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15:20
本文关键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三联吡啶钌,一种新兴的发光试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近年来,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电子等学科领域。而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集成了发光分析高灵敏度和电化学可控性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将两者结合,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三联吡啶钌为发光试剂,构建了不同的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别对术前用药酚磺乙胺、阿托品、曲马多、利多卡因进行了检测。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阐述了三联吡啶钌的性质,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以及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Ru(bpy)32+-Nafion-CPE),结合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酚磺乙胺胺进行检测。基于三联吡啶钌和酚磺乙胺在传感器表面的氧化反应,,传感器的ECL信号与待测液酚磺乙胺的浓度成比例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酚磺乙胺的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7ng/mL。该方法可以减少昂贵试剂Ru(bpy)32+的使用,无试剂损耗,增强ECL信号和简化实验装置,大大拓宽了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 3.基于Ru(bpy)32+体系的阳极ECL信号,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的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实现对尿样中的阿托品,酚磺乙胺,曲马多和利多卡因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同时检测。β-CD在一定浓度下,能使阿托品,酚磺乙胺,曲马多和利多卡因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并且发光强度与四种药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同时检测术前用药的新方法。同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流动注射 毛细管电泳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57;TQ460.7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30
- 1.1 引言9
- 1.2.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9-10
- 1.3. 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10-15
- 1.3.1 氧化还原-循环电化学发光(双电为电化学发光)11-12
- 1.3.2 氧化还原性电化学发光12-13
- 1.3.3 还原氧化型电化学发光13-14
- 1.3.4 Ru(bpy)_3~(2+)阴极电化学发光14-15
- 1.3.5 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定量基础15
- 1.4 电致化学发光仪器的进展15-16
- 1.5 RU(BPY)_3~(2+)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16-22
- 1.5.1 高效液相色谱-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16-18
- 1.5.2 毛细管电泳分离在线 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18-19
- 1.5.3 芯片毛细管电泳-Ru(bpy)_3~(2+)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19-20
- 1.5.4 Ru(bpy)_3~(2+)的固定20-22
- 1.6 电化学发光的应用22-25
- 1.6.1 有机胺的测定22-23
- 1.6.2 金属离子的测定23-24
- 1.6.3 Ru(bpy)_3~(2+)电化学发光传感器24-25
- 1.7 小结25
-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25-26
- 1.8.1 研究目的25
- 1.8.2 意义与创新点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第二章 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酚磺乙胺30-46
- 2.1 引言30-32
- 2.2 实验部分32-34
- 2.2.1 试剂和药品32
- 2.2.2 仪器与设备32-33
- 2.2.3 溶液配制33
- 2.2.4 传感器的制备33-34
- 2.3 结果与讨论34-42
- 2.3.1 Ru(bpy)_3~(2+)-Nafion-CPE 的表征34-35
- 2.3.2 Ru(bpy)_3~(2+)-Nafion-CPE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35-37
- 2.3.3 发光条件的优化37-39
- 2.3.4 标准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39-40
- 2.3.5 传感器的重现性40-41
- 2.3.6 实际样品的检测41-42
- 2.4 结论42
- 参考文献42-46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对多种药物的同时检测46-63
- 3.1 引言46-47
- 3.2. 实验47-49
- 3.2.1 化学仪器与试剂47-49
- 3.2.2 实际样品的制备49
- 3.3. 结果与讨论49-56
- 3.3.1 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行为49-50
- 3.3.2 应用电压50-51
- 3.3.3 CE-ECL 条件的优化51-54
- 3.3.4 检测线,线性范围和重现性54-55
- 3.3.5 应用55-56
- 3.4. 结论56
- 参考文献56-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63-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炳全,程广金,董绍俊;溶胶-凝胶生物传感器[J];分析化学;1999年08期
2 李银环,杜建修,吕九如;鲁米诺-[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酚磺乙胺化学发光体系[J];分析化学;2002年06期
3 汪振辉,李志果,周漱萍;嵌入式超薄碳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及其应用[J];分析化学;2005年04期
4 林金明;安镜如;;电致化学发光仪器的进展[J];分析仪器;1991年03期
5 王君,李芬,韩鹤友,徐国财;基于Ru(bpy)_3~(2+)ECL的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46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