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1:05

  本文关键词: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各向异性 气凝胶 液晶 相变材料


【摘要】:石墨烯气凝胶,由石墨烯片层经自组装而来的具有三维连续多孔网络的宏观材料,不仅具有传统气凝胶材料的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点,还具有石墨烯自身独特的理化性质:优异的机械性能和高导电/热性能等,在能源储存、催化及传感器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阐述了石墨烯气凝胶中石墨烯片层及多孔结构的有序调控、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与应用的研究。以Hummers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液晶为前驱体,提出并通过“固态氢键网络”的溶胶-凝胶机理,实现了石墨烯的三维有序液固相转变,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可控的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并对这些气凝胶的理化及应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在氧化石墨烯液晶中,以气相扩散方式引入氢键促进剂,“原位冻结”液晶中的动态氢键网络,实现氧化石墨烯液晶的均匀溶胶-凝胶化,完成氧化石墨烯液晶与三维宏观体材料的液固转变,成功调控氧化石墨烯片层在水/气凝胶中的有序排列,并获得具有整齐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提出“固态氢键网络”凝胶机理,利用红外光谱、POM、氮气吸脱附、SEM、TEM、XRD、Raman及单向压缩等实验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层及其三维多孔结构的有序液-固相转变,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了氧化石墨烯新型的凝胶机理及(氧化)石墨烯片层在水/气凝胶中的有序排列。(2)、在氧化石墨烯液晶均匀凝胶的基础上,我们引入“原位还原”的策略,设计并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外在形状及规整三维多孔网络(规整的孔壁/孔道)的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实现对石墨烯气凝胶中片层与孔结构的有序调控,极大的优化了石墨烯气凝胶的性质。通过SEM、TEM、XRD、Raman等研究了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三维有序多孔网络结构(规整的孔壁/孔道)及石墨烯片层的有序排列。通过定向压缩分析、激光热导仪及四探针测试,研究了该石墨烯气凝胶性能(机械形变行为、热/电导率)的各向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形变、热传导模型,明晰各向异性石墨烯三维多孔结构的性能。其中,轴向方向的热导率高达1.9 W/mK,为径向热导率的8-11倍;轴向电导率高达345 S/m,为径向电导率的3-5倍。此外,获得石墨烯气凝胶还表现出快速电-热、光-热响应效应,辅以其规整有序的微观结构,在多功能分子加热器方面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以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为支架材料,经过浸渍填充获得性能优异的相变复合材料。该相变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电/热导率、高的相变焓、高的取向结晶度及良好的循环使用稳定性与形状稳定性;可通过电驱动或光驱动方式进行热能转换与存储。利用SEM与XRD分析证明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规整有序的石墨烯气凝胶骨骼网络及高度取向结晶的石蜡(一部分包覆在石墨烯气凝胶孔壁,一部分以片晶形式嵌立在孔道中);通过LFA、TG、DSC分析了石墨烯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相变行为、填充量及相变焓与循环使用稳定性等,间接反映出相变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取向结晶度,进而使得相变复合材料保持了石蜡的高相变焓;通过热台加热对比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形状稳定性。针对支架材料的各向异性,我们设计并加工制备得到不同的能源系统以适合不同的热能存储方式:利用规整孔壁/孔道内良好的电/热传输结构设计出圆柱形能源器件,在实现高效、快速热能存储同时,可有效避免横向热量损失;利用平坦的孔壁结构充分展现出石墨烯二维平面的优势,设计出矩形能源器件,提供足够的光接收面积,实现光-热高效转换与存储。
【关键词】:石墨烯 各向异性 气凝胶 液晶 相变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Q427.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1.1 石墨烯概述12-15
  • 1.1.1 石墨烯的结构12-13
  • 1.1.2 石墨烯的性质13-14
  • 1.1.3 石墨烯的制备14-15
  • 1.2 氧化石墨烯15-18
  • 1.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16
  • 1.2.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16-17
  • 1.2.3 氧化石墨烯的物理性质17
  • 1.2.4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性质17-18
  • 1.3 氧化石墨烯液晶18-21
  • 1.3.1 氧化石墨烯液晶的发现18-19
  • 1.3.2 氧化石墨烯液晶的宏观组装19-21
  • 1.4 石墨烯气凝胶21-26
  • 1.4.1 氧化石墨烯气凝胶22-23
  • 1.4.2 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23-26
  • 1.5 选题意义26-29
  •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结构有序化设计29-47
  • 2.1 引言29-30
  • 2.2 实验部分30-33
  • 2.2.1 实验药品30
  • 2.2.2 实验方法30-31
  • 2.2.3 表征方法31-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5
  • 2.3.1 氧化石墨烯液晶的凝胶化分析33-39
  • 2.3.2 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基本表征39-43
  • 2.3.3 性能测试43-45
  • 2.4 本章小结45-47
  • 第三章 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7-64
  • 3.1 引言47
  • 3.2 实验部分47-48
  • 3.2.1 实验药品47
  • 3.2.2 实验方法47-48
  • 3.2.3 表征方法48
  • 3.3 结果与讨论48-60
  • 3.3.1 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合成分析48-51
  • 3.3.2 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基本表征51-57
  • 3.3.3 各向异性石墨烯气凝胶的性能测试57-60
  • 3.4 各向异性分子加热器的应用60-63
  • 3.4.1 电-热响应61-62
  • 3.4.2 光-热响应62-63
  • 3.5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光电双驱动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4-81
  • 4.1 引言64
  • 4.2 实验部分64-66
  • 4.2.1 实验药品64-65
  • 4.2.2 实验方法65
  • 4.2.3 表征方法65-66
  • 4.3 结果与讨论66-76
  • 4.3.1 多功能相变复合材料合成分析66
  • 4.3.2 基本表征66-71
  • 4.3.3 性能测试71-76
  • 4.4 相变储能76-79
  • 4.4.1 电-热转换76-78
  • 4.4.2 光-热转换78-79
  • 4.5 结论79-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4
  • 5.1 结论81-83
  • 5.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3-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刘明凯;带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刘勇;智能化及掺杂改性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1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