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新拌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9:58

  本文关键词:新拌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拌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 硫酸钠 硫酸镁 粉煤灰 抗压强度 腐蚀模型 表面回弹值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拌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影响。选择Na2SO4和MgSO4两种腐蚀介质,Na2SO4溶液的浓度分别是5000mg/L和50000mg/L,MgSO4溶液的浓度分别是4225mg/L和42250mg/L;采用全浸泡的试验方法,测定了粉煤灰掺量为0%、15%、20%、25%、30%和35%的混凝土试块在腐蚀龄期30天、90天、180天、270天、360天、540天、720天、900天和1080天时的抗压强度和回弹值。主要考虑了腐蚀介质溶液浓度、粉煤灰掺量、混凝土制作、腐蚀环境以及腐蚀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在预制混凝土的腐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拌混凝土特别是用腐蚀溶液拌合混凝土的腐蚀模型,以及提出使用回弹法检测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试块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在整个试验龄期都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腐蚀介质溶液浓度、混凝土试块粉煤灰掺量、腐蚀介质以及腐蚀环境有关。腐蚀介质溶液高浓度不利于混凝土抗硫酸腐蚀,一定掺量的粉煤灰有利于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提高,硫酸镁溶液腐蚀环境下受腐蚀程度较硫酸钠溶液腐蚀环境下严重,预制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优于新拌混凝土。由腐蚀模型建立了新拌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与腐蚀龄期的关系、抗压强度与腐蚀龄期的关系。验证了回弹法能检测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而建立了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表面回弹值的关系,这些关系式的推算值与试验值发展趋势有较好吻合性,能够较好的预测相应腐蚀龄期的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 硫酸钠 硫酸镁 粉煤灰 抗压强度 腐蚀模型 表面回弹值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硫酸盐对混凝土的危害8-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试验及结果16-26
  • 2.1 试验材料16
  • 2.2 试验配合比16-17
  • 2.3 试验方法17-18
  • 2.4 试验过程18-19
  • 2.4.1 试样制作18
  • 2.4.2 养护和腐蚀条件18-19
  • 2.4.3 数据测定19
  • 2.5 试验结果19-26
  • 2.5.1 腐蚀介质为Na_2SO_4的试验结果19-22
  • 2.5.2 腐蚀介质为MgSO_4的试验结果22-26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26-52
  • 3.1 Na_2SO_4腐蚀试验结果分析26-35
  • 3.1.1 抗压强度26-30
  • 3.1.1.1 总体趋势28
  • 3.1.1.2 腐蚀介质浓度的影响28-29
  • 3.1.1.3 粉煤灰的影响29-30
  • 3.1.1.4 新拌和预制的影响30
  • 3.1.2 抗压强度耐蚀系数30-35
  • 3.2 MgSO_4腐蚀试验结果分析35-42
  • 3.2.1 抗压强度35-38
  • 3.2.1.1 总体趋势37
  • 3.2.1.2 浓度的影响37-38
  • 3.2.1.3 粉煤灰的影响38
  • 3.2.1.4 新拌和预制的影响38
  • 3.2.2 抗压强度耐蚀系数38-42
  • 3.3 腐蚀介质的影响42-50
  • 3.3.1 低浓度腐蚀介质溶液42-46
  • 3.3.2 高浓度腐蚀介质溶液46-50
  • 3.3.3 腐蚀介质的影响分析50
  • 3.4 小结50-52
  • 第四章 腐蚀模型52-74
  • 4.1 腐蚀模型52-55
  • 4.1.1 FWN(M)L、FWN(M)H和PWN(M)L、PWN(M)H腐蚀制度下的腐蚀模型52-53
  • 4.1.2 FNN(MM)L、FNN(MM)H腐蚀制度下的腐蚀模型53-55
  • 4.2 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与腐蚀龄期的关系55-60
  • 4.2.1 Na_2SO_4腐蚀混凝土试验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与腐蚀龄期的关系55-58
  • 4.2.2 MgSO_4腐蚀混凝土试验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与腐蚀龄期的关系58-60
  • 4.3 抗压强度与腐蚀龄期的关系60-73
  • 4.3.1 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式60-61
  • 4.3.2 Na_2SO_4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61-67
  • 4.3.3 MgSO_4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67-73
  • 4.4 小结73-74
  • 第五章 回弹法检测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74-86
  • 5.1 回弹值试验结果74-78
  • 5.1.1 Na_2SO_4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74-76
  • 5.1.2 MgSO_4腐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76-78
  • 5.2 表面回弹值与抗压强度的关系78-80
  • 5.3 试验结果分析80-85
  • 5.4 小结85-8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6-89
  • 6.1 结论86-87
  • 6.2 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靖;叶建雄;杨长辉;陈科;杨魁;;粉煤灰对水泥石抗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0年04期

2 赵庆新;李东华;闫国亮;康佩佩;;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2年02期

3 雷伟丽;王世儒;;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试验方法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8期

4 关博文;陈拴发;李华平;熊锐;於德美;;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寿命预测[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3期

5 闫宏生;;混凝土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宋学锋;魏俊发;何廷树;李国新;;用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表层处理方法提高混凝土耐硫酸盐腐蚀性(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7年10期

7 刘建华;令文学;初艳光;;基于正交法的抗硫酸盐腐蚀水泥配比设计[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4期

8 王铠;;论混凝土干湿交替带水中硫酸盐腐蚀的微观气候——2012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全面修订的建议[J];勘察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9 乔宏霞;向美玲;何忠茂;冯琼;何海杰;;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加速试验制度的评价[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2年06期

10 邢明亮;关博文;陈拴发;盛燕萍;熊锐;;硫酸盐腐蚀与疲劳荷载联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乔宏霞;余红发;何忠茂;;矿粉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的参数评价[A];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议程序册[C];2010年

2 滕春生;项玉璞;;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及冻融破坏[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3 李亚铃;;高温养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防盐蚀性能的探索[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刘自强;孙书勤;;泥那都隧道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分析及其防治措施[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博文;交变荷载与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疲劳损伤机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徐惠;硫酸盐腐蚀下混凝土损伤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方;硫酸盐腐蚀和冻融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程程;热害对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吴骏晖;荷载及水头压力作用下地下结构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黎信棉;新拌和预制混凝土在硫酸盐腐蚀条件下的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李东华;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张武志;电厂锅炉水冷壁管涂层抗高温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魏守铜;硫酸盐腐蚀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史长城;混凝土碳化与硫酸盐腐蚀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年

9 沈佳燕;硫酸盐腐蚀环境对混凝土ASR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朱兰芳;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硫酸盐腐蚀后的力学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8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08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