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最佳输出功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采集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20:07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佳输出功率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采集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 自动控制电路 自动评估电路 能量采集 反馈电路


【摘要】:在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社会,研究者对任何含有丰厚能源的物质都会相当重视。逐渐消耗的化石燃料和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去寻找清洁的、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生物电化学系统凭借其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产生电能的双重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有前景的能源技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主要集中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主要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为研究系统。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典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例如原料广泛、产物清洁无污染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单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微弱电能是不足以直接让外电路工作的。于是,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将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串并联,但是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串并联会出现电压或者电流反转现象,这会导致串并联的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总输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变的更低。针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能较低的限制,该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的有效地采集以及设计电池串联反转控制电路消除电压反转现象。本文首先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选取最适合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PH值。然后设计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自动控制电路,解决电池串联出现电压反转的现象。设计自动控制评估系统,评估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选出最适合储存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的超级电容值。然后设计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采能电路,并且加上反馈电路,提高采集能量的效率。通过测试设计的电路,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最适合的PH值下能够稳定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的自动控制电路能够有效的消除反转电池对总回路输出的影响,使串联回路保持较高的输出。自动控制评估系统能够选取最适的超级电容值,用于后续的能量采集电路,加反馈的能量采集电路能够有效的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自动控制电路 自动评估电路 能量采集 反馈电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6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11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11-14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原理及其产电特性研究16-27
  • 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构成和产电原理16-19
  • 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功能19-21
  • 2.2.1 阳极材料19-20
  • 2.2.2 阴极材料20
  • 2.2.3 膜材料20-21
  • 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参数分析21-23
  • 2.3.1 电池的电压21-22
  • 2.3.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22
  • 2.3.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22-23
  • 2.4 微生物燃料池的性能评价和计算方法23-25
  • 2.4.1 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23
  • 2.4.2 COD去除率23-24
  • 2.4.3 库伦效率24-25
  • 2.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特点及趋势25-26
  • 2.6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搭建与启动26-27
  • 第3章 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自动控制电路设计27-34
  • 3.1 多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反转现象的研究现状27-29
  • 3.2 微生物燃料电池组串联自动控制电路设计方案29-33
  • 3.2.1 自动控制电路设计方案29-31
  • 3.2.2 自动控制电路的实现31-33
  • 3.3 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自动控制电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33-34
  • 第4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评估以及能量的有效采集34-46
  • 4.1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评估的意义34-35
  • 4.2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自动控制评估系统的电路设计35-38
  • 4.3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自动控制评估系统的电路实现38-41
  • 4.3.1 微控制器STM32F103的硬件介绍38
  • 4.3.2 微控制器STM32F103的软件描述38-40
  • 4.3.3 超级电容40
  • 4.3.4 开关40-41
  • 4.4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的有效采集41-43
  • 4.5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有效采集的电路设计43-44
  • 4.6 微生物燃料电池评估电路和高效能量采集电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44-46
  • 第5章 测试结果分析46-61
  • 5.1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的测试46-51
  • 5.1.1 电池的启动时间46-47
  • 5.1.2 电池三个周期电压随时间变化图47-48
  • 5.1.3 电池内阻和功率密度曲线48-50
  • 5.1.4 COD去除率与库伦效率50-51
  • 5.2 两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串联自动控制电路设计51-55
  • 5.3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评估测试55-57
  • 5.4 单个微生物燃料电池加反馈回路的电能采集的测试结果57-61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6.1 课题总结61-62
  • 6.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静;冯雅丽;李浩然;刘志丹;周良;;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年01期

3 洪义国;郭俊;孙国萍;;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4 丁平;邵海波;刘光洲;段东霞;麻挺;陈嗣俊;王建明;张鉴清;;应用需盐脱硫弧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研究(英文)[J];电化学;2007年02期

5 园丁;;微生物燃料电池:既处理污水又发电[J];污染防治技术;2007年03期

6 刘登;刘均洪;刘海洲;;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5期

7 张广柱;刘均洪;;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8 孙健;胡勇有;;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1期

9 王万成;陶冠红;;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条件的优化[J];环境化学;2008年04期

10 ;微生物燃料电池或成汽车节能环保解决方案[J];材料导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忠泽;吴文果;;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峰;;来自废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正龙;刘红;孔令才;韩梅;;可利用空间基地有机废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预研[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健;;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6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7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8 袁勇;庄莉;周顺桂;;盘管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其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喻玉立;袁用波;胡忠;;产电菌的选育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10 陈禧;王炜;彭香琴;刘宇波;幸毅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与材料研究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曾晓舵 李洁尉 刘静;微生物燃料电池有很大挖掘空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3 萧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煤炭报;2005年

4 记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又推进一步[N];科技日报;2006年

5 纪振宇;微生物燃料电池为汽车节能环保提供解决方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亚平;虾兵蟹将派上新用场[N];科技日报;2007年

7 张芮;希腊从芝士副产品中回收能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常丽君;高空“超级细菌”可成发电新能源[N];科技日报;2012年

9 编译 杨孝文;微生物机器人吃苍蝇发电[N];北京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陈勇;美科学家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杰勋;产电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陶琴琴;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除磷及产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磊;微生物燃料电池PB/rGO阴极材料及导电膜自清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臧国龙;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复杂废弃物处置及光电催化制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代莹;银/铁—碳基复合体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龚小波;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电极与界面设计强化产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孙哲;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及对污染物去除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8 程建萍;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功能拓展及机理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彩玉;基于BES污水处理—产能研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杜月;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特性及其与光催化耦合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复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周秀秀;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双核酞菁钴的结构及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丽巧;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同步除碳、硝化/反硝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印霞h,

本文编号:727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27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