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芦笋为材料,研究了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纯化方法,并通过颜色反应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来初步鉴定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1.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铝盐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得出芦笋总黄酮的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C=0.1285A-0.0003,其相关系数r=0.9993。在提取芦笋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过程中,对芦笋中黄酮类物质的常规溶剂浸提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乙醇提取效果最好,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乙醇提取芦笋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的乙醇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的条件下提取4h,在此条件下测得总黄酮得率为0.498%。 2.本研究首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对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萃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2h;夹带剂采用2.0mL/g于芦笋物料的75%乙醇为芦笋黄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得到总黄酮比率为1.35%。与常规乙醇提取法进行比较,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是常规溶剂乙醇提取法总黄酮得率的2.7倍。 3.在获取黄酮粗提液后,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出的芦笋粗提液中黄酮类物质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以大孔吸附树脂AB-8为芦笋黄酮的专用分离树脂,采用吸附流速为2mL/min,洗脱流速为1.5mL/min;吸附原液pH值为6,洗脱剂浓度选择大于70%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为200mL(4BV)为芦笋黄酮的最佳精制条件。纯化后的样品通过颜色反应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初步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果初步确定为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黄酮醇类。
【关键词】:芦笋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纯化 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Q46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1 前言7-16
- 1.1 芦笋7
- 1.2 黄酮类化合物7-13
-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7-9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9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9-11
- 1.2.3.1 物理性质9-10
- 1.2.3.2 化学性质10-11
- 1.2.3.2.1 还原反应10
- 1.2.3.2.2 络合反应10
- 1.2.3.2.3 硼酸显色反应10-11
-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11-13
- 1.2.4.1 提取方法11
- 1.2.4.2 纯化方法11-13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3-16
- 2 材料与试验方法16-21
- 2.1 材料与试剂、仪器设备16-17
- 2.1.1 芦笋16
- 2.1.2 树脂16
- 2.1.3 主要试剂16
- 2.1.4 主要仪器设备16-17
- 2.2 试验方法17-21
- 2.2.1 芦笋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17
- 2.2.1.1 标准曲线的建立方法17
- 2.2.1.2 芦笋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计算17
- 2.2.2 常规溶剂提取芦笋黄酮工艺的研究17-18
- 2.2.3 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芦笋黄酮工艺的研究18-19
- 2.2.3.1 超临界CO_2萃取试验装置及流程18-19
- 2.2.3.2 数据处理公式19
- 2.2.4 超临界萃取后的芦笋黄酮浓缩液的初步纯化19
- 2.2.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19-20
- 2.2.5.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19
- 2.2.5.2 大孔吸附树脂的装柱19
- 2.2.5.3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19-20
- 2.2.5.3.1 大孔吸附树脂对芦笋黄酮的吸附率测定19
- 2.2.5.3.2 大孔吸附树脂的解吸率测定19-20
- 2.2.6 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鉴定20-21
- 2.2.6.1 颜色反应鉴定黄酮20
- 2.2.6.2 黄酮的紫外光谱特征20-21
- 3 结果与讨论21-43
- 3.1 芦笋总黄酮含量的测定21-24
- 3.1.1 芦丁标准溶液最大波长的选择21
- 3.1.2 芦丁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21-22
- 3.1.3 重现性试验结果22-23
- 3.1.4 加样回收率试验23-24
- 3.1.5 显色液的稳定性试验24
- 3.2 常规浸提法提取芦笋黄酮的研究24-27
- 3.2.1 最佳提取溶剂的选择24-26
- 3.2.1.1 乙醇提取芦笋总黄酮试验24-25
- 3.2.1.2 水提取芦笋总黄酮试验25
- 3.2.1.3 丙酮提取芦笋总黄酮试验25-26
- 3.2.2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26-27
- 3.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参数的探讨27-33
- 3.3.1 预试验结果及讨论27-31
- 3.3.1.1 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28-29
- 3.3.1.2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29
- 3.3.1.3 最佳萃取时间的确定29-30
- 3.3.1.4 夹带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30-31
- 3.3.2 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31-33
- 3.3.2.1 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31-32
- 3.3.2.2 方差分析32-33
- 3.3.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乙醇溶剂萃取黄酮得率的比较33
- 3.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芦笋黄酮的研究33-40
- 3.4.1 有机溶剂除脂效果的比较33-34
- 3.4.2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结果34-36
- 3.4.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34-35
- 3.4.2.2 吸附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特征35-36
- 3.4.3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芦笋黄酮的吸附性能确定与优选36-37
- 3.4.3.1 吸附流速的确定36-37
- 3.4.3.2 吸附原液pH的确定37
- 3.4.4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芦笋黄酮解吸性能确定与优选37-40
- 3.4.4.1 洗脱溶剂种类和浓度的确定37-38
- 3.4.4.2 洗脱溶剂(乙醇)用量的考察38-39
- 3.4.4.3 洗脱流速的确定39
- 3.4.4.4 不同吸附原液pH下的洗脱效果39-40
- 3.5 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鉴定40-43
- 3.5.1 样品的高校液相色谱图40-41
- 3.5.2 颜色反应初步确定样品中黄酮类物质的结构41-42
- 3.5.3 黄酮的紫外光谱特征42-43
- 4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4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玲花;熊亚青;严镇钧;杨裕启;吴雪丽;吴习姣;;女贞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涂宝军;秦卫东;张龙;陈庆冲;施卫东;;芦笋黄酮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8年14期
3 王春燕;王卫东;李超;吴海龙;;芦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J];食品与药品;2010年09期
4 谢建华;胡小华;李志明;庞杰;郑振峰;;超声波提取芦笋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廉琪;郑学芳;彭友舜;宋士涛;沈喜海;;微波辅助提取芦笋粉中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1年12期
6 王卫东;李超;崔恒薇;吴海龙;;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芦笋黄酮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汲晨锋;芦笋多糖、芦笋皂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菲;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栾云峰;软枣猕猴桃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作昭;笃斯越桔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芳;大果沙棘黄酮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于智峰;苦荞黄酮大孔树脂精制工艺及抗氧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慧;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刘瑜;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正;蜂胶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08年
8 刘文彦;甜荞麦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化保存技术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9 郑梦娇;扶桑叶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39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