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煤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20:07

  本文关键词:煤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化工 安全性能 环境性能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摘要】: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煤化工是我国能源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其安全和环境风险问题比较突出,亟待建立基于化学和流程作业的综合性能评价方法,指导煤化工的可持续安全发展。论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环境风险特征识别了关键管控的化学品,综合比较了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和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安全和环境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调查,对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评分,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对不同指标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某一典型的煤化工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内外标准对指标进行了赋分。根据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识别了该煤化工项目的安全和环境关键制约因素,为提升方案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煤化工 安全性能 环境性能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3;TQ08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6
  • 1.1 化工行业概况11-12
  • 1.2 煤化工行业概况12-14
  • 1.3 煤化工行业安全及环境问题14-15
  • 1.3.1 安全问题14
  • 1.3.2 环境问题14-15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16-23
  • 2.1 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风险表征方法16
  • 2.2 基于安全的操作性能评价技术16-18
  • 2.2.1 基于安全的化学品分类和表征16-17
  • 2.2.2 安全评价技术方法17-18
  • 2.3 环境风险评价法18-20
  • 2.3.1 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表征方法18-19
  • 2.3.2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19-20
  • 2.4 国内外关于煤化工行业安全和环境的研究进展20-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23-30
  • 3.1 煤化工产业链及工艺流程简介23-24
  • 3.2 技术路线24-25
  • 3.3 研究方法25-29
  • 3.3.1 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方法25-26
  • 3.3.2 化学品危险性识别和筛选方法26-27
  • 3.3.3 化学品环境风险判断方法27
  • 3.3.4 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方法27-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煤化工工艺安全和环境风险性辨识30-49
  • 4.1 煤化工工艺过程各典型单元危险性分析30-46
  • 4.1.1 煤气化单元—Shell煤气化技术30-34
  • 4.1.2 净化单元—Linde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34-38
  • 4.1.3 合成气转化单元—Lurgi低压甲醇合成38-43
  • 4.1.4 深化反应单元—UOP甲醇制烯烃工艺43-46
  • 4.2 煤化工的典型的化学品或化学品污染物46-47
  • 4.3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煤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性能指标体系建立49-64
  • 5.1 安全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49
  • 5.2 指标体系准则层的构建49
  • 5.3 工艺安全性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49-59
  • 5.3.1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50-51
  • 5.3.2 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51-52
  • 5.3.3 评价指标的选择52-59
  • 5.4 煤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性能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59-63
  • 5.4.1 专家打分表59-60
  • 5.4.2 数据可靠性验证60
  • 5.4.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60-62
  • 5.4.4 因素重要度分析62-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煤化工过程安全和环境性能评价指标赋分标准64-80
  • 6.1 工艺过程安全准则层64-68
  • 6.1.1 物质燃烧性赋分标准64
  • 6.1.2 物质爆炸性赋分标准64-65
  • 6.1.3 物质反应活性赋分标准65
  • 6.1.4 物质毒性赋分标准65
  • 6.1.5 物质单元容量赋分标准65-66
  • 6.1.6 工艺作业方式赋分标准66
  • 6.1.7 反应热赋分标准66
  • 6.1.8 反应温度赋分标准66-67
  • 6.1.9 反应压力赋分标准67
  • 6.1.10 工艺过程安全补偿赋分标准67-68
  • 6.2 设备厂房安全准则层68-72
  • 6.2.1 设备的类型赋分标准68
  • 6.2.2 设备高度评价赋分标准68
  • 6.2.3 设备使用脆性材料赋分标准68-69
  • 6.2.4 设备密封性赋分标准69
  • 6.2.5 设备状态的赋分标准69
  • 6.2.6 设备先进程度赋分标准69-70
  • 6.2.7 厂房结构赋分标准70
  • 6.2.8 防火间距赋分标准70
  • 6.2.9 建筑物耐火等级赋分标准70
  • 6.2.10 厂房泄压面积赋分标准70-71
  • 6.2.11 安全疏散赋分标准71
  • 6.2.12 厂房周围环境赋分标准71
  • 6.2.13 设备厂房安全补偿赋分标准71-72
  • 6.3 管理安全准则层72-73
  • 6.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赋分标准72
  • 6.3.2 危险源辨析赋分标准72
  • 6.3.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赋分标准72-73
  • 6.3.4 作业操作规程赋分标准73
  • 6.4 多介质环境效应准则层73-76
  • 6.4.1 持久性赋分标准73
  • 6.4.2 生物累积性赋分标准73-74
  • 6.4.3 毒性赋分标准74
  • 6.4.4 温室效应贡献赋分标准74-75
  • 6.4.5 光化学烟雾赋分标准75
  • 6.4.6 酸雨贡献赋分标准75-76
  • 6.5 污染物排放准则层76-78
  • 6.5.1 废气排放赋分标准76
  • 6.5.2 废水排放赋分标准76-77
  • 6.5.3 固废排放赋分标准77-78
  • 6.6 安全和环境分项性能评定矩阵78-79
  • 6.7 综合指标评定标准79
  • 6.8 本章小结79-80
  • 第7章 应用案例分析80-91
  • 7.1 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情况80-87
  • 7.1.1 总图布置82
  • 7.1.2 厂房设计82-83
  • 7.1.3 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83
  • 7.1.4 控制系统安全设计83
  • 7.1.5 设备、管路系统安全设计83
  • 7.1.6 电气安全措施83
  • 7.1.7 消防设施83
  • 7.1.8 事故应急救援83-84
  • 7.1.9 安全管理措施84
  • 7.1.10 个人防护84
  • 7.1.11 安全卫生管理体制84
  • 7.1.12 易燃易爆物质数据84-85
  • 7.1.13 环境影响数据85
  • 7.1.14 排放数据85-87
  • 7.2 性能评价指标打分表87-88
  • 7.3 各工艺单元性能分析88
  • 7.4 综合性能分析88-89
  • 7.5 安全与环境制约因素提升策略89
  • 7.6 本章小结89-91
  • 第8章 结论与不足91-93
  • 8.1 结论91
  • 8.2 不足91-93
  • 参考文献93-99
  • 致谢99-100
  • 附表 1100-101
  • 附表 2101-105
  • 附表 3105-106
  • 附表 4106-107
  • 附表 5107-109
  • 附表 6109-115
  • 附表 7115-116
  • 附表 8116-117
  • 附表 9117-118
  • 附表 10118-119
  • 附表 111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甜;蔡丽娟;谢君;顾蔚;;HAZOP分析方法在新建煤化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神华科技;2016年01期

2 杨军;刘f3蓉;冯双虎;;安全仪表系统(SIS)完整性等级(1IL)评估在甲醇装置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年07期

3 叶涛;;煤制油项目中低温甲醇洗HAZOP分析实践[J];科技视界;2015年09期

4 李晓锋;赵强;李龙军;;HAZOP分析方法在德士古气化炉上的应用[J];西部煤化工;2014年02期

5 陈全;张丽婷;;HAZOP-FTA综合分析方法在煤化工装置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7期

6 邹杰;张明时;张彦;孙得浩;;基于HAZOP方法的水煤浆气化工艺风险分析[J];煤化工;2013年02期

7 赵江力;次会玲;何磊;;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技术浅析[J];河北化工;2012年05期

8 王晓慧;朱玉营;;HAZOP分析法在煤化工液氮洗工艺中的应用[J];洁净煤技术;2012年01期

9 王彦彪;郭晓静;;煤化工项目实施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5期

10 王宏;杨霓云;闫振广;余若祯;王一U,

本文编号:75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5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