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超细颗粒聚团流化及聚团尺寸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0 22:57
【摘要】:超细颗粒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流态化技术能有效地对固体颗粒进行混合、输送及改性,在颗粒规模化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流态化应用于超细颗粒处理的报道越来越多。超细颗粒由于粒径很小,原生颗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性作用力,导致其流态化过程与常规颗粒不同。本文针对SiO2、A1203和TiO2三种超细颗粒,在不同原生粒径和不同静床高度条件下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引入振动场研究超细颗粒的振动流化行为,同时根据颗粒聚团在流化时所受结合力和分离力,建立了基于动态力平衡的聚团尺寸分布模型。通过传统流化实验研究发现,SiO2超细颗粒的流化随着表观气速升高,分为比例段、屈服段、鼓泡流化段、湍动流化段和飞溅段五个阶段,稳定流化时表现为类似散式流化的状态,与之相比,A12O3和TiO2稳定流化时表现为鼓泡流化状态。原生粒径从30nm增大到45μm时发现,随着原生粒径的增大,颗粒流化能力先减弱后增强,原生粒径5μm超细颗粒的流化能力最弱。浅床层超细颗粒的上行流化气速明显比深床层的低,且稳定时的床层膨胀比略高,但两者的下行流化气速几乎一致。本文还通过“正-反-正”流化实验证明了初始床层结构和内聚力是导致流化滞后现象的原因。在振动流化实验中发现,通过引入振动能,在较低气速下即出现床层突然膨胀、剧烈流化的现象;同时振动能的引入,减弱了超细颗粒流化滞后现象。恒定振频下振幅越大超细颗粒流化效果越好;恒定振幅下,振频的增大对超细颗粒流化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较低振频下随振频的增加流化效果变好,当超过一临界值时,继续增大振频超细颗粒的流化效果反而变差。振动能的引入对纳米、亚微米级超细颗粒起到改善流化作用,然而对原生粒径较大的超细颗粒流化几乎没有影响;亚微米级超细颗粒的临界振频小于纳米级颗粒。基于颗粒聚团流化时的受力平衡,建立了聚团破碎-聚合动态模型,用以预测超细颗粒流化床内聚团尺寸分布,并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大部分误差在20%以内。应用模型对Si02、A1203和Ti02三种超细颗粒在不同原生粒径和不同静床高度下聚团尺寸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聚团平均尺寸随着原生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原生粒径5μm时形成的聚团平均尺寸最大;随着静床高度的增大,聚团平均尺寸略微增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0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千里,姚强;超细颗粒在单个上升气泡内的沉积过程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2 ;粉碎生产中超细颗粒的生成及其应用手段[J];国外金属矿选矿;1984年10期

3 林永禄;冰冻氢氧化铝凝胶法制取氧化铝超细颗粒[J];硅酸盐通报;1987年03期

4 Chikara Hayashi ,陈翔;超细颗粒[J];物理;1988年09期

5 韩立敏;作为抗静电剂用的超细颗粒[J];无机盐工业;1988年05期

6 胡荣泽;;超细颗粒的基本特性[J];化工冶金;1990年02期

7 胡黎明;;超细颗粒的制备技术[J];化学世界;1991年01期

8 韩立敏;;超细颗粒的二氧化钛[J];无机盐工业;1984年03期

9 翟羽伸;;高活性固载化金属超细颗粒催化剂[J];精细化工信息;1988年01期

10 王笃金,,吴谨光;反胶团或微乳液法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展[J];粉体技术;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开幕词[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凡;;TSI关于打印机排放的测量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苑春阳;赤峰公司高压流化风机试验成功[N];中国电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慧;声(电)场—机械振动物理场耦合对强化气固流化床超细颗粒流动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炜;压燃式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及其在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黄巧萍;难溶性调血脂药物超细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远保;超细颗粒聚团流化及聚团尺寸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黄文华;氧化锌超细颗粒及氧化锌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娄明;超细颗粒在管道中运动的实验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4 蔺锋;超细颗粒声波团聚机理及其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谢小芳;燃煤超细颗粒生成及传输机理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6 张鼎基;Al_2O_3超细颗粒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14年

7 李爱蓉;采用添加组分改善超细颗粒流态化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锦;室内超细颗粒扩散与通风稀释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9 韩宗捷;流化床气固两相流中超细颗粒聚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梁爱珍;超细药物颗粒制备及体外溶出性规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7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57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