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 3 O 4 /PES超滤-吸附双功能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9 15:03
含砷废水对人类健康损害严重,研究含砷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重要意义。本文用传统共混法和新型反向灌装制膜法将Fe304微球固定在聚醚砜(PES)超滤膜中,构建出兼具超滤和吸附性能的双功能膜,开展了其对水中复合污染物同步去除的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合成Fe3O4微球。研究结果表明,Fe3O4微球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31.9m2/g),其尺度约为250nm,内部有20nm的微小纳米颗粒组成。Fe304微球对五价砷的吸附容量大(525.6mg/g),吸附速度快,且几乎不受共存离子影响。2、通过传统共混法,在制备超滤膜铸膜液的过程中投加进不同量的Fe304微球,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再用热重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镜、超滤性能评价装置和原子荧光光谱等仪器对共混膜的超滤和吸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超滤性能的测试,发现Fe3O4微球的添加会提高铸膜液的亲水性,所以由共混法制备出的超滤膜随着共混Fe3O4微球的增多,纯水通量也不断增高,共混了 0.3%Fe3O4微球的M4纯水通量最高,达到302.52L/m2/h。但是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却经历了先增高再下降的过程,在共混...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砷在水中的来源和存在形态
1.2.1 主要来源
1.2.2 存在形态
1.3 砷污染的危害
1.3.1 对人体危害
1.3.2 对生态环境危害
1.4 去除砷污染的方法
1.4.1 化学沉淀法
1.4.2 离子交换法
1.4.3 吸附法
1.4.4 生物法
1.4.5 膜技术
1.5 课题的提出和思路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思路 2 Fe3O4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Fe3O4的制备
2.2.4 Fe3O4的表征
2.2.5 Fe3O4的吸附性能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e3O4的表征
2.3.2 pH的影响
2.3.3 吸附动力学
2.3.4 吸附等温线
2.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Fe3O4/PES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共混膜的制备
3.2.4 共混膜的表征
3.2.5 共混膜的吸附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共混膜的表征
3.3.2 吸附动力学
3.3.3 吸附等温线
3.3.4 穿透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吸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新型吸附膜的制备
4.2.3 新型吸附膜的形貌表征
4.2.4 新型吸附膜的热重分析
4.2.5 新型吸附膜的超滤性能
4.2.6 新型超滤膜的吸附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膜的形貌表征
4.3.2 热重分析
4.3.3 超滤性能
4.3.4 静态吸附
4.3.5 同步去除
4.3.6 再生研究
4.3.7 同步去除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58316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砷在水中的来源和存在形态
1.2.1 主要来源
1.2.2 存在形态
1.3 砷污染的危害
1.3.1 对人体危害
1.3.2 对生态环境危害
1.4 去除砷污染的方法
1.4.1 化学沉淀法
1.4.2 离子交换法
1.4.3 吸附法
1.4.4 生物法
1.4.5 膜技术
1.5 课题的提出和思路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思路 2 Fe3O4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Fe3O4的制备
2.2.4 Fe3O4的表征
2.2.5 Fe3O4的吸附性能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e3O4的表征
2.3.2 pH的影响
2.3.3 吸附动力学
2.3.4 吸附等温线
2.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Fe3O4/PES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共混膜的制备
3.2.4 共混膜的表征
3.2.5 共混膜的吸附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共混膜的表征
3.3.2 吸附动力学
3.3.3 吸附等温线
3.3.4 穿透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吸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新型吸附膜的制备
4.2.3 新型吸附膜的形貌表征
4.2.4 新型吸附膜的热重分析
4.2.5 新型吸附膜的超滤性能
4.2.6 新型超滤膜的吸附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膜的形貌表征
4.3.2 热重分析
4.3.3 超滤性能
4.3.4 静态吸附
4.3.5 同步去除
4.3.6 再生研究
4.3.7 同步去除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58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85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