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海事大学》 2015年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研究
夏顺八
【摘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柴油机提出更高性能要求,促使其向高速重载化发展,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及燃油经济性,但也导致柴油机内部摩擦副负荷升高,摩擦功增加,磨损加剧。因此要求柴油机机油具有较低运动粘度、高粘度指数及高成膜性能。而研制符合上述要求润滑油,并检测其润滑性能,对降低摩擦损耗,提升柴油机燃油效率有重要作用。聚α-烯烃(Poly Alpha Olefin, PAO)润滑油分子结构规整,运动粘度选择范围宽,粘度指数高,成膜性能好,具有满足高速重载柴油机对润滑油性能要求的潜力。本文以AlCl3/[Emim]Cl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α-烯烃齐聚制备PAO基础油,考察了催化剂组分摩尔比、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原料含水量及原料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癸烯为原料,AICl3与[Emim]Cl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3g,聚合温度为60℃,聚合时间为4h,原料含水量为l00ppm时,制备的PAO基础油100℃运动粘度为10.61cst,粘度指数144,产率86.9%,综合性能优良。将制备的PAO基础油与相同粘度Ⅰ类、Ⅱ类基础油进行对比试验,对PAO基础油低速工况下成膜性能及高速工况下润滑性能进行研究。选用光干涉测膜厚方法检测Ⅰ类、Ⅱ类及PAO基础油低速工况下成膜性能。结果表明,在滑动速度0~5mm/s,接触应力0.24~0.43GPa试验条件下,PAO基础油成膜性能优于Ⅰ类、Ⅱ类基础油,Ⅰ类、Ⅱ类基础油成膜性能接近;油膜厚度随接触应力增大而变薄,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变厚。选用高速点接触试验测摩擦系数方法检测Ⅰ类、Ⅱ类及PAO基础油高速工况下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在接触应力0.2~0.4GPa,滚滑比0-0.4试验条件下,PAO基础油与Ⅱ类基础油润滑性能接近,优于Ⅰ类基础油;摩擦系数随接触应力增大而升高,随滚滑比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6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利平;李桂云;;基础油和润滑油黏度对润滑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在孝;丁洪生;;α-烯烃齐聚制PA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9年03期
2 雒建斌,温诗铸;Mechanism and characters of thin film lubrication at nanometer scale[J];Science in China,Ser.A;1996年12期
3 李凯;王兴国;刘元法;;植物油为原料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研究现状[J];粮食与油脂;2008年04期
4 温诗铸,雒建斌;纳米薄膜润滑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Z1期
5 雒建斌,严崇年;润滑理论中的模糊观[J];润滑与密封;1989年04期
6 谷振生;范洪伟;黄付玲;高宇新;郭桂悦;;聚α-烯烃合成油的催化剂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海军,穆先才;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11期
2 王锐刚,韩怀芬,王锐兰;纳米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3 陈龙,夏新涛,樊成娥,汤洁;纳米薄膜轴承薄膜破坏分析[J];轴承;2004年07期
4 雒建斌,温诗铸,史兵;润滑的状态转化[J];材料研究学报;1997年02期
5 雒建斌;;金属塑性加工领域中的模糊问题[J];钢铁;1992年03期
6 雒建斌,张朝辉,温诗铸;薄膜润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7期
7 金树余;丁洪生;赵春明;杨晓明;刘晓宇;;三氟甲磺酸催化1-己烯齐聚反应的研究[J];工业催化;2012年02期
8 葛世东;魏大忠;张艳;;纳米工程在轴承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与展望[J];轴承;2014年02期
9 杨奔奔;付洪瑞;王本力;刘淑真;向飞飞;;聚α-烯烃基础油黏度对防锈油防锈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4年14期
10 杨奔奔;付洪瑞;王本力;;PAO基础油与不同防锈添加剂配合时的油效应[J];材料保护;201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毅;外电场作用下精微机械的界面粘附特性研究与控制[D];清华大学;2010年
2 马丽然;高水基乳化液成膜特性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解国新;外加电场下纳米级润滑膜的成膜特性及微汽泡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李刚;苛刻条件下润滑脂成膜机理及润滑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李学锋;碳纳米管的高分子修饰及其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克金;纳米/微米减磨剂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郭江江;水相体系中软模板法制备片状聚苯乙烯纳米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姜培刚;光弹流润滑实验中智能速度伺服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冯雪君;纳米磁性添加剂润滑油的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周长江;多种载荷下齿轮弯曲强度与齿面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涛;无规共聚醚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振宇;旋转式点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研制与润滑状态转化特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潘慧;基于电容法的点接触润滑状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马建梅;a-癸烯齐聚制备聚a-烯烃油的合成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蔡慕颖;麻疯树油基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冠男;栀红纳米膜制备工艺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郭新利;纳米尺度下碳氢化合物润滑机理和流体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大学;2011年
