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化生产线的PC板制备及其强度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动化生产线的PC板制备及其强度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PC板 配合比 非线性振动 密实 蒸养 混凝土强度
【摘要】:PC(precast concrete)板因具有安全可靠、可塑性强、健康环保、质量可控、经济实惠、降低劳动力等优点,对它的研究加速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并可实现社会环境的低碳,环保和再循环的发展。而PC板生产线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和高智能化等特点,它的推广应用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国内外高智能化的PC板生产线的各个生产流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设计了适用于PC板生产的混凝土物料配合比,并进行配比相关的强度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配合比;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高精度算法,推导出了混凝土物料配比比例之间的插值函数关系式,模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相比只有1.9%的偏差,说明模型可用于PC板强度预测。以振动台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密实分析,选择非线性的解法,应用计算软件进行非线性方程求解,通过VB软件编程获得相对应的数据,结果得出了密实设备的振幅、频率、振动烈度、延续时间及混凝土距离等参数与混凝土密实度的关系,并对PC板振动密实的相关机理进行分析。制定了64组PC板蒸养制度,并对它们进行强度试验和分析,通过试验获得了蒸养制度与PC板强度相对应的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应用三元二次拟合对PC板出窑强度和28d强度进行模型预测,通过对比得发现:预测模型误差很小,可靠性高;研究分析表明:强度与预养时间成正比关系,而与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成反比关系;在64组蒸养制度中,预养时间在3h、升温速率2oC/10min、降温速率3oC/20min时,PC板出窑强度和28d强度都达到最大值。基于蒸养试验,通过ANSYS软件对PC板进行蒸养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了仿真,仿真得出的温度变化时程曲线与试验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适当控制其内部温度,可避免裂缝和断裂等情况发生。
【关键词】:PC板 配合比 非线性振动 密实 蒸养 混凝土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背景12
- 1.2 预制板国内外研究状况12-14
- 1.3 生产线国内外现状14-16
- 1.4 生产工艺理论研究现状16-18
- 1.5 本文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PC生产线及其生产平衡率20-26
- 2.1 PC生产线20-24
- 2.1.1 清模刷油装置21
- 2.1.2 划线和拆装边模装置21-22
- 2.1.3 钢筋网格装置22
- 2.1.4 布料装置22-23
- 2.1.5 抹平和振捣密实装置23
- 2.1.6 自动养护装置23
- 2.1.7 翻转脱模和吊装装置23-24
- 2.2 PC生产线各工序运行时间24
- 2.3 本章小节24-26
- 第三章 PC板配比试验分析及其强度预测26-36
-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6-27
- 3.1.1 配制强度26
- 3.1.2 水胶比计算公式26-27
- 3.1.3 掺合料计算公式27
- 3.1.4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27
- 3.2 配比试验研究27-30
- 3.2.1 原材料、设备及试验方法27
- 3.2.2 试验结果27-28
- 3.2.3 试验分析28-30
- 3.3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强度预测30-33
- 3.3.1 多层神经网络结构模型30-31
- 3.3.2 混凝土配比的神经网络计算31
- 3.3.3 标准样本构成31
- 3.3.4 插值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计算31-32
- 3.3.5 插值计算方程32-33
- 3.4 混凝土强度的预测33-34
- 3.5 本章小节34-36
- 第四章 PC板的非线性振动密实设备及其相关内容研究36-54
- 4.1 混凝土密实非线性力学模型36-39
- 4.1.1 水平方向动力学模型37
- 4.1.2 平均法求解37-38
- 4.1.3 非共振情形的讨论38
- 4.1.4 共振情形的讨论38-39
- 4.2 垂直方向模型39-42
- 4.3 密实中的PC板动力学模型42-44
- 4.3.1 变质量密实的力学模型42-43
- 4.3.2 振捣过程中抛掷问题43-44
- 4.4 数值算例44-46
- 4.4.1 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44
- 4.4.2 程序编制44-46
- 4.4.3 参数设定46
- 4.5 计算结果46-49
- 4.6 混凝土密实模型及结果分析49-52
- 4.7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蒸养制度对PC板强度影响的试验及温度场仿真54-74
- 5.1 PC板蒸养工艺简介54-55
- 5.1.1 预养55
- 5.1.2 升温期55
- 5.1.3 恒温期55
- 5.1.4 降温期55
- 5.2 试验研究55-60
- 5.2.1 原材料、设备及试验方法55-56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56-60
- 5.3 模型预测与验证60-63
- 5.3.1 预测模型的建立60-61
- 5.3.2 预测模型的验证61-63
- 5.4 温度场仿真63-66
- 5.4.1 温度场基本概念64
- 5.4.2 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单值性条件64-65
- 5.4.3 导热微分方程65-66
- 5.5 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法66-68
- 5.5.1 有限单元法66-67
- 5.5.2 混凝土热物理系数选取67
- 5.5.3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67-68
- 5.6 PC板温度场计算分析68-73
- 5.6.1 温度计算结果及分析68-71
- 5.6.2 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71-73
- 5.7 本章小节73-7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6.1 结论74
- 6.2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0
- 作者简介8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80-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定策;;如何快速建立并验证强度预测关系式[J];水泥工程;2011年06期
2 赵金厚,朱尚凑;模糊聚类分析技术在水泥强度预测中的应用[J];水泥;1996年12期
3 卢春玲;王强;;三种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强度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年19期
4 丁声荣;霍艳华;姜新佩;;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5 王彪,王殿富;一个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的概率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1986年02期
6 陈凯,俞蒙槐,胡上序,于思荣,何镇明;ZA22/Al_2O_3(F)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的模拟研究[J];金属学报;1997年04期
7 谷诤巍,付沛福;薄壳成型制品熔接线强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8期
8 刘婷婷,章克凌;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强度预测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4期
9 王志;丁德馨;张志军;;支持向量机在混凝土强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崔海霞;;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应用[J];混凝土;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燕瑛;黄聪;成传贤;段跃新;刘兵山;;低模量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的分析与实验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军;单向Cf/Al复合材料缺陷Chirplet参数表征及强度损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彦召;基于全矢谱的设备故障强度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张耀煌;基于自动化生产线的PC板制备及其强度预测[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3 时丹;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4 赵小明;基于CA技术的区域开发强度预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启军;复合材料飞轮转子的失效分析与强度预测[D];郑州大学;2014年
6 朱建辉;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渐进损伤分析与强度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5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62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