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

发布时间:2017-08-30 02:38

  本文关键词: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贵金属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能源危机,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使氢气、甲醇、甲酸和乙醇等小分子燃料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将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装置.在燃料电池中,由于在阴极发生的氧气还原反应动力学速率缓慢而使得燃料电池的整体转换效率过低,目前商用的燃料电池一般采用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来加速其反应.但由于铂的价格高昂且在反应过程中易被反应中间产物毒化而活性下降,使得燃料电池的整体成本过高,从而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实际商业化.为此,人们尝试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来替代铂基催化剂.找到一种廉价且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是目前燃料电池发展急需打破的瓶颈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铁、钴、锰等地表储量丰富的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然而,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金属元素,金属铜在氧还原催化剂方面研究较少.人们发现一些生物酶,如虫漆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能够高效地催化氧气还原,如虫漆酶在催化氧还原过程中仅表现出约20 m V的过电位,与金属铂(约200 m V)相比基本可忽略.通过研究这些活性生物酶,人们发现其活性中心均为含Cu的物质.进一步研究这些生物酶的活性位点,然后合成不同的铜基纳米材料去模拟酶的活性位点,以期望能够实现经济、高效催化氧还原反应.本文总结了基于铜的纳米材料在催化氧还原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一些氧还原实验测试中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不同电解质条件下氧还原的反应机理以及常用的测试手段和性能评价指标.氧还原催化剂的性能应该综合活性、稳定性、抗毒化能力以及催化剂成本等多个方面来评价与比较.随后,我们概括性地介绍了铜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根据铜基催化剂的不同类型,我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1)铜的复合物,这部分主要从模拟虫漆酶和模拟细胞色素c氧化酶两个方面分类介绍;(2)铜的化合物,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价态的铜的氧化物和铜的硫化物;(3)其它铜基催化剂,这部分主要介绍基于铜的尖晶石结构、有机框架材料及载体负载的铜纳米粒子作为氧还原催化剂,以及铜作为掺杂元素在提高锰的不同氧化物催化活性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综合分析铜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我们对基于铜的氧还原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展望.继续研究、探索酶的氧还原活性位点以及机理依然是重中之重,只有完全理解了酶的催化机理,才能够很好的设计并合成材料来对其活性位点进行模拟,从而制备出高性能且低成本的铜基氧还原催化剂.希望本文能够使读者认识到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的发展现况,以及铜基氧还原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非贵金属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575134,21275136)~~
【分类号】:O643.36;TM911.4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 Fuel cells are increasingly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address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roblems[1,2].The first fuel cell that transformed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was developed in 1839[3].Since then,an abundanc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幼菊;李伟善;黄青丹;李伟;张庆龙;蒋腊生;;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2 位辰先,田建华,梁宝臣,刘邦卫;制备条件对卟啉钴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影响[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孙晓然;李光跃;夏定国;张立美;李钒;;均苯四甲酰亚胺桥联的聚酞菁亚铁的氧还原反应(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07期

4 左小刚;;硫酸盐还原菌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影响[J];新疆有色金属;2013年05期

5 徐莉;林瑞;丁蕾;戴先峰;乔锦丽;;高温处理对碳载吡啶钴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7期

6 陆兆锷,张关永,钟天耕,方国女;酸性喷淋石墨屑电极氧还原为过氧化氢研究[J];电化学;1996年02期

7 王爱琴;任奇志;刘双艳;麻晓霞;谢先宇;;热处理温度对钴卟啉负载碳黑电催化剂的结构及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陆兆锷,,锺天耕,张关永;聚邻苯二胺膜电极上氧还原为过氧化氢[J];电化学;1995年02期

9 李秀玲,栾积毅,武冬梅,史卫国,赵玉佳;聚四氨基酞菁钴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赵伟利;周德璧;孙新阳;谭龙辉;;碳载钴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晶;袁晓利;袁定胜;;氮掺杂石墨化介孔炭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艳霞;;铂和金电极上氧还原机理与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3 张慧娟;李昊亮;李梅;邓成成;杨俊和;;基于烟煤的无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4 杨立军;蒋雨霏;胡征;;开发在酸/碱性介质中有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5 于亚楠;包淑娟;;非金属(N、P、S)掺杂型石墨烯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6 杨立军;赵宇;马延文;王喜章;胡征;;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机理探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杨植;聂华贵;肖助兵;鲁焱琦;黄少铭;;纳米碳基非贵金属材料在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8 韩传龙;王勇;;含氮中空碳半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蒋雨霏;杨立军;胡征;;硼氮共掺杂微结构对碳纳米管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10 石晶晶;乔锦丽;;无金属氮硫双掺杂介孔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机理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游诚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高性能碳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明芳;铂电极上氧还原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天然;二氧化锰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陈盛;碳基纳米笼及其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卢国龙;卟啉基非贵金属仿生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6 曾涵;漆酶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汪广进;过渡金属氧化物氧还原催化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丁炜;氧还原非铂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付磊;微生物燃料电池SPG和PB/PANI氧还原阴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娟;富氮氨基酸衍生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慧慧;新型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高效氧还原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3 周学梅;碳纳米管/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特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4 张焕;纳米多孔贵金属合金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5 潘林茂;锰氧化物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正;多孔碳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在电催化氧还原和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7 安宝内;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玉晖;铁/钴掺杂聚苯胺/聚吡咯热解产物制备及其氧还原电活性[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俊;吲哚类化合物修饰碳载钴催化剂对氧还原催化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张雅琼;水热掺氮与菜叶制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6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56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