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燃料电池用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菌纤维素 静电纺丝 TiO_2/BC/CHPTAC-OH/PVA 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
【摘要】: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具有比功率高、发电效率高、环境友好性的优点,同时避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成本较高,甲醇透过率高的劣势,而成为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碱性阴离子交换膜(AAEM)是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的核心部件,在电池运行过程中起着隔离阴阳两极及传递氢氧根离子的作用。在AAEMFC中,要求AAEM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机械性能,并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以及较低的制作成本。但AAEM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研究较广的是季铵盐型阴离子交换膜,该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离子传导率较低;(2)化学稳定性差尤其是在较高温度下;(3)机械强度差。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AAEMFC的广泛商业化。因此,制备高性能的AAEM成为AAEMFC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旨在制备高电导率、高稳定性、优良力学性能,经济环保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高机械强度、高保湿性能、优良的热稳定性能,且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的细菌纤维素膜为原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TiO_2/BC复合纤维膜,采用XRD、 SEM、XPS等对复合膜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并测试了复合纤维膜的含水率、孔隙率、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膜性能。结果显示出:室温下细菌纤维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 wt%-1.35 wt%,纺丝电压为16-17 kV,纺丝距离为10-20 cm,纺丝速率为0.02-0.04 ml/min,这种条件下制备的静电纺丝膜纳米纤维分布均匀,且热稳定性较好。该膜的孔隙率随Ti02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TiO_2质量增加到0.03g/20m1纺丝溶液时,孔隙率最大为95.5%,膜的含水率随Ti0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Ti02添加量为0.05 g/20 ml纺丝溶液时,制备的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13.88 MPa,断裂伸长率为25.47%,表明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足以满足离子交换膜对应力的要求,并可作为阴离子交换膜基体材料。(2)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季胺化试剂,经过季胺化、碱化等反应,将季胺基团引入BC/TiO_2复合膜中,成功制备出BC/TiO_2/CHPTAC-OH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同时为了防止电池运行过程中燃料的渗漏问题,采用PVA浇注复合膜,成功制备出TiO_2/BC/CHPTAC-OH/PVA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最后考察了接枝膜的取代度、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溶胀率、膜的机械强度等膜性能。结果表明当碱与醚化剂的摩尔比为1.2:1,反应时间为16h时,制备的碱性膜取代度最高为1.16,含水率达到140%,离子交换容量最高接近于1 mmol/g,与其他碱性膜相比,取代度和离子交换容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TiO_2/BC/CHPTAC碱性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PVA的加入增加了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当取代度达到最大时膜的拉伸强度最大为25.18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38.05%。同时复合膜离子电导率在80℃时最大为O.0093s/cm,初步表明TiO_2/BC/CHPTAC-OH/PVA复合膜材料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碱性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静电纺丝 TiO_2/BC/CHPTAC-OH/PVA 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7
- 1.1 燃料电池概述12-13
- 1.1.1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12-13
- 1.2 聚合物膜燃料电池概述13-16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概述13-14
- 1.2.2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概述14-16
- 1.3 阴离子交换膜(AEM)概述16-18
- 1.3.1 燃料电池对碱性阴离子交换膜(AEM)要求16
- 1.3.2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分类16-18
- 1.3.3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8
- 1.4 细菌纤维素概述18-21
- 1.4.1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18-19
- 1.4.2 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19-20
- 1.4.3 细菌纤维素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20-21
- 1.4.4 细菌纤维素膜及其纤维素再生膜的制备21
- 1.5 静电纺丝概述21-25
- 1.5.1 静电纺丝原理22
- 1.5.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22-23
- 1.5.3 细菌纤维素静电纺丝研究现状23-25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5-27
