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形式的转变,由工业扩充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这类污染物难以被生物降解,,它可以通过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最终会危害人类健康。即使是微量的重金属也可以产生毒性效应,因此,对各类样品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检测分析十分必要。因为样品基质比较复杂,且重金属离子在样品中含量低,现有分析仪器难以直接对其进行测定,必须预先进行分离富集。固相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在分离富集重金属离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以痕量重金属的分析为目的,选用固相萃取法进行分离富集并制备了两种新型吸附剂,深入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具体工作如下: 1.制备了石墨烯/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GN-TiO_2),深入考察了该材料对Pd(Ⅱ)的吸附性能,探讨了不同TiO_2与GN比例、溶液pH、吸附剂用量及离子强度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等温线 2.以GN-TiO_2作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检测样品中铅和镉。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GN-TiO_2吸附铅和镉的动力学、热力学,并用于标准样品及茶叶样品中铅和镉的测定。 3.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磺酸化聚芳醚酮(Fe_3O_4@SPEK)磁性微球,然后将Fe_3O_4@SPEK作为吸附剂,联合流动注射进样技术及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样品中Cr(Ⅲ)和Cr(Ⅵ),考察了pH、进样时间、进样速度、洗脱液浓度及洗脱液流速等对吸附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用于标准样品及胶囊样品中Cr(Ⅲ)和Cr(Ⅵ)的检测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 固相萃取法 吸附材料 原子吸收光谱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7
- 1.1 引言9
- 1.2 常用的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9-12
- 1.2.1 沉淀-共沉淀9-10
- 1.2.2 液液萃取10-11
- 1.2.3 浊点萃取11
- 1.2.4 色谱分离11-12
- 1.2.5 固相萃取12
- 1.3 固相萃取中的常用吸附剂12-16
- 1.3.1 活性炭12-13
- 1.3.2 硅胶13
- 1.3.3 生物吸附剂13-14
- 1.3.4 有机聚合物材料14
- 1.3.5 纳米材料14-16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16-17
- 参考文献17-27
- 第二章 GN-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钯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27-41
- 2.1 前言27-28
- 2.2 实验部分28-29
- 2.2.1 仪器28
- 2.2.2 试剂及标准溶液28
- 2.2.3 合成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 (GN-TiO_2)28-29
- 2.2.4 实验方法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6
- 2.3.1 表征分析29-31
- 2.3.2 TiO_2与 GN 比例的影响31
- 2.3.3 pH 的影响31-32
- 2.3.4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32
- 2.3.5 离子强度的影响32-33
- 2.3.6 吸附动力学33-34
- 2.3.7 吸附等温线34-35
- 2.3.8 吸附热力学35-36
- 2.4 小结36-37
- 参考文献37-41
- 第三章 GN-TiO_2复合材料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和镉41-52
- 3.1 前言41-42
- 3.2 实验部分42-43
- 3.2.1 仪器42
- 3.2.2 试剂及标准溶液42-43
- 3.2.3 实验方法43
- 3.2.4 样品处理43
- 3.3 结果与讨论43-49
- 3.3.1 pH 值影响43-44
- 3.3.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44
- 3.3.3 吸附动力学44-46
- 3.3.4 吸附热力学46-47
- 3.3.5 共存离子影响47-48
- 3.3.6 方法评价48
- 3.3.7 样品分析48-49
- 3.4 小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第四章 Fe_3O_4@SPEK 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样品中重金属铬的测定52-63
- 4.1 前言52-53
- 4.2 实验部分53-54
- 4.2.1 仪器53
- 4.2.2 试剂及标准溶液53
- 4.2.3 Fe_3O_4@SPEK 磁性微球的制备53
- 4.2.4 微柱的制备53-54
- 4.2.5 实验步骤54
- 4.2.6 样品处理54
- 4.3 结果与讨论54-58
- 4.3.1 表征分析54-55
- 4.3.2 实验条件优化55
- 4.3.3 干扰离子55-56
- 4.3.4 方法评价56-57
- 4.3.5 样品测定57-58
- 4.4 小结58-59
- 参考文献59-6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曾建勇;温贤有;陈坚文;;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2 郭永灿,颜亨梅,赖勤, 王振中,张友梅,夏卫生,胡觉莲,郑云友, 邓继福;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白颈环毛蚓(Pheretime Califonica)胃肠道粘膜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2期
3 赵颖;王仁国;曾武;赵茂俊;;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3期
4 宋雪洁;刘欣丽;段太成;陈杭亭;;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镉[J];分析化学;2009年06期
5 邓月华;闫永胜;王玲玲;王延民;李春香;;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Pb(Ⅱ)的吸附行为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9年08期
6 刘满仓,范必威,胡之德;高速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重金属离子及铜和锌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0年02期
7 单忠莲,高建力,魏振魁;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重金属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螯合物[J];环境研究;1987年03期
8 吴春来;彭传云;;固相萃取技术在铅离子分析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09年08期
9 孙博思;任婷;赵丽娇;钟儒刚;;浊点萃取-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铅[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0期
10 谷晓稳;吕学举;贾琼;周伟红;刘云凌;;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和镉[J];分析化学;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4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