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的界面干湿状态下,几种常见的修补材料和界面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运用拉拔强度评价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并借助显微硬度仪测量界面处的显微硬度值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界面处于不同的干湿状态时,提高新混凝土的强度可使结合强度略有增大。在修补材料中掺入纤维会明显提高界面结合强度,且聚丙烯纤维要优于碳纤维。使用界面剂后界面干湿程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减小。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界面结合强度 拉拔强度 显微硬度
【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3AA101C77)
【分类号】:TU528.0
【正文快照】: 随着公路运输负荷的加重,混凝土路面和桥涵破坏日趋严重,用新混凝土和砂浆对毁损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修补加固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提高界面结合力人们采取预先润湿的方法,但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得到的结论有较大分歧[1-3]。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新-旧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水中和,秦明强,刘佳,陈秋林;抗裂防水剂对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05年09期
2 廖卫东,水中和,秦明强,田建平,肖斌;桥涵结构补强中新旧混凝土结合状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峰,郑建岚;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剪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罗翥;傅智;赵尚传;杜天玲;范小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边角快速修复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俊儒;隧道单层衬砌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温小栋;梯度结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信刚;跨江海隧道功能梯度混凝土管片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振领;新老混凝土粘结理论与试验及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娜;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层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庞腾科;既有钢筋混凝土空腹式拱桥检测评估及维修加固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秦明强;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赵洪波;无机植筋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谭洪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桥面铺装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剑平,潘景龙;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成为受力薄弱环节原因初探[J];混凝土;2000年06期
2 徐雅君,李秀错,翁亭翼,金日光;苯-丙型共聚乳液-水泥砂浆共混体系的研究(Ⅰ)共混体系的改性机理及微观结构形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熊光晶,姜浩,陈立强,刘金伟,谢慧才;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粘结质量的改善途径[J];工业建筑;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靖宇;;热压Mn—Zn铁氧体材料表面极易产生磨削缺陷的机理及其对策的探讨[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1982年01期
2 曾德麟;王端明;;烧结Ag-Cu双金属界面组织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3 曹运红;;基体\纤维界面对凯夫拉(Kevlar)49~R压力容器性能的影响[J];飞航导弹;1984年10期
4 刘国禄,王志兴,魏海荣;银合金和锡磷青铜合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5 孙智富;游进;高翔;;铜—钢复合材料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1986年03期
6 闻立时,陈秀芝,杨巧勤,郑玉芹,庄育智;Ti-B-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初步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7年01期
7 刘国禄,崔北芳,陈永贤;可伐合金与铜复合材料热膨胀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8 范大楠,王玉林,刘兆年,李国俊,张宏祥,王书勤;镍对C/Cu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影响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9 佟金,任露泉,陈秉聪;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磨料磨损[J];机械工程材料;1991年02期
10 叶瑞伦,刘宇;纤维增强陶瓷物化相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东;崔新宇;戴干策;;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田保红;徐滨士;马世宁;;3Cr13钢HVAS涂层性能的旋转回归试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3 鲍崇高;王恩泽;高义民;邢建东;;颗粒涂层对Al_2O_3/钢基复合材料高温抗磨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蒋业华;周荣;张玉勤;;用于冲蚀磨损的WC/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冯爱新;张永康;谢华锟;蔡兰;;激光划痕界面失效进程研究[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守诚;魏世忠;龙锐;王生辉;王彦交;;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现状与前瞻[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志君;魏福庆;;NR/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改性研究[A];2004年国际橡胶会议论文集(A)[C];2004年
8 孙晓民;刘宇航;王和平;季常青;陆晓中;王维;李春兴;赵凤奇;;MLPB在橡胶改性中的应用初探[A];2004年国际橡胶会议论文集(Z)[C];2004年
9 孟卫如;徐可为;杨吉军;贺林;;用于单层钎焊金刚石的Cu-Mn系活性钎料[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中平;霍立兴;王东坡;张玉凤;;等离子喷涂法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阳;磷酸钙涂层植入体表面稳定性、生物活性及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成龙;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惰性涂层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吕宇鹏;纯钛表面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新文;W-Ni-Fe高密度合金的延伸率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同建辉;CuW触头生产中的几个工艺与材料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3 杜艳玲;中温作用下的涂层界面组织结构[D];南华大学;2005年
4 金明江;叠层阻尼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5 秦明强;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军;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余晓阳;电沉积制备PAMAM/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晓英;天然气低温分离聚结器焊接裂纹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9 陈蓓蓓;(Ti,Al)N薄膜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朱爱辉;铜/钼/铜复合轧制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6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