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_《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22:44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理工大学》 2015年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吴建霞  

【摘要】:本文中选取两种生物质(稻壳、木屑)和神府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生物质和神府煤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的热解特性并探究了升温速率以及热解终温对共热解过程的影响;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深入分析了生物质在不同掺混比例(MR)下,共热解过程中主要气态产物(CO、CH4、CO2)的析出规律,并讨论了共热解中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建立了生物质和神府煤共热解的动力学模型,求出共热解的动力学参数;利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研究了生物质与神府煤共热解时焦内部变化规律。 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生物质与神府煤共热解深度加深,并且热解区间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终温对共热解的影响较小,随着终温的升高,混合样品的失重率也随之升高,但热解区间基本不变。 在一定的热解终温(900℃)和升温速率(25k/min)下,随着掺混比例(MR)的增加,共热解的DTG2max会随之变大,而DTG3max逐渐减小,并且T3max朝着低温方向移动,这表明,生物质与神府煤在共热解时,热解区间产生部分重叠,从而使得两者在共热解时可能产生协同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掺混比例(MR)下CO、CH4、CO2的实测值和理论值,可以发现,生物质的种类和MR对气体产物的影响各不相同,同时,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可以表明生物质和煤共热解时两者一定存在协同作用。 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生物质与神府煤共热解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共热解的整个过程,需将整个热解过程分为两个主要热解阶段来进行分析,两个主要热解阶段都为一级反应。从动力学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MR的增加,第一阶段的活化能不断增加,但始终低于生物质单独热解的活化能,而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却逐渐减少,因此从动力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两者共热解时存在协同作用。 利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共热解焦的结构变化,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微孔的变化规律和比表面积相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3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娜;高岱巍;李建伟;陈标华;;生物质三组分热解反应及动力学的比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傅旭峰;仲兆平;肖刚;李睿;;不同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锅炉技术;2011年05期

3 任宁;张建军;;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4期

4 马光路;刘岗;曹青;;生物质与聚合物、煤共热解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年03期

5 蒋剑春;;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Ⅰ)[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年03期

6 程世庆;尚琳琳;张海清;;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7 李世光,徐绍平;煤与生物质的共热解[J];煤炭转化;2002年01期

8 王鹏;文芳;边文;邓一英;;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初步研究[J];煤炭转化;2008年04期

9 朱孔远;谌伦建;黄光许;马爱玲;;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TGA-FTIR研究[J];煤炭转化;2010年03期

10 赵淑蘅;蒋剑春;孙云娟;胡亿明;;褐煤与稻壳加水共热解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肖健;;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2 曹稳根;段红;;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3 刘圣勇;王艳锦;杨群发;王智展;郭前辉;杨国峰;王晓东;;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烧机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4 牛广路;薛勇;杨少鹏;;基于TG-FNIR联用分析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热解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田水泉;张立科;杨风岭;张宪宏;樊静;;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冯雪;华坚;毛炜坤;吴莉丽;尹华强;;棉秆结构及热解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李艳春;闫石;成一;;RDX热分解的TG-DSC-QMS-FTIR同步动力学[J];火炸药学报;2009年01期

8 汤崭;任雁;杨利;张同来;乔小晶;张建国;周遵宁;;一种判定RDX热分解机理函数与热安全性的方法[J];火炸药学报;2011年01期

9 董优雅;屈一新;王际东;雍兴跃;;油菜籽粕生物质热解过程特征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高黎;王正;郭文静;;水溶性聚磷酸铵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琼;梁杰;宣俊;;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宏宇;葛巍巍;唐朝纲;李世友;;昆明地区16种阔叶树种叶的热重分析[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朝;王洪志;;慈竹催化热解实验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金会心;李水娥;吴复忠;熊玉竹;;生物质型煤在固硫剂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6 刘利;金会心;;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分析[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7 刘朝;王洪志;;慈竹催化热解实验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2.3分会《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红芳;鲍卫仁;曹青;吕永康;;SBA-15负载Mo、Co催化剂对木屑与废轮胎共热解油性质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何方;王华;李玄武;;生物质蜂窝煤燃烧过程SO_2排放及灰渣特性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10 周仕学;郭俊利;赵长青;任鹏;刘文涛;;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远纲;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石金明;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社锋;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祝红梅;医疗废物中典型组分的热解焚烧特性及回转式流化冷渣三段焚烧系统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吴幼青;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牛敏;木材多元醇液化物的结构表征及缩聚反应路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朱广用;大豆渣的资源化研究—亚临界水解过程及热解过程[D];上海大学;2011年

