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IGCC系统减排CO_2性能研究及优化

发布时间:2017-03-29 01:08

  本文关键词:IGCC系统减排CO_2性能研究及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不断关注,减少CO2排放已成为21世纪节能发电的新主题,将CO2分离后加压埋存的CC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应运而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中气化炉产生的粗煤气主要由CO和H:组成,经除尘和脱硫后送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产生CO2和H2O,燃气轮机乏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排入大气,造成温室气体污染。应用于IGCC系统的Pre-CCS(Pre-combustion CCS)技术就是将净煤气先经过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器把部分CO转换成CO2后分离埋存,则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煤气富H2少碳,可以实现清洁燃烧,减少CO2的最终排放量。 本文在IGCC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CO变换和CO:分离埋存过程,构建了Pre-CCS-IGCC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和编制的VB程序计算了Pre-CCS-IGCC系统的热效率以及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当CO2最终排放量减小到未捕捉前的40%时,系统热效率将降低4.48%。 其次对Pre-CCS-IGCC系统进行了局部参数和流程优化,得出:①随着变换汽气比增加,CO2排放量减小的同时系统热效率降低,即减排CO2要以牺牲系统效率为代价,可以通过变换汽气比的选择来控制CO2排放量;②在相同的CO2排放量下,随着水煤比的增加,粗煤气所含CO量减少,CO2、H2O和H2含量增加,系统热效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氧煤比增大时,气化反应温度升高,有效气体成分减少,相同的CO2排放量时,系统热效率降低。在考虑CO2减排效果时,受气化炉反应温度限制,本文Pre-CCS-IGCC系统的最佳氧煤比为0.86;③采用两次变换脱碳流程的燃气轮机做功量增大,蒸汽轮机做功量减小,同时其CO2分离能耗增加,系统热效率较一次直接变换降低了1.582%,在物理吸收法分离CO2时应选择一次直接变换工艺来脱除CO2。 对纯氧燃烧的O2/CO2循环燃烧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它是将余热锅炉出口的高浓度CO2气体冷却分离,部分CO:循环送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参与循环做功,剩余C02压缩埋存或液化收集的CO2减排方式。比较O2/CO2和Pre-CCS在捕捉CO2时的系统性能,得出O2/CO2技术的系统热效率比燃烧前捕集的CCS技术低,但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且纯氧燃烧CO:循环系统的最佳氧煤比为0.86。 CO2循环气化是将分离捕捉的部分CO2气体循环送回气化炉参与气化反应,本文最后分别对CO2循环气化的Pre-CCS-IGCC系统和O2/CO2系统进行性能计算和分析,得出CO2循环气化时气化炉出口煤气成分中H2含量减小,CO含量增加,气化反应温度降低,达到相同CO2减排效果时,系统热效率较未循环CO2时略有提高。 在减排86.55%的CO2时,Pre-CCS-IGCC系统的热效率为42%,保持火电厂的效率水平,燃烧前CO:捕捉的CCS技术有望实现工业应用。研究IGCC系统减排CO:对煤的清洁利用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IGCC CO_2捕捉和埋存 热效率 O_2/CO_2纯氧燃烧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1-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2
  • 2.1 IGCC系统部件14-17
  • 2.1.1 IGCC气化系统空气分离过程14-15
  • 2.1.2 煤气化和净化过程15-16
  • 2.1.3 废热锅炉和余热锅炉配置16-17
  • 2.2 IGCC系统CO_2减排过程17-22
  • 2.2.1 目前IGCC系统中减排CO_2的方式17-19
  • 2.2.2 CO_2循环利用技术19-22
  • 第三章 带CO_2减排的CCS-IGCC系统的建立22-34
  • 3.1 带CO_2减排的CCS-IGCC系统概述22-23
  • 3.2 气化炉型的选择23-25
  • 3.3 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选择25-26
  • 3.4 净化系统的选择26-27
  • 3.5 空分系统的选择27-28
  • 3.6 燃气轮机的选择28-29
  • 3.7 余热锅炉的选择29-30
  • 3.8 CO_2分离方法选择30-31
  • 3.9 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流程拟定31-32
  • 3.10 CO_2循环的系统流程拟定32-34
  • 第四章 带CO_2减排的CCS-IGCC系统能量计算和比较34-70
  • 4.1 概述34
  • 4.2 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热效率计算34-55
  • 4.2.1 气化过程的计算35-42
  • 4.2.2 净化和一氧化碳变换过程42-44
  • 4.2.3 联合循环发电过程计算结果44-50
  • 4.2.4 空分系统能耗50-53
  • 4.2.5 CO_2分离耗功53-54
  • 4.2.6 纯IGCC系统和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比较54-55
  • 4.3 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参数优化55-64
  • 4.3.1 一氧化碳变换采用不同的汽气比55-58
  • 4.3.2 不同水煤比58-60
  • 4.3.3 不同氧煤比60-63
  • 4.3.4 多次一氧化碳变换63-64
  • 4.4 CO_2循环的纯氧燃烧系统64-66
  • 4.5 CO_2循环气化的CCS-IGCC系统66-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5.1 主要结论70-71
  • 5.1.1 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计算和比较的主要结论70
  • 5.1.2 燃烧前脱碳的CCS-IGCC系统参数及流程优化的主要结论70-71
  • 5.1.3 CO_2循环的IGCC系统计算和比较的主要结论71
  • 5.2 CO_2减排的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A76-80
  • 致谢80-8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倪维斗;李政;i下秀昭;;IGCC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3)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与余热锅炉的匹配[J];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2 周贤;王波;张士杰;肖云汉;;输运床气化炉IGCC系统在不同净化方案配置下的热力性能比较[J];动力工程;2009年07期

3 周大坤;郜愿锋;曾庆才;;IGCC气化炉气化法分类及比较[J];发电设备;2010年03期

4 邓世敏,段立强,官亦标,金红光,林汝谋,蔡睿贤;IGCC中空分系统特性及其对整体性能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5 廖小花;;IGCC特点及减排CO_2方法[J];东北电力技术;2010年09期

6 项爱娟;鲁军;;二氧化碳在Shell粉煤气化工艺中的应用初探[J];化肥工业;2009年05期

7 高全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综述[J];科学之友;2010年05期

8 祝方,李春虎,樊惠玲,李彦旭;国外高温煤气脱硫剂开发进展[J];煤炭转化;2000年02期

9 张斌,倪维斗,李政;火电厂和IGCC及煤气化SOFC混合循环减排CO_2的分析[J];煤炭转化;2005年01期

10 王颖;吴少华;邱朋华;李振中;王阳;庞克亮;陈小利;陈雷;;IGCC系统中气化炉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钢;减排CO_2的能源动力系统综合评价与多目标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曦;燃烧前捕集CO_2的IGCC发电系统集成与示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王进;IGCC多联产系统能量利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登科;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7年

4 张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5 王巧荣;多联产系统中利用不同原料制备合成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IGCC系统减排CO_2性能研究及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73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