8 韩俊;端面配流外定子浮动型高压摆线液压马达研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许铭飞;水溶性多羟基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韩清刚;螺旋槽微极性液体润滑径向轴承动力特性与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凤强,于廷云,李丽华,卢莹冰,孙艳霞,王吉林;应用新型SiO_2/γ-Al_2O_3催化剂制润滑油基础油[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志峰,丁洪生,权成光,钱建华;癸烯-1聚α-烯烃合成油的合成及性质[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刘汉范;;MODIFIC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ATIONS TO POLYMER-STABILIZED PLATINUM COLLOIDAL CLUSTERS IN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PYRUVATE[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5年04期
4 马艳丽;高月娥;;我国未来汽车保有量情景预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5 陈小刚,周斌;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9期
6 谢凤,郑发正,胡利明;合成油的性能及在飞机上的应用[J];合成润滑材料;2003年02期
7 周存,刘燕军,谭杰;耐高温化纤油剂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J];合成纤维工业;2005年04期
8 盛亚平;黄启谷;陈伟;杨万泰;;茂金属催化剂/MAO催化1-癸烯齐聚合及其产物的结构与性能[J];化工学报;2007年03期
9 纪华,吕毅军,胡津仙,相宏伟,李永旺;烯烃齐聚催化反应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2年02期
10 雒建斌,温诗铸;Mechanism and characters of thin film lubrication at nanometer scale[J];Science in China,Ser.A;199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明仁;仲吉伟;赵景红;盛向军;吴良英;李德华;洪坤;;大连口岸进口基础油国外检验结果分析与质量评价[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年05期
2 钱伯章;;高端基础油面临增产[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8年07期
3 章文;;Ⅱ类基础油在许多应用中可挑战Ⅲ类基础油[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年02期
4 庞晓华;;中国基础油市场“过热”[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年04期
5 孔劲媛;;中国基础油市场分析及展望[J];石油商技;2010年02期
6 庞晓华;;2011年全球基础油市场将全面收复需求“失地”[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年02期
7 于海;黄春晖;宋翃彬;;铜材轧制基础油的选择与性能评价[J];润滑与密封;2011年05期
8 安军信;刘文剑;;国内外基础油的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商技;2012年02期
9 黄丽敏;;2020年底基础油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7期
10 鄂红军;廖鹏飞;蔡文通;孟雪梅;;基础油结构组成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石油商技;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红军;廖鹏飞;蔡文通;孟雪梅;;基础油结构组成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5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贺瑜玲;王京;黄蔚霞;;核磁共振在基础油产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毛润乾;陆雨丽;华献君;庄晓华;王海峰;郭明昉;;矿物油农药中基础油的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久盛;;润滑油合成基础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周明;毛大恒;毛向辉;;基础油对复合磺酸钙基脂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汪利平;李桂云;;基础油和润滑油黏度对润滑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静;王会东;周旭光;;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及抗氧化感受性[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W.S.Moon;Y.R.Cho;W.S.Kwon;;VHVI基础油及其应用(英文)[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和平;;以减二线VGO为原料生产别克专用基础油[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申宝武;朱和菊;周干堂;;车辆润滑油品新规格对基础油加工的影响[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华润;[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小草;[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晓华;[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绍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唐绍红;[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志强;硫、磷复合极压抗磨添加剂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刘晶郁;磷系极压抗磨剂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中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王恒;含硫极压抗磨剂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顺八;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蒋霜霜;聚α-烯烃与合成酯混合基础油的性能及润滑机理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周畅;牡丹籽油作为化妆品基础油的开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晓雪;锂基润滑脂流变特性与工作性能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袁慧;变压器油基础油使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孔吉霞;基础油组分和添加剂对汽轮机油防锈性能的影响[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王宗宽;电子铝箔轧制基础油成份与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樊桂臣;提高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王齐天;聚α-烯烃类高级润滑基础油合成及其半合成油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吴学谦;聚α-烯烃基础油合成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