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含能材料性能及HMX基PBX热分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合含能材料性能及HMX基PBX热分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RDX(环三亚甲基三硝胺)和HMX(环四亚甲基四硝胺)都是爆炸性能优良的单体炸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本文包括两个部分:1、用经典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RDX/硝酸异丙酯/高氯酸铵三组分模型体系和RDX/硝酸异丙酯/高氯配胺/铝/石蜡(或地蜡)五组分模型体系在COMPASS力场下体系结构-性能之间关系。2.利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方法(QMMD)模拟研究β-HMX及以其为基的PBX(β-HMX/石蜡,β-HMX/PEG)在高温下引发及分解机理,并比较不同高聚物对HMX引发键及引发时间的影响。对于多组分体系,首先按一定配方比例研究了三组分模型体系(RDX/硝酸异丙酯/高氯酸铵)在5个温度下195K,245K,295K,335K和365K的弹性力学性能、内聚能密度(CED)、引发键键长和晶胞参数等来关联该体系的感度及温度效应,研究其安全性能。之后在三组分模型体系基础上加入高能添加剂铝和粘结剂石蜡(或地蜡)以此来研究五组分模型体系在同样5个温度的性能和感度,并与三组分模型体系进行比较。此外讨论了选用石蜡或地蜡两种模型得到两种配方的性能优劣。本次模拟研究丰富了高聚粘结炸药PBX的配方设计,为寻找和研究新型PBX提供理论参考。对于HMX体系的高温下引发及分解的QMMD模拟,首先利用CP2K程序包和自洽电荷-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SCC-DFTB)模拟了纯β-HMX (2X2X2)[100]晶面体系在正则系综(NVT,T=1800K)下的引发和热分解反应。之后添加相同比例配方的钝感剂石蜡或PEG,研究其复合体系PBX在同样条件下的引发和分解反应,并比较不同钝感剂对HMX引发和分解的影响。这是首次对HMX及以其为基的PBX模型体系热分解机理的QMMD模拟研究,首次研究了高聚物材料对含能材料HMX引发和热分解过程的影响,为后续深入理解高聚物致钝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三亚甲基三硝胺 环四亚甲基四硝胺 高聚物粘结炸药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洽电荷-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 热分解 引发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60.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多组分复合含能材料的性能11-12
- 1.1.2 量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HMX基PBX热分解机理12-13
- 1.2 研究方法13-18
- 1.2.1 经典分子动力学(MD)14-15
- 1.2.2 量子分子动力学(QMMD)15-18
- 1.3 模拟工具软件18-19
- 1.3.1 Materials Studio程序18-19
- 1.3.2 CP2K程序19
- 1.4 研究内容19-21
- 2 三组分(RDX/IPN/AP)体系的MD模拟研究21-30
- 2.1 引言21
- 2.2 模型搭建与计算细节21-24
- 2.2.1 模型构建21-22
- 2.2.2 力场选择22
- 2.2.3 计算细节22-24
- 2.3 结果与讨论24-29
- 2.3.1 体系平衡判别24-25
- 2.3.2 力学性能分析25-27
- 2.3.3 内聚能密度分析27
- 2.3.4 引发键键长分析27-28
- 2.3.5 晶胞参数分析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3 五组分(RDX/IPN/AP/Al/地蜡(石蜡))体系的MD模拟研究30-42
- 3.1 引言30
- 3.2 模型搭建与计算细节30-32
- 3.2.1 模型构建30-31
- 3.2.2 力场选择31
- 3.2.3 计算细节31-32
- 3.3 结果与讨论32-40
- 3.3.1 体系平衡判别32-33
- 3.3.2 力学性能分析33-36
- 3.3.3 内聚能密度分析36-38
- 3.3.4 引发键键长分析38-40
- 3.3.5 晶胞参数分析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4 β-HMX晶体热解机理的QMMD模拟研究42-52
- 4.1 引言42
- 4.2 计算方法42-44
- 4.2.1 模型构建42-43
- 4.2.2 模型优化43-44
- 4.3 结果与讨论44-50
- 4.3.1 初始反应机理44-48
- 4.3.2 产物分析48-49
- 4.3.3 径向分布函数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5 β-HMX/石蜡体系热解机理的QMMD模拟研究52-62
- 5.1 引言52
- 5.2 计算方法52-54
- 5.2.1 模型构建52-53
- 5.2.2 模型优化53-54
- 5.3 结果与讨论54-60
- 5.3.1 初始反应机理54-58
- 5.3.2 产物分析58-60
- 5.4 本章小结60-62
- 6 β-HMX/PEG体系热解机理的QMMD模拟研究62-71
- 6.1 引言62
- 6.2 计算方法62-64
- 6.2.1 模型构建62-63
- 6.2.2 模型优化63-64
- 6.3 结果与讨论64-70
- 6.3.1 初始反应机理64-67
- 6.3.2 产物分析67-70
- 6.4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3
- 附录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祖培,高胜利,宋迪生,刘翊纶;硝酸镝水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88年04期
2 张同来;谢怡;胡荣祖;陈里;李福平;;3—硝基-1,2,4—三唑-5-酮金属盐的制备和热分解机理[J];火炸药;1993年02期
3 钱晓农,廉云川,彭鸣一;氯酸钾热分解机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周享春,李良超,郝仕油;水杨酸锰的流变相合成及其热分解机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高胜利,杨祖培,杨丙雨;六水、四水合硝酸镧热分解机理的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88年02期
6 白木兰;环四亚甲基四硝胺热分解机理的一种数学辨识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熊鹰;舒远杰;周歌;王新锋;田安民;;均四嗪热分解机理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密度泛涵理论研究[J];含能材料;2006年06期
8 何水样,赵联营,刘翊纶;硝酸铈(Ⅲ)水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J];稀土;1988年04期
9 王增林,马建方,牛春吉,倪嘉缵,忻新泉;铽芳香族羧酸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2年04期
10 汪渊,刘蓉,宁斌科,潘清,胡荣祖;硝化棉的热分解机理[J];含能材料;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莹辉;宋纪蓉;黄洁;马海霞;徐抗震;胡荣祖;;N-甲(乙)氧酰基-N’-(2-嘧啶基)硫脲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任宜霞;蔡敬礼;侯向阳;付峰;;α-萘乙酸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安高军;柴永明;周同娜;张俊萍;柳云骐;刘晨光;;二硫代钨酸铵在氢气气氛下热分解机理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晗;赵凤起;;纳米邻苯二甲酸铅热分解机理及分解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杰;王志勇;史竞艳;刘欲文;汪存信;;TG-FTIR法研究甘氨酸二肽的热分解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克立;王丽娜;袁继兵;孙聚堂;;草酸亚铁在氩气中的热分解机理和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梅芳;孙秋香;张克立;袁继兵;袁良杰;;Mg(CH_3COO)_2·4H_2O的热分解机理和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海霞;三唑酮及其盐的合成、结构、热分解机理、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祁晓霞;稀土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分解机理及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先进;复合含能材料性能及HMX基PBX热分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玉洁;硝化棉的铁、镍催化热分解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熊鹰;四嗪类高氮化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5 寇晨霞;同步热分析对火药热分解机理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宗和厚;FOX-7热分解机理及晶体特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复合含能材料性能及HMX基PBX热分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41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