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7:44

  本文关键词:基于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墨烯 静电纺丝 光催化 光生载流子 分解水 制氢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拥有大π键共轭结构的石墨烯能够接受并很快传递电子,而且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强度也很高,这些性质能够提高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Bi_2MO_6(M=W,Mo)是钙钛矿层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其结构使得它们在光催化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因此石墨烯/Bi_2MO_6(M=W,Mo)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论文中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石墨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合成了石墨烯/Bi_2WO_6复合纳米纤维、纳米带,石墨烯/Bi_2MoO_6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水热法合成石墨烯/Bi_2WO_6复合材料。使用XRD、SEM、EDX、TEM、XPS、UV-Vis和PL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此外,还测试了样品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了同种物质不同形貌的产氢效率和石墨烯的最佳掺杂比。结果表明:石墨烯/Bi_2WO_6复合纳米纤维、纳米带、线团和石墨烯/Bi_2MoO_6复合纳米纤维的石墨烯的最佳参杂比分别为:6%、2%、5%和5%,对应的H2产率分别为:935.27、492.21、716.03和794.72μmol·h~(-1)(催化剂用量为0.1 g),其H2产率分别是其对应形貌的纯Bi_2WO_6的5.8、2.5、6.2和2.9倍。提出了石墨烯/Bi_2MO_6(M=W,Mo)复合材料的光分解水制氢机理,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石墨烯/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
【关键词】:石墨烯 静电纺丝 光催化 光生载流子 分解水 制氢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11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6
  • 1.1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的应用9-12
  • 1.1.1 石墨烯的简介及其制备方法研究9-11
  • 1.1.2 石墨烯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的应用11-12
  • 1.2 Bi_2MO_6(M=W, Mo)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12-23
  • 1.2.1 Bi_2WO_6的介绍12-13
  • 1.2.2 Bi_2WO_6的制备方法研究及其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13-16
  • 1.2.3 Bi_2WO_6/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16-18
  • 1.2.4 Bi_2MoO_6的介绍18-19
  • 1.2.5 Bi_2MoO_6的制备方法研究及其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19-21
  • 1.2.6 Bi_2MoO_6/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21-23
  • 1.3 静电纺丝技术23-25
  • 1.3.1 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23-25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5-26
  • 第二章 化学药品、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26-29
  • 2.1 化学药品26
  •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26
  • 2.3 表征方法26-29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26-27
  •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27
  • 2.3.3 透射电镜显微镜(TEM)分析27
  • 2.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27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27
  • 2.3.6 荧光光谱分析27
  • 2.3.7 BET比表面测试分析27
  • 2.3.8 光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27-29
  • 第三章 Bi_2WO_6/RGO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质研究29-40
  • 3.1 概述29
  • 3.2 实验部分29-31
  • 3.2.1 石墨烯的制备29-30
  • 3.2.2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30
  • 3.2.3 PVP/RGO/Bi(NO_3)_3/(NH_4)_(10)W_(12)O_(41)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30
  • 3.2.4 Bi_2WO_6/RGO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7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31-32
  • 3.3.2 扫描电镜(SEM)分析32-33
  • 3.3.3 能谱(EDX)分析33
  • 3.3.4 透射电镜(TEM)分析33-34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34-35
  • 3.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35-36
  • 3.3.7 电化学阻抗(EIS)测试36-37
  • 3.3.8 发射光谱(PL)分析37
  • 3.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37-39
  • 3.4.1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37-38
  • 3.4.2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机理38-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Bi_2WO_6/RGO复合纳米带的制备与性质研究40-48
  • 4.1 概述40
  • 4.2 实验部分40-41
  • 4.2.1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40
  • 4.2.2 PVP/RGO/Bi(NO_3)_3/(NH_4)_(10)W_(12)O_(41)复合纳米带的制备40-41
  • 4.2.3 Bi_2WO_6/RGO复合纳米带的制备41
  • 4.3 结果与讨论41-46
  •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41-42
  • 4.3.2 扫描电镜(SEM)分析42-43
  • 4.3.3 能谱(EDX)分析43-44
  • 4.3.4 透射电镜(TEM)分析44-45
  • 4.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45
  • 4.3.6 发射光谱(PL)分析45-46
  • 4.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46-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Bi_2WO_6/RGO复合线团的制备与性质研究48-55
  • 5.1 概述48
  • 5.2 实验部分48
  • 5.2.1 Bi_2WO_6/RGO复合线团的制备48
  • 5.3 结果与讨论48-53
  • 5.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48-49
  • 5.3.2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49-50
  • 5.3.3 透射电镜(TEM)分析50-51
  • 5.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51-52
  • 5.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52
  • 5.3.6 发射光谱(PL)分析52-53
  • 5.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53-54
  • 5.5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Bi_2MoO_6/RGO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质研究55-64
  • 6.1 概述55
  • 6.2 实验部分55-56
  • 6.2.1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55
  • 6.2.2 PVP/RGO/[(NH_4)_6Mo_7O_(24)+Bi(NO_3)_3]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55-56
  • 6.2.3 Bi_2MoO_6/RGO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56
  • 6.3 结果与讨论56-62
  • 6.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56-57
  • 6.3.2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57-59
  • 6.3.3 透射电镜(TEM)分析59-60
  • 6.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60-61
  • 6.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61-62
  • 6.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测试62
  • 6.5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73


本文编号:764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64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