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石墨烯制备及其电催化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9 12:21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制备及其电催化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导电性、极高机械强度和较大比表面积,,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电极修饰材料而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本论文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石墨烯,并就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石墨烯/玻碳电极)对p-苯二酚和Cr(VI)的电催化作用进行了探究。其主要工作如下: ①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氧化-分散-还原法,用氨水代替剧毒物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制备石墨烯。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分析对石墨烯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为黄色胶体溶液,具有明显丁达尔效应。石墨烯为黑色分散液,不易发生团聚,比表面积达202m~2/g。相对水合肼还原法,此法环境友好性高、价格低廉,为新型材料石墨烯制备提供了新的参考。 ②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石墨烯/玻碳电极的表面形貌予以表征,运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探究石墨烯/玻碳电极对p-苯二酚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玻碳电极表面的部分石墨烯相互交叠在一起,形成10nm左右厚的片层。p-苯二酚在此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均增大,峰电位差△E_p减小165mV,说明石墨烯/玻碳电极对p-苯二酚具有显著电催化作用,使p-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可逆性明显改善。差分脉冲伏安结果表明p-苯二酚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mol/L~1.0×10~(-4)mol/L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0×10~(-7)mol/L。 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分别研究了石墨烯/玻碳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和Cr(VI)在石墨烯/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优化试验条件下,石墨烯/玻碳电极的有效表面积为0.155cm~2,比裸玻碳电极增大了15.7%,同时Cr(VI)在石墨烯/玻碳电极上的还原峰电位正移116mV,峰电流增大约8倍,表明石墨烯/玻碳电极对Cr(VI)具有明显电催化还原作用。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结果表明Cr(VI)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mol/L~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检出限达1.5×10~(-7)mol/L。本研究内容为食品、环境及生命科学领域监测危害物质提供了一种良好途径。
【关键词】:石墨烯 电催化 p-苯二酚 Cr(Ⅵ)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13.71;O643.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石墨烯概述9-10
  • 1.2 石墨烯制备方法10-14
  • 1.2.1 微机械剥离法10-11
  • 1.2.2 化学气相沉积法11
  • 1.2.3 氧化-分散-还原法11-12
  • 1.2.4 外延生长法12
  • 1.2.5 电弧放电法12-13
  • 1.2.6 碳纳米管轴向打开法13
  • 1.2.7 全有机合成法13-14
  • 1.3 石墨烯——新型电极修饰材料14
  • 1.4 石墨烯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4-17
  • 1.4.1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15
  • 1.4.2 酚类有机物的检测15-16
  • 1.4.3 过氧化氢和 NADH 的检测16
  • 1.4.4 葡萄糖的检测16-17
  • 1.4.5 DNA 的检测17
  • 1.4.6 其他检测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17-19
  • 2 石墨烯制备19-29
  • 2.1 引言19-20
  • 2.2 实验内容20-23
  • 2.2.1 仪器与试剂20-21
  • 2.2.2 石墨烯的合成21-22
  • 2.2.3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结构表征22-23
  • 2.3 结果与讨论23-28
  • 2.3.1 丁达尔效应23
  • 2.3.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膜23-24
  • 2.3.3 红外光谱表征24-25
  • 2.3.4 拉曼光谱表征25-26
  • 2.3.5 X 射线衍射结构表征26-27
  • 2.3.6 石墨烯孔结构特征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3 石墨烯修饰电极对 p-苯二酚电催化氧化初探29-41
  • 3.1 引言29-30
  • 3.2 实验内容30-32
  • 3.2.1 仪器与试剂30-31
  • 3.2.2 玻碳电极预处理31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31-32
  • 3.2.4 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对 p-苯二酚的电催化32
  • 3.3 结果与讨论32-40
  • 3.3.1 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形貌特征32-33
  • 3.3.2 石墨烯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33-35
  • 3.3.3 石墨烯修饰电极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 p-苯二酚的电催化35-36
  • 3.3.4 p-苯二酚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36-39
  • 3.3.5 标准曲线39
  • 3.3.6 p-苯二酚在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反应与催化机理探讨39-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4 Cr(Ⅵ)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41-51
  • 4.1 引言41-42
  • 4.2 实验内容42-43
  • 4.2.1 仪器与试剂42-43
  • 4.2.2 石墨烯/玻碳电极的制备43
  • 4.2.3 石墨烯/玻碳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43
  • 4.2.4 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研究 Cr(Ⅵ)的电化学行为43
  • 4.3 结果与讨论43-50
  • 4.3.1 石墨烯修饰电极的有效表面积43-44
  • 4.3.2 电解质种类的选择44-45
  • 4.3.3 Cr(Ⅵ)测定条件的优化45-47
  • 4.3.4 Cr(Ⅵ)的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响应47
  • 4.3.5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47-49
  • 4.3.6 干扰实验49
  • 4.3.7 样品分析49
  • 4.3.8 Cr(Ⅵ)在石墨烯/玻碳电极上的催化反应机理探讨49-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5 结论与展望51-53
  • 5.1 结论51-52
  • 5.2 展望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9
  • 附录5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所言,成永强,石生勋;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对苯二酚[J];分析化学;2003年03期

2 贾丽萍,张爱梅;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对苯二酚[J];分析化学;2003年12期

3 曲祥金;张波;艾仕云;李金焕;朱鲁生;;纳米金/丝素复合膜修饰电极制备及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J];分析化学;2007年03期

4 王春燕;由天艳;田坚;;聚谷氨酸修饰电极同时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J];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5 卢先春;黄克靖;吴志伟;黄素芳;许春萱;;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铈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扑热息痛和咖啡因[J];分析化学;2012年03期

6 杨绍明;魏志鹏;胡光辉;江丹;黄爱花;郑龙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王世娟;朱超云;宋伟;;聚茜素红S功能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水中的对苯二酚[J];光谱实验室;2011年05期

8 吕岩;王志永;张浩;房进;曹高萍;施祖进;王碧燕;;电弧法制备石墨烯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7期

9 万武波;赵宗彬;胡涵;周泉;范彦如;邱介山;;柠檬酸钠绿色还原制备石墨烯[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10 熊小琴;王兰;张丽媛;;TiO_2-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邻苯二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长青;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微生物还原及Cr(Ⅲ)的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石墨烯制备及其电催化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78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