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干馏热解过程分析及干馏测定方法改进
发布时间:2017-05-17 15:10
本文关键词:油页岩干馏热解过程分析及干馏测定方法改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石油的重要替代能源—油页岩的开发和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论文就油页岩开发利用中的干馏热解机理和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方法等进行选题研究,对油页岩样品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油页岩保存的最佳条件;运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油页岩有机质热分解规律,揭示了油页岩干馏热解机理,对影响干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改进了油页岩含油率的测定方法。 油页岩的保存条件研究中,对保存过程中的保存温度、颗粒粒径、气体环境及光照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挥发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有机质结构及其含量的变化,,确定了保存温度小于20℃、粒径大于2mm、氮气密封及避光等最佳保存条件。 利用热分析技术对热解过程进行分析,得到油页岩有氧热解和无氧热解的分解规律,将干馏温度段分为几段特性不同的反应温度区间,为油页岩产油和产热机理提供可参考的实验数据;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不同温度区间的分解产物进行分析,讨论温度与产物性质的关系,为理解裂解反应的进程及机理提供相应的理论解释。 针对油页岩含油率、水分含量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利用吸油吸水材料,分别吸收收干馏过程中产生的页岩油和水,通过材料的增重测定含油率和水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技术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油页岩的含油率和水分含量准确测定提供了依据。利用GC-MS、IR、TG等技术研究了升温速率、粒径、干馏终温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含油率和水分含量测定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测定条件。
【关键词】:油页岩 保存条件 热解分析 吸油材料 吸水材料 含油率测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E66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22
- 1.1 当今能源概况9
- 1.2 油页岩概况9-10
- 1.3 油页岩利用概况及发展10-13
- 1.4 油页岩保存概述13-15
- 1.5 油页岩干馏过程的研究15-17
- 1.6 油页岩含油率测定的概述及进展17-20
- 1.7 本实验思路和主要内容20-22
- 第二章 油页岩样品的保存条件的研究22-40
- 2.1 引言22
- 2.2 主要原料试剂及仪器22-23
- 2.3 实验部分23-24
- 2.3.1 实验方法23-24
- 2.3.2 实验条件及流程24
- 2.4 结果与讨论24-38
- 2.4.1 保存温度条件24-28
- 2.4.2 颗粒度条件28-32
- 2.4.3 气体环境条件32-35
- 2.4.4 光照条件35-37
- 2.4.5 软件模拟气体扩散37-38
- 2.5 小结38-40
- 第三章 油页岩干馏热解过程及产物分析40-52
- 3.1 引言40
- 3.2 主要原料和试剂40
- 3.3 主要仪器和设备40-41
- 3.4 实验部分41-42
- 3.4.1 油页岩热重分析41
- 3.4.2 页岩油分析41-42
- 3.4.3 干馏气体分析42
- 3.5 结果与讨论42-50
- 3.5.1 油页岩热重分析42-45
- 3.5.2 页岩油分析45-48
- 3.5.3 干馏气体分析48-50
- 3.6 小结50-52
- 第四章 改进的铝甑法测定油页岩四项指标52-68
- 4.1 引言52
- 4.2 主要原料及试剂52-53
- 4.3 主要仪器与设备53
- 4.4 实验部分53-56
- 4.4.1 吸收收集法装置及方法53-54
- 4.4.2 吸收收集法可行性验证54
- 4.4.3 吸收法油水分离条件54-55
- 4.4.4 吸收收集法测定的影响因素55-56
- 4.5 结果与讨论56-67
- 4.5.1 吸收收集法的可行性56-59
- 4.5.2 吸收装置条件的影响59-61
- 4.5.3 吸收收集法干馏条件的影响61-67
- 4.6 小结67-68
- 第五章 总结68-69
- 参考文献69-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朱建伟;郭巍;李殿超;柳蓉;张海龙;杜江峰;;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柳蓉;刘招君;;国内外油页岩资源现状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秋民;关s
本文编号:37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7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