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08:02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乳酸(PLL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是,聚乳酸的表面疏水性强,降低了其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的降解周期难以控制,降解中会导致局部酸性积累而使植入部分出现非感染性炎症,局部严重积水,以上性能缺陷限制了聚乳酸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克服上述缺陷,人们对PLLA作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工作,以提高亲水性,改善降解性能。本文利用乙二胺和胶原蛋白对PLLA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改性聚乳酸的亲水性及降解性;以改性聚乳酸为包裹材料,制备了胰蛋白酶载药微球,并测定了其缓释性能,以考察改性聚乳酸在缓释药物体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 (1)以PLLA和乙二胺为原材料,采用PCl5作为酰氯化试剂,将聚乳酸末端羧基酰氯化后与乙二胺反应,制备得到乙二胺改性聚乳酸。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EPL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二胺已经引入到PLLA上,接枝率为4.3%。 (2)以胶原蛋白与EPLA为原料,DCC为缩合剂,选用直接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得到胶原蛋白改性聚乳酸(CPLA)。采用红外光谱、荧光标记分别对CPLA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已经成功的接枝到乙二胺改性聚乳酸上。采用茚三酮定量显色的方法确定胶原蛋白的含量是6.7%。 (3)用吸水率表征了材料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EPLA和CPLA的亲水性明显高于PLLA,又以CPLA的亲水性最好。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的pH变化和材料的失重率表征了PLLA、EPLA和CPLA的降解性。结果表明,CPLA在降解过程中介质逐渐呈酸性,但pH明显高于PLLA。CPLA在降解过程中失重率变化比较平缓而PLLA则有陡降现象, CPLA无明显的酸自催化现象造成的。 (4)以改性聚乳酸为包裹材料,采用W/O/W型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胰蛋白酶性聚乳酸微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初、复乳搅拌速度分别为14.000r/min、700r/min,PVA的浓度0.5%,胰蛋白酶的用量0.1g/min,PLLA的浓度7.5%。通过对不同材料制备的载胰蛋白酶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比较,结果显示,载胰蛋白酶CPLA微球最好,EPLA的次之。 研究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表明,CPLA微球和EPLA微球释药速度小于PLLA微球,而CPLA微球的释药时间明显大于PLLA微球与EPLA微球,CPLA微球的缓释效果更佳。CPLA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缓释药物载体材料。
【关键词】:聚(L-乳酸) 乙二胺 胶原蛋白 微球 胰蛋白酶 缓释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460.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聚乳酸合成的研究11-12
- 1.1.1 直接缩聚法11
- 1.1.2 间接聚合的方法11-12
- 1.2 聚乳酸改性的研究12-16
- 1.2.1 化学改性12-14
- 1.2.2 物理改性14-15
- 1.2.3 复合改性15-16
- 1.3 聚乳酸在医学方面的用处16-17
- 1.3.1 药物释放材料16
- 1.3.2 骨折固定材料16
- 1.3.3 外科手术缝合16-17
- 1.4 胶原蛋白的研究17-20
- 1.4.1 胶原蛋白的概述17
- 1.4.2 胶原蛋白改性的研究17-19
- 1.4.3 胶原蛋白的应用19-20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20-21
- 第2章 乙二胺改性聚乳酸(EPLA)的方法21-29
- 2.1 前言21-23
- 2.2 实验部分23-25
- 2.2.1 实验仪器23
- 2.2.2 实验原料23-24
- 2.2.3 EPLA 的制备方法24
- 2.2.4 测试与表征24-25
- 2.3 结果与分析25-27
- 2.3.1 红外光谱图分析(FTIR)25-26
- 2.3.2 EPLA 的核磁共振 1H-NMR 谱图分析26-27
- 2.3.3 元素分析(接枝率的测定)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胶原蛋白改性聚乳酸(CPLA)的方法29-39
- 3.1 引言29-30
- 3.2 实验的原理30-31
- 3.3 实验部分31-35
- 3.3.1 实验仪器31-32
- 3.3.2 实验原料32-33
- 3.3.3 胶原改性聚乳酸的制备(EPLA)33
- 3.3.4 测试与表征33-35
- 3.4 结果与分析35-37
- 3.4.1 红外光谱图分析(FTIR)35-36
- 3.4.2 胶原蛋白的荧光分析36
- 3.4.3 CPLA 中胶原蛋白的接枝率36-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第4章 改性聚乳酸(CPLA/EPLA)的性能研究39-47
- 4.1 前言39-40
- 4.2 实验部分40-42
- 4.2.1 实验仪器40-41
- 4.2.2 实验原料41
- 4.2.3 材料吸水率测定方法41-42
- 4.2.4 降解性的测定方法42
- 4.3 结果与分析42-45
- 4.3.1 吸水率的测定42-43
- 4.3.2 降解性测定43-45
- 4.4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载胰蛋白酶微球的制备方法47-63
- 5.1 前言47
- 5.2 实验部分47-51
- 5.2.1 实验仪器47-48
- 5.2.2 实验原料48-49
- 5.2.3 胰蛋白酶微球的制备方法49
- 5.2.4 正交试验49-50
- 5.2.5 胰蛋白酶微球的颗粒分布和形貌分析50
- 5.2.6 测定微球的载药能力、包封率50-51
- 5.2.7 对胰蛋白酶微球进行缓释性能测定51
- 5.3 结果与讨论51-60
- 5.3.1 正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51-53
- 5.3.2 胰蛋白酶微球的分析53-55
- 5.3.3 胰蛋白酶微球的包封率、载能力大小测定55-58
- 5.3.4 载胰蛋白酶微球的缓释实验58-60
- 5.4 本章小结60-63
- 第6章 总结63-67
- 6.1 结论63-64
- 6.2 创新点64
- 6.3 后续工作64-67
- 参考文献67-75
- 致谢75-77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翠丽;夏延致;纪全;孔庆山;李青杨;;聚乳酸的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2 舒静;王鹏;郑彤;田六一;赵宝秀;;熔融缩聚合成聚L-乳酸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3期
3 汪朝阳,赵耀明,麦杭珍,王俊,严冰;熔融-固相缩聚法中固相聚合对聚乳酸合成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4 盛敏刚;李延红;陈大勇;;乳酸本体熔融缩聚法直接合成聚乳酸工艺的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5 李瑞;21世纪绿色功能材料——聚乳酸[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2期
6 罗彦凤,王远亮,牛旭锋,吴杨兰,潘君,石梁萍;二胺改性聚乳酸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7 李伟;秦树法;郑学晶;汤克勇;王全杰;;胶原蛋白改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8 王喜云;吴扬兰;王远亮;彭晓东;;乙二胺改性聚乳酸溶液的性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0期
9 曹燕琳;尹静波;颜世峰;;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年10期
10 罗彦凤,王远亮,潘君,谷俐,罗琦,苏爱华,夏烈文;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亲/疏水性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48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