 0.33, 10%, 10% and 15%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low water / binder ratio and mineral admix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ydration products. The filling effect of admixture and the superimposed pozzolanic effect also play the role of compacted concrete.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山西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021132) 山西大学第十四期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2016014357) 山西大学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01230115080037)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抗硫酸盐腐蚀防泛碱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科研项目(SGSX0000JSJS[2015]27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嵩;李秋义;金祖权;吴本清;;超细矿粉对混凝土界面区硫酸盐腐蚀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张玉军;莫志江;;文献中正交试验的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年06期

3 丁鹏;杨健辉;李燕飞;熊政专;;硅灰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2年06期

4 马昆林;谢友均;龙广成;朱岱力;;水泥基材料在硫酸盐结晶侵蚀下的劣化行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亢强;;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年03期

6 王佶;张明中;王利戈;;公路隧道路面橡胶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8年07期

7 鞠丽艳,张雄;掺多元复合矿物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秋颖;马帅烈;;改性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研制[J];江西建材;2017年22期

2 吴福飞;宫经伟;董双快;;锂渣复合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J];水力发电;2017年07期

3 洪皓飞;柳艳杰;曹栋宏;张营;李长青;;不同粉煤灰掺量的硅粉泡沫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4 刘晋艳;李旭东;巩天真;马宏强;褚震;张宇婷;苏振晋;;防硫酸盐腐蚀高性能混凝土的正交配合比试验[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刘晋艳;田钰靖;巩天真;牛宁;;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泛碱试验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6 张洪亮;王黎;赵金东;;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耐硫酸盐腐蚀研究[J];中外公路;2016年03期

7 吕世玺;;基于掺合料下改善混凝土防冻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05期

8 黄伟;刘保华;齐臻;易督航;邓理;;油菜秸秆灰分混凝土抗硫酸盐的侵蚀性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9 陈达;俞小彤;廖迎娣;王琴芬;汪啸;;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进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关博文;於德美;马慧;张纪阳;谢超;杨涛;;疲劳荷载作用下道路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及防护[J];表面技术;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伟;复杂环境下浮石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应用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何伟;临涣矿区立井井壁腐蚀机理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哲;温度荷载对CRTSⅠ型板式轨道CA砂浆充填层影响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文臣;硫酸盐对胶结充填体早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李旭绒;矿山腐蚀环境中混凝土材料结构性能劣化机理试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礼明;高性能混凝土的化学腐蚀、盐结晶和应力腐蚀及其微结构演变规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菊;张坚;韩海霞;;巴旦杏仁油的提取工艺[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2 叶勇;欧贤红;黄秋洁;;正交法优选二氢杨梅素微囊的制备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9期

3 孙国文;孙伟;张云升;刘志勇;;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过渡区体积分数的定量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4 汪振双;王立久;;冻融循环条件下粉煤灰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孙国文;孙伟;;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Overlapping Degree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Neighboring Aggregates in Concret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1年01期

6 张苹;李秋义;赵铁军;薛向欣;;超细矿渣粉对水泥水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7 包志刚;;硅灰在普通混凝土中的应用初探[J];商品混凝土;2010年07期

8 董淑慧;张宝生;葛勇;郑秀华;;轻骨料-水泥石界面区微观结构特征[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6期

9 于庆磊;杨天鸿;唐春安;朱万成;刘洪磊;;界面强度对混凝土拉伸断裂影响的数值模拟[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6期

10 金祖权;郭学武;侯保荣;李秋义;高嵩;;矿渣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元强;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传输试验方法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马昆林;混凝土盐结晶侵蚀机理与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军;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S1期

2 孔凡营;水泥生产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J];中国水泥;2004年10期

3 唐建华;蔡基伟;周明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3期

4 刘连生;;浅谈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费用增加的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1期

5 高柯;孟云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建材科技;2010年03期

6 徐伟莲;孙新林;;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1年04期

7 湛阳;;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何聪;汪鹏飞;;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9 冯国平;;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解析及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10 徐军平;宋平根;;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二银;孙岩;戚劲松;;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进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黄兆龙;刘俊杰;周文宗;;台湾区高性能混凝土研发案例[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江志学;王佶;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前言[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5 郭保霞;;公路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朱建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组成及其与性能关系[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7 姚燕;李建勇;田培;;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廉慧珍;;对“高性能混凝土”十年来推广应用的反思[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新霞;王小刚;尼书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阎培渝;;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志学 王佶 卢哲安;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与展望[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深大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N];深圳特区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和合;两部委力推高性能混凝土[N];中华建筑报;2014年

4 李胜利;高性能混凝土配置与研究通过专家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胡存国;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6 江苏省水利厅 陈国星;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晓钟;江西赣州瑞康公司开始生产高性能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13年

9 记者 王代同;普通水泥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新疆建筑工程学校 王琼梅;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栋;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曹辉;低温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火灾烧损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苏安双;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及开裂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冲;特超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董香军;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明火力学与爆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益进;铁路预应力桥梁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9 周立霞;西北戈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岳华;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筒体构件高温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付权;海洋环境下CFRP-高性能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彩霞;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袁自运;皖南地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夏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赵素梅;双掺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收缩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卢剑雄;基于海洋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耐久性设计与长寿命措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王洁;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8 黄亿玲;赶水大桥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许浩;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李爱娟;高性能混凝土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0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220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