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萘酰亚胺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图文】:
Selectivities(α)P(O2)P(N2)P(CO2)P(CH4)α(O2/N2)α(CO2/CH4)NTDA-DMMDA/TIMDA(9∶1)7.161.4437.21.084.9731.7NTDA-DMMDA/TIMDA(8∶2)11.12.58712.354.3130.2NTDA-DIMDA19.2.4.551123.834.2229.2NTDA-DIMDA/TIMDA(9∶1)22.35.331144.444.1825.7NTDA-DIMDA/TIMDA(8∶2)24.96.411517.213.9120.9a.Pispermeabilitycoefficient;units:1Barrer=10-10cm3[STP]·cm·cm-2·s-1·cm·Hg-1.为了直观的研究聚萘酰亚胺的气体分离性能,图2及图3分别为这些聚合物对O2/N2及CO2/CH4气体的分离性能与Robeson上限线进行的比较。聚合物的气体分离数据在图中越是靠近Robeson上限线,说明它们的气体分离性能越好。如图2所示,尽管制备的聚萘酰亚胺气体分离数据均在O2/N2的Robeson上限线之下,但是整体上要好于6FDA-DIMDA,尤其是远远优于Matrimid5218。在图3中,聚萘酰亚胺对CO2/CH4气体分离表现整体上也好于Matrimid5218,尤其是NTDA-DIMDA的数据已经位于1991Robeson上限线上。这表明C—N键邻位含脂肪取代基的聚萘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能,在天然气纯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2聚萘酰亚胺与O2/N2的Robeson上限线对比图[3,21]Fig.2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onofO2/N2selectivityvs.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图3聚萘酰亚胺与CO2/CH4的Robeson上限线对比图[3,21]Fig.3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ionofCO2/CH4selectivityvs.C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3结论本文利用邻位含?
ectivities(α)P(O2)P(N2)P(CO2)P(CH4)α(O2/N2)α(CO2/CH4)NTDA-DMMDA/TIMDA(9∶1)7.161.4437.21.084.9731.7NTDA-DMMDA/TIMDA(8∶2)11.12.58712.354.3130.2NTDA-DIMDA19.2.4.551123.834.2229.2NTDA-DIMDA/TIMDA(9∶1)22.35.331144.444.1825.7NTDA-DIMDA/TIMDA(8∶2)24.96.411517.213.9120.9a.Pispermeabilitycoefficient;units:1Barrer=10-10cm3[STP]·cm·cm-2·s-1·cm·Hg-1.为了直观的研究聚萘酰亚胺的气体分离性能,图2及图3分别为这些聚合物对O2/N2及CO2/CH4气体的分离性能与Robeson上限线进行的比较。聚合物的气体分离数据在图中越是靠近Robeson上限线,说明它们的气体分离性能越好。如图2所示,尽管制备的聚萘酰亚胺气体分离数据均在O2/N2的Robeson上限线之下,但是整体上要好于6FDA-DIMDA,尤其是远远优于Matrimid5218。在图3中,聚萘酰亚胺对CO2/CH4气体分离表现整体上也好于Matrimid5218,尤其是NTDA-DIMDA的数据已经位于1991Robeson上限线上。这表明C—N键邻位含脂肪取代基的聚萘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能,在天然气纯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2聚萘酰亚胺与O2/N2的Robeson上限线对比图[3,21]Fig.2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onofO2/N2selectivityvs.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图3聚萘酰亚胺与CO2/CH4的Robeson上限线对比图[3,21]Fig.3Robesonplot[3,21]foracomparisionofCO2/CH4selectivityvs.CO2permeabilitycoefficientsofthepolynaphthalimides3结论本文利用邻位含脂肪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梅;刘有智;申红艳;;气体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4期
2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出版发行[J];深冷技术;1981年02期
3 ;《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发行征购[J];深冷技术;1982年03期
4 王学松;;膜法气体分离及其发展(二)[J];辽宁化工;1985年03期
5 王爱勤;;《气体分离与净化》杂志创刊[J];膜科学与技术;1987年02期
6 唐文俊;;用于气体分离的综合装置[J];低温与特气;1988年04期
7 王莉君;;气体分离方法的种类与特征[J];科技促进发展;2011年S1期
8 ;适用于氧和氮气体分离的新碳素膜[J];现代化工;2000年02期
9 李健;利用旧φ500合成塔外筒改成气体分离装置[J];小氮肥;2000年02期
10 ;气体分离设备科技信息网第十二次大会在丹阳召开[J];深冷技术;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诚;孔瑛;卢福伟;;氟化物接枝改性乙基纤维素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2 程新华;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新型气体分离炭膜[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呼立红;王同华;张兵;王震;丁孟贤;;聚醚酰亚胺基低温热解膜的气体分离性能[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姚日远;;气体分离装置的技术改造[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佟辉;翟磊;杨士勇;范琳;;含氟苯侧基型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6 庄胜强;;江苏省气体分离与液化的现状及展望[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曹鲁杰;林贻超;闫秋菊;孔春龙;陈亮;;金属有机骨架CAU-1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魏玺群;陈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庆岭;王同华;王楠;梁长海;刘诗丽;曹义鸣;邱介山;;炭膜的功能化及其在气体分离上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冬兰;王金渠;贺高红;张秀娟;杨宝功;吴玉斌;;膜吸收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谢昭萍;我国气体分离技术有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少娟;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李皓;MOF混合基质膜的原位制备及相容性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3 逯春晶;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鹏;介孔炭修饰复合炭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楠;可交联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曾泽华;界面聚合制备氧化石墨烯气体分离复合膜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4 关盼盼;Pebax/SB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CH_4/N_2分离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5 汤培峰;气体分离装置操作优化的智能化方法[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楠;沸石/炭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胡施俊;超音速喷嘴涡流管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森;管式硅基裂解膜孔径大小的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9 闫健娜;新型炭膜研制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10 张春娟;一种新型ZIF-9-67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7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