- 2 膜性能测试与表征27-31
- 2.1 膜结构及形态测试27-28
- 2.1.1 溶液粘度测试27
- 2.1.2 X射线粉末衍射(XRD)27
- 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7
- 2.1.4 原子力显微镜(AFM)27
- 2.1.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7-28
- 2.1.6 热重分析(TGA)28
- 2.1.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28
- 2.2 膜性能测试28-31
- 2.2.1 取代度测试28
- 2.2.2 吸水率测试28-29
- 2.2.3 膜的孔隙率测试29
- 2.2.4 离子交换容量测试29
- 2.2.5 溶胀性能测试29
- 2.2.6 膜的机械性能测试29-30
- 2.2.7 膜的离子电导率测试30-31
- 3 TiO_2/BC纺丝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31-50
- 3.1 引言31-32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32-33
- 3.2.1 实验试剂32
- 3.2.2 实验仪器设备32-33
- 3.3 TiO_2/BC复合膜的制备33-34
- 3.3.1 纳米TiO_2的制备33
- 3.3.2 静电纺丝液的制备33-34
- 3.3.3 TiO_2/BC复合膜的制备34
- 3.4 结果与讨论34-48
- 3.4.1 细菌纤维素的粘度性质对静电纺丝的影响34-35
- 3.4.2 收集方式对静电纺丝膜的影响35-36
- 3.4.3 TiO_2/BC复合膜的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36-37
- 3.4.4 TiO_2/BCM的形貌分析37-41
- 3.4.5 TiO_2/BCM红外图谱(IR)分析41-42
- 3.4.6 TiO_2/BC热重分析42-43
- 3.4.7 吸水率测试43-44
- 3.4.8 孔隙率测试44
- 3.4.9 TiO_2/BCM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44-47
- 3.4.10 TiO_2/BC静电纺丝膜的机械性能47-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4 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0-61
- 4.1 引言50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50-51
- 4.2.1 实验试剂50-51
- 4.2.2 实验仪器设备51
- 4.3 反应原理51-52
- 4.4 复合膜的制备52-53
- 4.4.1 TiO_2/BC/CHPTAC-OH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53
- 4.4.2 TiO_2/BC/CHPTAC-OH/PVA碱性阴离子交换浇注膜的制备53
- 4.5 结果与讨论53-59
- 4.5.1 复合膜的形貌分析53-54
- 4.5.2 取代度测试54-55
- 4.5.3 红外图谱(IR)分析55-56
- 4.5.4 吸水率测试56
- 4.5.5 离子交换容量(IEC)测试56-57
- 4.5.6 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的溶胀性能表征57-58
- 4.5.7 机械性能表征58-59
- 4.5.8 电导率测试59
- 4.6 本章小结59-61
- 5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结论61-62
- 5.2 本文创新点62
- 5.3 本课题发展趋势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2
- 附录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氯化聚醚阴离子交换膜的研制初报[J];海水淡化;1977年02期
2 ;聚三氟苯乙烯季胺盐型阴离子交换膜[J];有机化学;1978年01期
3 葛道才;;耐有机污染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J];海水淡化;1978年02期
4 ;革除氯甲基化反应以制备阴离子交换膜的讨论[J];海水淡化;1980年02期
5 陈大福;邹世恩;薛亚军;张瑞华;杨有学;;硫酸根难透过性阴离子交换膜的研制[J];盐湖科技资料;1980年Z1期
6 王继生,刘承敏;小面积阴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制备铕(Ⅱ)的研究[J];稀有金属;1983年06期
7 马敬骥,郝健,张吉平,吴瑞征;一种具有氟碳骨架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2年01期
8 陈世洋;施周;谢德华;胡远来;;阴离子交换膜无电压下分离水中磷酸盐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熊志臣;周良才;;应用阴离子交换膜从氯化亚铜中电解沉积铜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1981年04期
10 撒应福,郑焕荣,曹海祥;均质阴离子交换膜在电解提纯金中的应用[J];贵金属;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晋芳;樊志会;陈沛;安忠维;陈新兵;;基于侧链型聚芳醚砜的阴离子交换膜[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2 倪贵智;赵孔双;吴永会;徐铜文;;有机-无机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介电解析——直流偏压效果[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云;俞红梅;杨冬蕾;邵志刚;衣宝廉;;一种新型交联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和表征[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蹇锡高;颜春;张华民;张守海;韩铁民;王锦艳;赵平;;季铵化聚醚砜酮阴离子交换膜材料的研制[A];2005中国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伟;方军;吕明;;聚合性离子液体用于制备碱性燃料电池中阴离子交换膜[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赵飒;王超展;卫引茂;;SI-ATRP法制备叔胺基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吸附性能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7 樊彩霞;李忠芳;王素文;于如军;;用于DMAFC的季铵化杂萘联苯聚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帅;张杨;马文佳;那辉;;新型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t,
本文编号:56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56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