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9:13

  本文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和抗离析性,在浇注过程中能够完全依靠自重作用自由流淌,穿越钢筋间隙填充模板空间,同时具有足够的粘聚性防止离析泌水,拌合物均匀密实,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鉴于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本文作者认真研读文献,总结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用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在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上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这对于研究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 (1)提出一套计算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设计法; (2)在本方法中,参数α为粗骨料系数,β为砂拨开系数,γ为掺合料系数,它们主要提供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水胶比W/B主要与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关。针对本研究所用原材料,建议α取值0.63-0.65,β取值1.50-1.60,γ取值根据实际情况和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选定,W/B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3)应用参数设计法成功配制出了28天抗压强度为40MPa-90MPa的自密实混凝土; (4)净浆流动度试验可以用来指导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根据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可以初步确定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用量; (5)一般地,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应使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净浆流动度达到300mm,所配制出的自密实混凝土才有可能满足流动性要求,否则应增加用量,但如果增加高效减水剂用量仍不能满足要求或因掺量过大造成拌合物离析、泌水时,就应该设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不应完全依靠减水剂解决所有的工作性问题; (6)矿物掺合料的加入改善了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根据净浆流动度及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原状粉煤灰单掺可达60%,最佳掺量为30%左右,磨细矿渣约为45%,硅灰应与其它掺合料复合使用,掺量约为5%。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 相容性 配合比设计 工作性 抗压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U528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8-9
  • 1.2 本研究立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0-11
  • 第二章 自密实混凝土概述11-20
  • 2.1 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背景11-12
  • 2.2 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应用现状12-14
  • 2.3 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密实机理14-15
  • 2.4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15-19
  • 2.5 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19-20
  • 第三章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20-35
  • 3.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法20-22
  • 3.2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法22-25
  • 3.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法25-30
  • 3.4 参数设计法30-35
  • 第四章 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与减水剂相容性问题的试验研究35-45
  • 4.1 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35-37
  • 4.2 矿物掺合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37-38
  • 4.3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38-39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39-43
  • 4.5 基本结论43-45
  • 第五章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45-58
  • 5.1 试验所用原材料、搅拌制度及性能测试方法45-46
  • 5.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优化46-54
  • 5.3 正交试验法的简单应用54-56
  • 5.4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58-60
  • 6.1 主要结论58-59
  • 6.2 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9-60
  • 参考文献60-6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斗;;C20自密实混凝土在公路桥台基础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05期

2 杜艳静;叶燕华;陈丽华;朱国平;;自密实混凝土相容性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01期

3 陈佩培;;浅谈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要求[J];应用能源技术;2007年12期

4 王辉;;粉煤灰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08年23期

5 袁继强;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多层住宅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6 葛明华;唐建华;邢永新;;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柱内的应用[J];建筑工人;2009年03期

7 林英红;;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4期

8 李贵明,倪春松,王立仁;自密实混凝土在新型CL结构体系中的施工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及应用[J];华南港工;2003年01期

10 魏爱兵;自密实防水泵送混凝土在女娘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静;吉林;;自密实混凝土在润扬大桥北锚基础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吴小强;刘中心;陈兵;顾晴霞;;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火车站三跨连续梁中的研究和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3 马保国;王慧贤;肖佳;代柱端;;一种新型的评价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方法[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栋民;;自密实混凝土(SCC)从科研向应用的转化-《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介绍[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杜艳静;叶燕华;;自密实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马雪英;杨欣;吕兴国;;高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工程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雪芳;郑建岚;罗素蓉;周巧琴;;自密实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8 李欢欢;徐海涛;何冬明;林政;冯圣清;;上注式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在外环线沉管隧道接头梁中的研究与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罗素蓉;郑建岚;王雪芳;;自密实混凝土在石拱桥加固工程中的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灿柳;胡瑞;张春晓;;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红;自密实混凝土无须振捣夯实发展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通讯员 朱宝君邋卢远兴 本报记者 陈晓光;黑龙江首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大获成功[N];中国交通报;2008年

3 于是;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N];广东建设报;2002年

4 徐兰;提高领导班子心理相容性初探[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5 马东风;王飞;刘海洪;重视药物相容性 降低污染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济南大学 陈绍龙;影响水泥与混凝土相容性的因素分析[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顾耀臣 译;聚羧酸外加剂和自密实混凝土的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IMSC工业品营销研究院 丁兴良;提升工业品营销信任感的五大因素[N];机电商报;2008年

9 镇坪县牛头店中心小学 李芸;师生心理相容,教学质量的基石[N];安康日报;2007年

10 袁吉英;杜邦一种食品包装薄膜加工助剂获得欧洲食品包装认可[N];中国包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东;聚醚砚的共混改性[D];吉林大学;2005年

4 徐磊;钢管自应力免振混凝土轴压柱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小洁;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以松;逻辑程序的相容性与环公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尚作庆;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Mabrouk J.Abdrhman Masoud;尼龙6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热学和微观形貌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吕明福;聚丙烯/聚磷酸铵复合材料及其增韧体系的结构和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田勇;覆铜板用聚苯醚/环氧树脂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红娟;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李惠;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及工作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冯春;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与矛盾性[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郑吉平;PTFE改性POM及PA6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操和友;语言判断矩阵的性质及排序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许园;木质素碳纤维的制备与结构和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邹怡多;功能化EVA在高填充无卤阻燃LLDPE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06年

8 程松波;接枝SBS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杜玲;PA6/PTFE聚合物合金性能及相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开依沙尔·热合曼;热传导方程半离散差分格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6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