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微生物矿化沉积改性再生骨料及其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3:15

  本文关键词:微生物矿化沉积改性再生骨料及其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骨料 微生物 矿化沉积 改性 再生砂浆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递增,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既可以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又能够保护天然资源。但是由于传统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存在着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且附着一定数量的硬化水泥砂浆等诸多缺点,使其无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再生骨料品质提升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微生物矿化沉积技术(MICP)在再生骨料表面及内部生成碳酸钙结晶体,从而提升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而提高再生砂浆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342)的资助下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研究了好氧菌芽孢杆菌DSM8715与DSM6307的矿化效果,得出最优菌种为DSM8715。研究DSM8715在不同的菌液浓度、p H值、温度、钙离子浓度以及钙源的条件下矿化活性,其矿化最优条件为:菌液浓度为108个/m L,p H值为10,钙离子浓度为10g/L,温度为室温,钙源为氢氧化钙,且对新生成的沉淀物通过微观扫描电镜(SEM)、X-衍射线(XRD)技术分析其微观形貌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沉淀物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6%。其次研究了不同类型骨料:红砖、废弃砂浆、废弃混凝土、天然碎石、再生骨料的矿化效果,研究发现矿化效果最优为废弃砂浆,其次为再生骨料、红砖、废弃混凝土、天然碎石。各骨料浸泡后菌液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且通过微观扫描电镜在各骨料表面都能看到细菌矿化产生的碳酸钙。对比了经微生物矿化处理前后粒径为5~10mm、10~20mm再生粗骨料,以及粒径范围小于4.75mm的再生细骨料的骨料基本性能变化,发现经微生物矿化处理后的吸水率分别下降了13.3%、10.3%、21.7%,表观密度分别提高了1.2%、0.7%、7.1%,10~20mm再生粗骨料及粒径范围小于4.75mm的再生细骨料的压碎指标分别下降了15%、8.7%。最后研究了水灰比为0.35、0.5,经微生物矿化沉积处理后的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BRM与未处理过的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RM以及标准砂制备的普通砂浆M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变化。整体上再生砂浆由于再生骨料的缺陷导致其性能远不如普通砂浆,但是经微生物矿化沉积处理后的BRM的各项性能均有改善。在工作性能方面,当水灰比为0.35时,BRM比RM的稠度、流动度分别提高了7.69%、1.5%,当水灰比为0.5时,BRM比RM分别提高了2.86%、2.22%。在力学性能方面,当水灰比为0.35时,BRM比RM的3d、7d、14d、28d、56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4.8%、3.6%、6.9%、6.8%、11.4%。当水灰比为0.5时,BRM比RM的相对应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4.7%、21.8%、0.75%、10.8%、5.4%。在吸水率方面,水灰比为0.35时,BRM比RM的吸水率降低了48%,当水灰比为0.5时,BRM比RM的吸水率则下降了15%。且通过微观扫描电镜发现BRM内部除了水化产物还有细菌矿化沉积作用产生的碳酸钙结晶体。
【关键词】:再生骨料 微生物 矿化沉积 改性 再生砂浆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041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1章 绪论14-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14
  • 1.2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现状14-15
  • 1.3 再生骨料及其强化方法15-19
  • 1.3.1 再生骨料的定义与分类15-16
  • 1.3.2 再生骨料强化方法16-18
  • 1.3.3 再生骨料改性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8-19
  • 1.4 微生物矿化沉积技术19-20
  • 1.5 课题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20-22
  • 第2章 微生物矿化活性的影响因素22-46
  • 2.1 引言22
  • 2.2 实验材料22-23
  • 2.2.1 菌株22
  • 2.2.2 实验仪器22-23
  • 2.3 实验方法23-35
  • 2.3.1 菌种培养23-26
  • 2.3.2 细菌化学检测方法26-29
  • 2.3.3 影响矿化活性的因素29-30
  • 2.3.4 不同钙源下的矿化活性的对比30-32
  • 2.3.5 沉淀物的微观测试32-35
  • 2.4 试验结果35-44
  • 2.4.1 菌种特性35-36
  • 2.4.2 细菌浓度对矿化活性的影响36
  • 2.4.3 pH对矿化活性的影响36-37
  • 2.4.4 温度对矿化活性的影响37-38
  • 2.4.5 最佳钙离子浓度确定38
  • 2.4.6 不同钙源条件下pH变化及沉淀物质量变化38-41
  • 2.4.7 不同钙源条件下菌液浓度的变化41
  • 2.4.8 沉淀物扫描电镜SEM分析41-43
  • 2.4.9 沉淀物XRD分析43
  • 2.4.10 沉淀物热重TGA分析43-44
  • 2.5 本章小结44-46
  • 第3章 微生物矿化沉积改性再生骨料46-68
  • 3.1 试验原材料及制备46-49
  • 3.1.1 试验材料制备46-48
  • 3.1.2 试验材料性质48-49
  • 3.2 试验研究内容49-57
  • 3.2.1 菌液对不同骨料的性能影响49-50
  • 3.2.2 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50-53
  • 3.2.3 再生细骨料的基本性能53-57
  • 3.3 试验结果57-66
  • 3.3.1 菌液对不同骨料的性能改善效果57-64
  • 3.3.2 微生物矿化沉积处理前后再生粗骨料性能变化64
  • 3.3.3 微生物矿化沉积处理前后再生细骨料的性能变化64-65
  • 3.3.4 微生物矿化沉积处理后再生骨料基本性能变化对比65-66
  • 3.4 本章小结66-68
  • 第4章 微生物矿化沉积对再生砂浆性能影响68-80
  • 4.1 原材料68-69
  • 4.1.1 水泥68
  • 4.1.2 细骨料68-69
  • 4.1.3 水69
  • 4.2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69-73
  • 4.2.1 砂浆试块制备69-70
  • 4.2.2 再生砂浆流动度70-71
  • 4.2.3 再生砂浆稠度71-72
  • 4.2.4 再生砂浆抗压强度72
  • 4.2.5 吸水率72-73
  • 4.2.6 微观性能73
  • 4.3 试验结果73-77
  • 4.3.1 砂浆的工作性能分析73-74
  • 4.3.2 砂浆的抗压强度分析74-76
  • 4.3.3 砂浆的吸水率分析76
  • 4.3.4 砂浆内部微观分析76-77
  • 4.4 本章小结77-8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80-84
  • 5.1 结论80-81
  • 5.2 展望81-84
  • 参考文献84-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88-89
  • 致谢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两项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标准8月实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3期

