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3:02

  本文关键词: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很高药用价值作为天然产物应用广泛。银杏叶中存在着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充分的利用和开发银杏黄酮资源,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以银杏叶为研究对象,选取芦丁为标准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溴量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测定波长λ=352nm,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为:A=0.0195c-0.0065,线性相关系数R=0.9991;用滴定分析方法溴量法测定银杏黄酮含量,测定条件为6mol/L HCl的用量为3.00mL,0.1mol/L的溴试剂用量为6.00mL,10%的KI用量为3mL,在此条件下得出1分子的黄酮可以和5分子的溴反应。本文研究了工业酒精回流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以工业酒精体积分率、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为考察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其中影响提取率较大的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70℃,微波时间3min,料液比1:20,此时黄酮提取量达量为84.42mg/g。影响提取因素的强弱次序为: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时间。本文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方法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芦丁作为银杏总黄酮标准物,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包括静态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解吸剂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和解吸静态平衡时间,结果表明:树脂对黄酮的吸附基本上在150min左右达到了平衡,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符合Elovich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符合Freμ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状态函数ΔH0、△G0均小于0,树脂吸附黄酮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解吸剂浓度选定为60%的工业酒精,解吸时间为60min;后续的动态实验,包括上样浓度及流速对吸附率的影响、解吸剂体积分数及流速对解吸率的影响、穿透实验和动态解吸曲线的绘制,确定出HPD-100大孔吸附树脂、FL-2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树脂的最佳上样浓度分别为50μg/mL、50μg/mL、30μg/mL,上样速率均为3mL/min,解吸剂体积分数均为50%,解吸剂流速均为3mL/min,最大动态吸附量分别为56.05mg/g、48.69mg/g、22.58mg/g。本文还对银杏叶提取液中黄酮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处理,以HPD-100大孔吸附树脂、FL-2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以树脂上的最佳动态吸附与解吸条件为操作参数,进行银杏叶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用紫外扫描图谱、红外图谱、高效液相图谱对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纯度和结构的表征。研究发现此方法对银杏叶黄酮有良好的分离纯化作用。分离纯化后总收率达到75.57%。
【关键词】:银杏叶 黄酮 提取 树脂 分离纯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4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银杏的国内外生产及其加工现状11-14
  • 1.1.1 银杏资源的分布及其保健特性11-12
  • 1.1.2 银杏叶中的主要成分12-13
  • 1.1.3 银杏的加工利用现状13-14
  •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4-21
  • 1.2.1 黄酮类物质的简介14-16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16-18
  • 1.2.3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18-19
  • 1.2.4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19-21
  • 1.3 研究内容21-22
  • 1.4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22-23
  • 第二章 灻酮的分析方法研究23-34
  • 2.1 引言23
  • 2.2 试剂与仪器23
  • 2.2.1 主要仪器和设备23
  • 2.2.2 主要试剂23
  •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23-27
  • 2.3.1 黄酮的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24
  •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24-25
  • 2.3.3 分析方法的验证25-27
  • 2.4 滴定分析法(溴量法)27-33
  • 2.4.1 溴量法的测定原理27
  • 2.4.2 滴定用试剂的配制27-28
  • 2.4.3 黄酮与溴反应系数的确定28-30
  • 2.4.4 测定条件的优化30-31
  • 2.4.5 溴量法分析的验证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银杏叶中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34-43
  • 3.1 前言34
  •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34
  • 3.3 实验方法34-36
  • 3.3.1 银杏叶的预处理34-35
  • 3.3.2 提取剂的选择35
  • 3.3.3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35-36
  • 3.3.4 单因素试验36
  • 3.3.5 正交试验36
  • 3.4 结果与讨论36-42
  • 3.4.1 提取剂选择结果36
  • 3.4.2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结果36
  • 3.4.3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36-37
  • 3.4.4 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37-38
  • 3.4.5 料液比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38
  • 3.4.6 工业酒精体积分率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38-39
  • 3.4.7 微波时间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39-40
  • 3.4.8 微波功率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40
  • 3.4.9 正交实验结果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树脂吸附黄酮的研究43-62
  • 4.1 前言43
  • 4.2 试剂与仪器43-44
  • 4.2.1 仪器与设备43
  • 4.2.2 实验主要试剂43-44
  • 4.3 实验方法44-46
  • 4.3.1 树脂的预处理44
  • 4.3.2 静态实验44-45
  • 4.3.3 动态实验45-46
  • 4.4 结果与讨论46-60
  • 4.4.1 静态实验46-55
  • 4.4.2 动态实验55-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第五章 黄酮粗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与纯度表征62-70
  • 5.1 前言62
  • 5.2 试剂与仪器62
  • 5.2.1 主要仪器和设备62
  • 5.2.2 实验试剂62
  • 5.3 实验方法62-64
  • 5.3.1 提取液的制备62
  • 5.3.2 色素及一部分杂质的去除62-63
  • 5.3.3 树脂的纯化63
  • 5.3.4 纯化液的浓缩与结晶63
  • 5.3.5 产物结构的表征63
  • 5.3.6 产物纯度的表征63-64
  • 5.4 结果与讨论64-69
  • 5.4.1 纯化过程中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及总量情况64
  • 5.4.2 紫外扫描曲线64-66
  • 5.4.3 红外光谱图66
  • 5.4.4 高效液相色谱图66-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朋;赵玉英;青松;桂珍;陈伟;;蒙成药查干-汤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胡鞒缤;姚瑛瑛;李艳琴;边俊生;陕方;;荞麦植株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J];食品与药品;2013年06期

