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壳牌煤气化煤质指标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5-06 09:12

  本文关键词:壳牌煤气化煤质指标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世界上煤气化方式多种多样,每种煤气化方法适用的煤种也各不相同,若原料煤性质不合适,即使是先进的气化方法也不能表现出其优势。从中石化所引进的气化装置实际运行结果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煤都适用于壳牌气化炉,煤质的波动及煤种的切换均会对气化工艺的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可制约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气流床气化煤质指标的建立情况,有针对性的探讨了壳牌气化炉实际生产中入炉煤的粒度、灰分、灰成分等煤质与实际运行工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深入研究了煤灰熔融温度、煤中晶体矿物组成及颗粒分布与粒径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入炉煤粒度、灰分、硅铝比、铝比钙铁值等指标对A厂壳牌气化炉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关联,入炉煤灰中氧化铁含量、硅铝比等煤质指标对B厂气化装置的气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原料煤的性质是否合适及性质是否稳定,对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具有直接的关系。 2)煤的粒度对煤灰熔融温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粒径改变可直接影响着煤中石英、高岭石、黄铁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衍射强度,即影响其在原煤中的含量。助熔矿物、耐熔矿物含量的不同,煤灰熔融温度发生较大差异。而煤中矿物颗粒的粒径分布及存在形式直接关系着煤灰熔融温度,这是粒度导致煤灰熔融温度产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3)基于资料查阅、实际运行数据总结及多家壳牌煤气化装置运行经验,本论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壳牌煤气化工艺的煤质指标体系,包括煤质基础指标、煤灰成分指标及煤灰熔融特性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煤质评价程序。通过本程序的评价寻找合适的用煤方案,可大大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地为壳牌煤气化工艺找到合适的煤源,提供合理的用煤方案,给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对确保壳牌煤气化装置能安全、经济、稳定、长周期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壳牌煤气化 煤质 粒度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插图或附表清单13-17
  • 注释说明清单17-18
  • 引言18-19
  • 1 文献综述19-33
  • 1.1 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19-20
  • 1.1.1 煤气化的应用及重要性19
  • 1.1.2 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9-20
  • 1.2 壳牌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20-27
  • 1.2.1 壳牌煤气化技术概述21-22
  • 1.2.2 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22-25
  • 1.2.3 壳牌煤气化技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5-27
  • 1.3 煤的性质对壳牌煤气化工艺影响研究现状27-31
  • 1.3.1 壳牌煤气化工艺煤种使用情况27-29
  • 1.3.2 煤的性质对壳牌煤气化工艺的影响29-31
  • 1.4 研究内容31-33
  • 2 实验部分33-40
  • 2.1 实验原料33-34
  • 2.2 煤灰熔融温度实验34-36
  • 2.2.1 制备灰样实验步骤34
  • 2.2.2 煤灰熔融温度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34
  • 2.2.3 煤灰熔融温度实验方法34-35
  • 2.2.4 实验设备35-36
  • 2.3 X-射线衍射(XRD)实验36
  • 2.3.1 实验仪器36
  • 2.3.2 实验条件36
  • 2.4 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CSEM)实验36-37
  • 2.4.1 分析样品制备步骤36-37
  • 2.4.2 样品分析步骤37
  • 2.4.3 实验仪器37
  • 2.5 煤灰粘温特性曲线的测试实验37-40
  • 2.5.1 样品制备及实验步骤37-38
  • 2.5.2 仪器装置38-40
  • 3 国内外现有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煤质指标体系40-44
  • 3.1 湿法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0-41
  • 3.1.1 GE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0-41
  • 3.1.2 多元料浆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1
  • 3.2 干煤粉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1-43
  • 3.2.1 HT-L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1-42
  • 3.2.2 Shell煤气化技术对煤质的要求42-43
  • 3.3 小结43-44
  • 4 壳牌煤气化运行参数分析44-65
  • 4.1 参数分析方法44
  • 4.2 数据处理思路44
  • 4.3 入炉煤灰成分对气化炉运行状况的影响44-58
  • 4.3.1 硅铝比的影响45-47
  • 4.3.2 Fe_2O_3含量的影响47-49
  • 4.3.3 硅铝钙比的影响49-51
  • 4.3.4 铝比钙铁值的影响51-54
  • 4.3.5 硅比的影响54-56
  • 4.3.6 钾钠氧化物之和的影响56-58
  • 4.4 入炉煤基本性质对气化炉运行状况的影响58-64
  • 4.4.1 灰分的影响58-60
  • 4.4.2 硫含量的影响60-62
  • 4.4.3 粒度的影响62-64
  • 4.5 小结64-65
  • 5 煤灰熔融温度、煤中晶体矿物及矿物颗粒分布与粒径之间的关系65-71
  • 5.1 煤灰熔融温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65-66
  • 5.2 煤中晶体矿物组成与粒径之间的关系66-67
  • 5.3 煤中主要晶体矿物组成衍射峰强度变化与粒径之间的关系67-68
  • 5.4 煤中矿物颗粒分布规律68-69
  • 5.5 小结69-71
  • 6 煤质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71-77
  • 6.1 煤质基础指标71-73
  • 6.1.1 水分71
  • 6.1.2 灰分71
  • 6.1.3 发热量71
  • 6.1.4 全硫71-72
  • 6.1.5 哈氏可磨指数72
  • 6.1.6 粒度72-73
  • 6.2 煤灰成分指标73
  • 6.3 煤灰熔融特性指标73-75
  • 6.3.1 煤灰熔融温度指标73
  • 6.3.2 灰渣粘温特性指标73-75
  • 6.4 煤质质量指标评价流程图75-77
  • 7 煤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77-82
  • 7.1 单煤评价程序77-78
  • 7.2 配煤优化评价程序78-82
  • 结论82-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贺根良;朱春鹏;门长贵;;煤气化技术选择依据[J];广州化工;2009年05期

2 郑振安;煤种特性对壳牌煤气化装置设计和操作的影响[J];化肥设计;2003年06期

3 汪家铭;;壳牌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化肥设计;2007年04期

4 牛玉奇;段志广;沈小炎;;Shell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积灰原因及应对策略[J];化肥设计;2009年04期

5 张宗飞;汤连英;章卫星;赵涛;;壳牌煤气化装置的运行现状与展望[J];化肥设计;2010年03期

6 王辅臣;于广锁;龚欣;刘海峰;王亦飞;梁钦峰;;大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化工进展;2009年02期

7 王泉海,邱建荣,李帆,刘迎晖,郑楚光;混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的形态变化及相变[J];化工学报;2000年06期

8 宋文佳;唐黎华;朱学栋;吴勇强;荣用巧;朱子彬;;Shell气化炉中灰渣的熔融特性与流动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7期

9 王辅臣,龚欣,代正华,周志杰,于遵宏;Shell粉煤气化炉的分析与模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相军;魏学新;牛巧霞;;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对煤质的要求[J];河南化工;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壳牌煤气化煤质指标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48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