2 张潞;;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探讨[J];煤炭技术;2012年01期

3 曹征模;曹鹏飞;王继春;;再生骨料的性能分析及强化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12年02期

4 陈莹,严捍东,林建华,王琼;再生骨料基本性质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6期

5 陈刚,苏磊,陈扬;国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及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07期

6 王智威;;高品质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J];混凝土;2006年09期

7 孙宝建;;村镇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工艺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8 王社良;景龙平;张博;杨迎;;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2期

9 李滢;代大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基本特性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姜越川;;再生骨料改性处理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义;朱亚光;高嵩;;机械强化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立群;陈宁;钱耀丽;宣金琦;;再生骨料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中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再生骨料吸水率的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4 崔素萍;王亚丽;涂玉波;刘红;;再生骨料改性及机理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5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再生骨料吸水率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赵霄龙;李秋义;张秀芳;何更新;;混凝土再生骨料相关标准研究及编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道尧;徐亦冬;;再生骨料的生产与质量标准初探[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秋义;全洪珠;杨向宁;朱亚光;;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及其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前景[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亚光;李秋义;高嵩;;硅烷浸渍对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吸水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金傍 本报记者 庄郑悦;废弃陶瓷的透水功效[N];中国建材报;2012年

2 蒋冬青;混凝土骨料资源的开发[N];中国建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远臣;再生骨料/水泥复合材料干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3 郝彤;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砌体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晖;再生骨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吴春杨;再生骨料免振捣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韦倩;道路桥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评估体系和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东洋;再生骨料裹浆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复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表面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李俊哲;再生骨料砼芯—复合水泥土桩承载力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7 李根;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和水泥石粉体活化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朱金春;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制备[D];扬州大学;2016年

9 季旭嵘;废弃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关键技术和应用[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10 边晨;再生骨料及废弃纤维的分布模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0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530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