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Mn-Ni-O及Mn-Ni-Cu-O系NTC热敏陶瓷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掺杂对Mn-Ni-O及Mn-Ni-Cu-O系NTC热敏陶瓷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陶瓷粉体。Mn-Ni-O系热敏陶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通过掺入Sn元素来考察其结构和电性能的变化。另外为了提高Mn-Ni-Cu-0系热敏电阻的稳定性能,分别进行Ce. Bi元素掺杂并对其电性能做进一步的探讨;同时为了降低该体系的烧结温度,又分别对Bi、Li元素掺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对于Mn-Ni-Sn-O系热敏陶瓷,Sn元素含量小于10%时,Sn元素以Sn4+离子的形式占据尖晶石结构中的B位,致使电阻率和热敏常数B值增大。Sn的含量越多,Mn-Ni-Sn-O系热敏陶瓷的成相温度越高,Sn元素含量大于30%时不能进入尖晶石结构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对Mn2.3Ni0.5Cu0.2-XCeO2系热敏陶瓷,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其电阻率和B值都是先降低后增大,呈现U型变化趋势。B值从3080K升到3110K,最小电阻率为59Ω·cm,其老化值从16.6%降到7.8%。再增加CeO2含量,老化值有增大趋势。所以在一定含量范围内,Ce元素掺杂可以降低老化值。可为低阻值高稳定性热敏陶瓷的研究作参考。3.对Mn2.3Ni0.5Cu0.2-xBi2O3系热敏陶瓷,当Bi含量在1%时,形成了尖晶石相。随Bi含量的增加,Bi2O3, Bi2Ni2O5相形成导致了该体系的电阻率先减小后缓慢增大。当Bi的掺杂量很少时,老化值从未掺杂时的15.9%降低到5.61%,且Mn2.3Ni0.5Cu0.2-xBi2O3系的烧结温度降到了1050℃,可见该体系是高稳定性而烧结温度又低的热敏陶瓷体系。对Mn2.3Ni0.5Cu0.2-xLi2O系热敏陶瓷,随Li2O含量增大,基本没有杂相生成。其电阻率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大,当x=0.01时,B值降低随后随着Li+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达到3147K。Li元素的掺杂,也能相应程度地降低该体系陶瓷的烧结温度。
【关键词】:NTC热敏陶瓷 掺杂 电学性能 老化值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7
- 1.1 NTC热敏电阻概述16-21
- 1.1.1 NTC热敏电阻16
- 1.1.2 NTC热敏电阻的发展历程及使用16-18
- 1.1.3 NTC热敏电阻的四类参数18-19
- 1.1.4 NTC热敏陶瓷的材料结构19-21
- 1.2 NTC热敏电阻材料的导电机理21-22
- 1.2.1 影响阳离子分布规律的因素21
- 1.2.2 导电机理21-22
- 1.3 老化机理22-23
- 1.4 NTC热敏电阻材料的工艺流程23-26
- 1.4.1 粉体制备23-24
- 1.4.2 造粒24
- 1.4.3 成型24
- 1.4.4 烧结24-25
- 1.4.5 电极制备25
- 1.4.6 阻值调整25
- 1.4.7 敏化与老化25-26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26-27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7-33
- 2.1 实验仪器与实验原料27-28
- 2.1.1 实验原料27
- 2.1.2 实验仪器27-28
- 2.2 实验步骤28-29
- 2.3 样品测试29-33
- 2.3.1 表观密度30
- 2.3.2 电学性能30
- 2.3.3 老化性能30-31
- 2.3.4 X-射线粉末衍射(XRD)31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1
- 2.3.6 能谱分析(简称EDS)31-33
- 第三章 Mn-Ni-Sn-O系NTC热敏电阻的电学性能研究33-42
- 3.1 实验内容33-35
- 3.1.1 样品制备过程33-34
- 3.1.2 样品测试34-35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35-39
- 3.2.1 样品相组成35-39
- 3.2.2 样品微结构39
- 3.3 电学性能39-41
- 3.4 结论41-42
- 第四章 CeO_2掺杂对Mn-Ni-Cu-O系NTC热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42-53
- 4.1 实验过程43-44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44-51
- 4.2.1 样品相组成44-45
- 4.2.2 样品微观结构45-48
- 4.2.3 电学性能48-50
- 4.2.4 老化性能50-51
- 4.3 结论51-53
- 第五章 掺杂低熔点金属氧化物对Mn_(2.3)Ni_(0.5)Cu_(0.2)系热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53-62
- 5.1 实验过程53-55
- 5.1.1 样品制备过程53-54
- 5.1.2 样品测试54-55
- 5.2 Mn_(2.3)Ni_(0.5)Cu_(0.2)-xBi_2O_3体系的电性能研究55-57
- 5.2.1 样品相组成和微观结构55-56
- 5.2.2 样品电学性能56-57
- 5.3 Mn_(2.3)Ni_(0.5)Cu_(0.2)-xLi_2O体系的电性能研究57-59
- 5.3.1 样品相组成和微观结构57-58
- 5.3.2 样品电学性能58-59
- 5.4 Mn_(2.3)Ni_(0.5)Cu_(0.2)-xBi_2O_3系样品的老化性能59-60
- 5.5 结论60-62
- 第六章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杨邦朝;阳离子分布对尖晶石型热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0年05期
2 吕文中,周东祥,龚树萍,王红玲;新型线性热敏陶瓷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实现[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7期
3 ;技术转让与合作[J];化工科技市场;2000年09期
4 周东祥;高性能PTC热敏陶瓷系列及产业化[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5 方道来;;流延法制备FeNiMnO_4热敏陶瓷薄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唐伯熊;;适用于电冰箱电机起动器的PTC热敏陶瓷的研制[J];中国陶瓷;1988年03期
7 王佩军,蔡丽萍,吴武琴;工业纯原料制备高性能PTC热敏陶瓷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8 杜伟坊,杜海清;新型PTC热敏陶瓷的效应及机理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11期
9 王佩军,李德修,张树波;BaSrTiO_3热敏陶瓷材料的研制和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刘爽,翟应田;PTC热敏陶瓷的半导化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宏洋;郑金标;;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r的钛酸钡热敏陶瓷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阳;妥万禄;常爱民;赵青;张慧敏;;Co-Ni-Sr-O系低温热敏陶瓷材料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旭琼;;BaTiO_3基NTC热敏陶瓷的显微组织和电性能的研究(英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4 王绍刚;常爱民;张慧敏;赵青;;NTC热敏陶瓷用Mn_(0.43)Ni_(0.9)CuFe_(0.67)O_4的Pechini法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志平;BaTiO_3基热敏陶瓷材料及其叠层片式元件的湿化学法制备及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春花;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的电性能和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奇男;(Co)-Mn-Ni-O系热敏陶瓷材料流变相法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昌吉学院;2016年
2 李凤霞;掺杂对Mn-Ni-O及Mn-Ni-Cu-O系NTC热敏陶瓷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赵肃莹;共沉淀法制备Ni-Mn-O系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及烧结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黄振兴;钛酸钡基NTC热敏陶瓷电阻的制备与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涛;高温NTC热敏陶瓷材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段媛媛;尖晶石型NTC热敏陶瓷材料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汶建彤;掺杂对Mn-Co-Ni-O及Mn-Ni-Cu-O系NTC热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高俊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制备和电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汪健;六方BaTi_(1-x)Co_xO_(3-δ)基新型NTC热敏陶瓷材料的结构与电子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55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