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稳恒磁场对循环镀液电沉积铁-硅复合镀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20 10:47
【摘要】:以镀铁溶液为基础,采用不同硅质量分数的Fe-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在施加稳恒磁场和镀液循环的条件下,以无取向低硅钢薄带为基材复合电沉积Fe-Si镀层,考察了颗粒硅含量、磁场强度和电流密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质量分数的影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采用Fe-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所得Fe-Si复合镀层的硅含量显著升高,而采用纯Si颗粒作为第二相所得Fe-Si复合镀层的硅含量升高得较平缓。当镀液中Fe-50%Si颗粒为20g/L时,在平均电流密度2A/dm~2下电沉积所得镀层的硅质量分数可达18.87%。另外,采用Fe-30%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时所得Fe-Si复合镀层表面的颗粒具有定向排列的趋势。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ron plating solution, Fe-Si alloy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licon mass fraction were used as the second pha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able magnetic field and bath cycle, Fe-Si coating was electrodeposited with non-oriented low silicon steel thin strip as substrate, and the silicon content of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nd current density on the morphology and silicon mass fraction of Fe-Si composite coat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the silicon content of Fe-Si composite coating obtained by using Fe-Si alloy particles as the second pha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silicon content of Fe-Si composite coating obtained by using pure Si particles as the second phase increased more slowly. When the Fe-50%Si particle in the bath is 20g/L, the silicon content of the electrodeposited coating can reach 18.87 at the average current density 2A/dm~2. In addition, when Fe-30%Si alloy particles are used as the second phase, the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Fe-Si composite coating have a trend of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作者单位】: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64009,51664010)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6]1067,黔科合LH字[2016]7101) 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项目(黔教合KY字[2016]043) 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XJGC20161212)
【分类号】:TQ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平,贺子凯,黄鑫;自润滑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电镀与涂饰;2003年04期

2 梁平;;镍基自润滑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环保;2007年01期

3 顾云飞;魏守强;邵忠财;;镍基复合镀层研究的最新进展[J];表面技术;2008年04期

4 刘小珍;许路坤;宋玲玲;孙晓雯;;Ni-TiB_2-Nd_2O_3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5 郭鹤桐;覃奇贤;张栋;;锡—镍复合镀层磨擦性能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87年02期

6 郭鹤桐;;复合镀层—复合材料中的一支新军[J];材料保护;1990年Z1期

7 郭忠诚,王敏,刘洪康,王志英;电镀法制取耐磨耐蚀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8年01期

8 ;金属表面上的碳钠米管高耐磨复合镀层及其制备方法[J];电镀与涂饰;1999年03期

9 郭忠诚,郭淑仙,朱晓云;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J];电镀与环保;2001年02期

10 顾卓明,黄婉娟;耐磨复合镀层工艺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鹤桐;唐致远;;镍基自润滑减摩复合镀层的研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3年

2 郭鹤桐;王兆勇;舒钰;;金基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郭鹤桐;覃奇贤;张栋;;锡——镍复合镀层摩擦性能的研究[A];表面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王利;万久聪;孙晓军;胡献国;吴玉程;;Ni-P-Nano-MoS_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表征[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唐致远;王为;赵秉英;于英浩;郭鹤桐;;抗变色银基复合镀层[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燕;吴玉程;舒霞;黄新民;郑玉春;;电沉积Ni-Fe-NiFe_2O_4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初探[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秉英;黄成德;王为;唐致远;郭鹤桐;;金基复合镀层工艺选择的研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忠诚;李爱莲;张广立;;电沉积镍基合金及其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2北京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季孟波;何安国;蔡杭锋;魏子栋;;复合电镀研究现状及进展[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唐致远;郭鹤桐;于英浩;;防银变色及其机理的研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中泉;电沉积Ni-ZrC复合镀层的织构及内应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树生;镍磷复合镀层换热元件制备工艺研究及凝结试验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卫红;自动电刷镀Ni-PTFE复合镀层特性及共沉积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常立民;脉冲电沉积(Ni-Co)/Al_2O_3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Erfan Khodadad;碳纳米管/三价铬复合镀层的耐磨抗蚀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燕红;碳纳米管复合镀层沉积工艺及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秦华;镍复合电镀新工艺及其阴极过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冯军亮;Ni-Mo-Al-RE-MoSi_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表征[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4 代晓波;B_4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镀层工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亚鹏;纳米粒子改性镍钴电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赵洋;电沉积制备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余俊;脉冲电沉积Ni-W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余世文;电沉积制备Ni-Co/Al_2O_3复合镀层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9 何庆庆;户外高压隔离开关用无氰银石墨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10 李函;Ni-W基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28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28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