9 孙宏宇;主动配风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气化参数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彭文才;农作物秸秆水热液化过程及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孔远;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通洲;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及其性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晓姝;草酸铌的合成、表征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5 李其义;生物油低温催化加氢预处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强;无氧气化过程中生物质热解及半焦燃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冯涛;电路板热处置过程中溴代二恶英生成和抑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鲁梅;铜渣催化热解气化生物质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卿彦;硅系化合物/木基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科达;煤焦与生物质焦共气化动力学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稳根;段红;;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2 何启林;王德明;;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陈晓光;朱斌;;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农林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邱珂;章青;江婷;马隆龙;王铁军;张兴华;丘明煌;;Ni/HZSM-5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山梨醇水相加氢合成烷烃性能[J];催化学报;2011年04期

5 严陆光;夏训诚;周凤起;赵忠贤;刘东生;匡廷云;张新时;周孝信;李灿;朱瑞兆;陈勇;白克智;陆天虹;孔力;胡学浩;许洪华;赵黛青;吕绍勤;黄常纲;;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年01期

6 聂恒锐;粉煤快速焦化气化新工艺的研究(Ⅰ)[J];大连工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7 聂恆锐,郭树才,赵树昌,林器,崔之栋;褐煤和油页岩快速热分解研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8 赵树昌,刘桂香,董振温,聂恆锐;舒兰褐煤快速热解过程温度对焦油化学组成的影响[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9 阎维平;陈吟颖;;生物质混合物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6年06期

10 郭嘉,曾汉才;混煤热解特性及热解机理的热重法研究[J];锅炉技术;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雪芹;[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周洁;[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春生;[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世光;煤热解和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硫的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吟颖;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林转;褐煤与生物质两步法热解探索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丽;落下床反应器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林木森;生物质热解机制和反应动力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健雄,阎德中,赵宝终;用热分析技术研究煤的热解特性[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3期

2 李春雨;蒋旭光;安春国;费振伟;池涌;严建华;;农药生产废渣燃烧/热解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3期

3 龚景松,傅维镳;沥青燃料的热解特性研究[J];冶金能源;2002年04期

4 包向军,蔡九菊,刘汉桥,张琦,傅巍;垃圾混煤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5 廖洪强,孙成功,李保庆,刘泽常;富氢气氛下煤热解特性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8年02期

6 包向军,蔡九菊,刘汉桥,张琦;固定床中木块和木屑的热解特性[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3年02期

7 李飞;赵增立;李海滨;马晓茜;陈勇;;三种电子产品工程塑料的热解特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8年02期

8 沈吉敏,解强,张宪生,厉伟,许红球;城市生活垃圾燃烧和热解特性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03期

9 钱亚平;李伟锋;陈雪莉;张强;刘海峰;;煤和蓝藻的共热解特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惠贺龙;付兴民;王小华;韦云钊;贾晋炜;舒新前;;洗选对煤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会宁;赵明;秦乐;耿向瑾;;烟煤热解特性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2 靳会宁;赵明;秦乐;耿向瑾;;烟煤热解特性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美君;何秀风;陈小利;常丽萍;;铁基矿物质对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特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蒋恩臣;何光设;简秀梅;;生物质材料低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5 范文武;;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6 樊俊杰;金晶;代纪邦;;超细煤粉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祎;罗永浩;张睿智;段佳;;TG-MS联用研究生物质的热解特性[A];2007中国科协年会2.3分会《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祎;罗永浩;张睿智;段佳;;TG-MS联用研究生物质的热解特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鱼歌;高亚萍;;PVC壁纸的热解特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刘树炜;吴创之;林黑着;;海藻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叶霖;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影响木质纤维素热解特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温俊明;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特性试验研究及预测模型[D];浙江大学;2006年

3 邓娜;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吴波;神东和平朔煤在不同反应器中的热解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贾春霞;油砂热解特性及其产物生成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喆;劣质褐煤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孟百宏;用热重—红外联合技术研究玉米秸秆热解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吴旺明;城市生活垃圾快速热解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春鹏;垃圾热解特性研究及热解特性神经网络预测[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慧;玉米棉花秸秆混合热解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杨晓初;生物质两级热解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苏文娟;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李敏;富氢气氛下煤催化热解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吴建霞;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2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