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化学改性和脂溶性茶多酚分离分析
本文关键词:茶多酚的化学改性和脂溶性茶多酚分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茶多酚(TP)分子结构中含有众多的羟基,这既是其具有优异抗氧化作用的原因,也是其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油脂的原因。因而,在不牺牲茶多酚分子优异的生理、生物活性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化学改性制备脂溶性茶多酚(LTP),来达到增大其在油脂性环境中溶解度的目的,为茶多酚更广泛、有效地应用于油脂性领域提供了可能。 较常见的茶多酚改性的方法是氧酰化法,即在茶多酚的酚羟基上引入酰基,从而形成LTP。本文改进了氧酰化法,选择了更优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纯化方法。去除了脂肪酰氯中的亚硫酰氯,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为30~45℃之间,最佳的反应时间是8~9小时,以89%~91%乙醇溶液纯化反应物,获得高性能脂溶性茶多酚。考虑到氧酰化反应会减少酚羟基数量,尝试了在茶多酚的苯环结构上引入酰基,获得了一种碳酰化反应制备LTP的方法。 将碳酰化制备的LTP与氧酰化LTP及其他脂溶性抗氧化剂进行特性和抗氧化性能比较。经薄层层析、脂溶性能比较、紫外吸收峰红移、总多酚含量、抑制DPPH自由基、抑制超氧阴离子和抗油脂脂质过氧化实验比较,两种LTP都与常用抗氧化剂一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都优于除TBHQ外的其他抗氧化剂,且碳酰化LTP较氧酰化LTP具有更强的脂溶性。 将茶多酚中的主要儿茶素EGCG作为模型分子,通过与棕榈酰氯的氧酰化反应来制备脂溶性的EGCG棕榈酸酯,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色谱条件为:采用正己烷(v )∶乙酸乙酯(v )∶甲醇(v )∶水(v )=1∶1∶1∶0.5的溶剂系统,下相为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流速1ml/min,转速700转/分钟。将HSCCC得到的五个峰分别以GC—MS和HPLC检测其酯化程度。质谱说明反应物中含有单酯、二酯和三酯物。HPLC分析说明每个HSCCC峰都分离出了主要成分,但没有分离出单一成分。总的分离趋势是:随着酯化程度增加,成分脂性增加,极性降低,在HSCCC脂相系统分离中,出峰时间提前,而在HPLC分析中,出峰时间延后。由他们因极性不同而使其出峰时间变化,说明他们因加上了不同数目的酯基而引起的变化。但由于不同酯化程度的各成分其母核结构完全相同,仅酯化的酯基数目不同,因此较难将单一成分完全分离,这为优化HSCCC分离系统准备了条件,也为研究不同酯化程度的脂溶性茶多酚特异的抗氧化性能提供了前提。
【关键词】:化学改性 氧酰化 碳酰化 脂溶性茶多酚(LTP) 高速逆流色谱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O62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引言13-28
- 1.1 茶多酚概述13
- 1.2 茶多酚的组成13-17
- 1.2.1 儿茶素类14-16
- 1.2.2 花色素类16
- 1.2.3 花黄素类16-17
- 1.2.4 缩酸及缩酚酸类17
- 1.3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17-20
- 1.3.1 溶解性17-18
- 1.3.2 光谱特性18
- 1.3.3 异构性18
- 1.3.4 化学特性18-20
- 1.4 茶多酚的主要生理活性和药效作用20-22
- 1.4.1 茶多酚对辐射损伤的防护20
- 1.4.2 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20-21
- 1.4.3 茶多酚对衰老的延缓作用21
- 1.4.4 茶多酚调节免疫功能21
- 1.4.5 茶多酚对肾疾患的防治21-22
- 1.5 脂溶性茶多酚22
- 1.6 茶多酚在食品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现状22-24
- 1.7 本课题完成的工作及意义24-25
- 1.8 创新点25-28
- 第二章 茶多酚的化学改性研究28-45
- 2.1 茶多酚改性方法28-29
- 2.1.1 溶剂法28
- 2.1.2 乳化法28-29
- 2.1.3 分子修饰法29
- 2.2 茶多酚的化学改性29-30
- 2.2.1 氧酰化法30
- 2.2.2 碳酰化法30
- 2.3 氧酰化法研究30-34
- 2.3.1 反应试剂的选择30-32
- 2.3.2 优化的氧酰化LTP 制备方法32-34
- 2.4 碳酰化法研究34-38
- 2.4.1 反应试剂的选择35-36
- 2.4.2 碳酰化LTP 制备方法36-38
- 2.5 制备的氧酰化LTP 和碳酰化LTP 检测38-42
- 2.5.1 使用材料和仪器39
- 2.5.2 紫外光谱检测39-40
- 2.5.3 总多酚含量的比较40-41
- 2.5.4 薄层层析分析41-42
- 2.6 本章小结42-45
- 第三章 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45-58
- 3.1 油脂自氧化机制45-46
- 3.2 油脂系统中的抗氧化剂46
- 3.3 几种常见抗氧化剂简介46-48
- 3.3.1 迷迭香46-47
- 3.3.2 TBHQ47-48
- 3.3.3 Vc 棕榈酯48
- 3.4 LTP 与常见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48-55
- 3.4.1 使用材料及仪器48-49
- 3.4.2 脂溶性能比较49-50
- 3.4.3 脂溶性茶多酚对DPPH·(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抑制率测定50-52
- 3.4.4 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负离子抑制率52-53
- 3.4.5 抗油脂过氧化性能测定53-55
- 3.5 本章小结55-58
- 第四章 氧酰化反应主要酯化物分离分析58-78
- 4.1 分析思路及方法58
- 4.2 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主要酯化物58-62
- 4.2.1 高速逆流色谱法原理58-59
- 4.2.2 高速逆流色谱的优点59
- 4.2.3 高速逆流色谱的构成59
- 4.2.4 溶剂体系的准备59-60
- 4.2.5 柱系统的准备60
- 4.2.6 样品溶液的准备和进样60-61
- 4.2.7 检测61
- 4.2.8 仪器构成、分离条件及色谱图61-62
- 4.3 酯化物的GC—MS 检验62-69
- 4.3.1 GC—MS62-65
- 4.3.2 仪器及色谱条件65
- 4.3.3 结果65-69
- 4.4 酯化物的HPLC 检验69-76
- 4.4.1 HPLC69-70
- 4.4.2 仪器及色谱条件70-71
- 4.4.3 结果71-76
- 4.5 本章小结76-78
- 第五章 总结78-80
- 5.1 主要结论78-79
- 5.2 研究展望79-80
- 致谢80-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1-82
- 附录82-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晋萱;金青哲;张士康;朱跃进;;脂溶性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制备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2年01期
2 应乐;张士康;王岳飞;朱跃进;杨贤强;;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0年S1期
3 龙丹;江和源;张建勇;白艳;王伟伟;;儿茶素分子修饰方法及应用进展[J];茶叶科学;2013年01期
4 应乐;蒋晓翠;姚波;王岳飞;杨贤强;;脂溶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年S1期
5 潘玉雷;高哲;纪殊晶;秦爱霞;康小虎;贾亚楠;崔同;;油溶性抗氧化剂脂肪酰表儿茶素的合成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应乐;张士康;王岳飞;朱跃进;杨贤强;;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寅;酵母对茶多酚吸附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仁_g;天然抗氧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费旭元;紫娟茶中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田永强;茶多酚硬脂酸酯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余琼瑶;脂溶性茶多酚对火麻仁油部分生物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申雷;茶多酚分子修饰改性及其对中式培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茶多酚的化学改性和脂溶性茶多酚分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