3 郭敏;张宝善;;柿醋发酵过程中黄酮含量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4 魏强华;李桂锋;徐丽;;水提除蜡微波醇提蜂胶黄酮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12期

5 王宇;王遂;;分光光度法测定落叶松中的总黄酮含量[J];食品科学;2009年22期

6 张本印;王环;杨晓艳;沈建伟;张晓峰;;青海不同地区薰倒牛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分析试验室;2009年S2期

7 陈建琴;黄建辉;;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02期

8 吴艳芳;王新胜;尹延彦;崔志磊;;柳芽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光谱实验室;2011年06期

9 袁勋模;;分光光度法测定蜜源花粉总黄酮含量[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李石生,刘欣,邓京振,赵守训;鄂西产三种野生葛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刘刚;张晓喻;黄春萍;;黑骨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贵林;李建文;何洪巨;;蔬菜类黄酮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素玲;孙晓明;张卫明;顾龚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梨黄酮含量的研究?[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高国粉;袁利佳;刘仙;滕利荣;;榛花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丽;谢勇;张婉;谢坤;章梦旋;崔箭;;正交设计-重复试验优选阿给总黄酮提取工艺[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6 严力群;丁万隆;朱殿龙;;坝上地区金莲花及其茎叶总黄酮的测定[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7 刘娜;陈庆富;;多年生野生荞麦金荞复合物(Fagopyrum cymosum complex)植物叶和幼花序的总黄酮含量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金玲;张聪聪;薛强;张辉;徐晓玉;;银冬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A];第四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永刚;高敏;崔建云;刘春朝;;雪莲细胞培养合成黄酮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路纯明;王玲玲;;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孙燕明;蜂胶产品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2 徐振刚;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到底该多少[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刘桥斌;蜂胶真伪细辨别[N];健康时报;2007年

4 记者 郎花;我区从棉花花瓣提取出治疗老年痴呆药[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卫一鸣;杨树芽加黄酮能造“天然蜂胶”[N];卫生与生活;2010年

6 ;怎样选购蜂胶[N];深圳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智刚;蜂胶提取活性黄酮及酯萜类新工艺和其纳米制剂[D];中南大学;2005年

2 陈芳源;黄酮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体内外作用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高微微;苜蓿生物活性及影响其黄酮和皂苷成分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彭亮;紫萍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癌、抗氧化损伤的活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邵菊芳;基于细胞培养的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胡迎芬;冬枣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抑瘤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付陈梅;柑桔果实品质和类黄酮的含量特征及橙汁掺假检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崔健;箬竹属植物黄酮类物质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孟庆焕;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分离与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吕春平;箭根草总黄酮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大蓟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丹丹;无花果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月娇;板栗花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4 潘冬梅;鸭跖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马岚;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邱佳俊;雪菊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胡鹏斌;雪松松针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8 王伟伟;柽柳总黄酮含量差异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郑晓涛;菊芋叶总黄酮含量变化及其提取、纯化、抗氧化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喜红;黄酮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