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昆明地区地下结构机制砂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0:38

  本文关键词:昆明地区地下结构机制砂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制砂 构件 混凝土 地下结构 超声-回弹综合法


【摘要】:昆明地区主要靠机制砂来配制混凝土且由于昆明地区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利用才刚刚开始,针对地下结构采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没有实例和成果,工程单位和混凝土生产厂家对地下结构采用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及抗渗性能不清楚,因此,对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对策和措施,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缺乏保障。地下结构在昆明得到长足的发展,有必要对昆明地区地下结构采用机制砂混凝土所涉及的和易性、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作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针对昆明地区地下结构机制砂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科研项目内容,选择原材料品种,对原材料样品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试验检测分析,并针对昆明机制砂进行组配混合砂试验研究;依据该区域的具体地质水文和项目详情,考究混凝土的配合比。2.通过构件试验,分析机制砂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程度;结合昆明地区地下工程结构技术特点,在对混凝土结构弹性、开裂、屈服、破坏等阶段准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机制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差异幅度、结构设计平截面假定的符合度、开裂弯矩的安全度,提出结构应用的修正建议。3.通过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电通量试验),分析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并评价掺加活性掺和料的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结合最先进和现代化的试验手段研究,调整材料应用技术和配合比设计方案,基本解决了昆明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4.通过收缩试验分析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说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不会受到机制砂的影响。5.对本课题研究涉及的制砂混凝土应用工程—昆明草海隧道,进行了超声-回弹综合法强度测试,以分析和验证科研提出的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情况。6.通过收集预算和核算资料进行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对机制砂与普通砂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进行技术效益综合分析。
【关键词】:机制砂 构件 混凝土 地下结构 超声-回弹综合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昆明地区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机制砂应用研究必要性11-12
  • 1.2 国内外对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现状研究12-16
  • 1.2.1 国内外机制砂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2-14
  • 1.2.2 国内外对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现状14-16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16
  • 1.4 主要研究工作16-18
  • 1.5 课题意义18-19
  • 1.6 课题的社会效益19-21
  • 1.7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21-23
  • 第2章 原材料及混凝土性能分析23-41
  • 2.1 昆明地区机制砂试验分析23-27
  • 2.2 其它材料选择分析27-32
  • 2.2.1 水泥品种及技术指标27-29
  • 2.2.2 卵(碎)石品种及技术指标29-30
  • 2.2.3 外加剂品种及技术指标30-31
  • 2.2.4 粉煤灰品种及技术指标31-32
  • 2.2.5 矿渣微粉品种及技术指标32
  • 2.3 配合比计算方法32-33
  • 2.4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及确定33-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河砂混凝土梁与机制砂混凝土梁性能分析41-61
  • 3.1 试验设计41-46
  • 3.1.1 构件尺寸及配筋42
  • 3.1.2 测试项目42-45
  • 3.1.3 加载方式45-46
  • 3.2 试验结果46-50
  • 3.3 试验结果分析50-56
  • 3.3.1 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50
  • 3.3.2 平截面假定50-52
  • 3.3.3 挠度分析52-53
  • 3.3.4 钢筋应变分析53-55
  • 3.3.5 裂缝开展与分析55-56
  • 3.4 现行规范适用性探讨56-59
  • 3.4.1 开裂荷载56-57
  • 3.4.2 极限承载力57-58
  • 3.4.3 挠度58-59
  • 3.5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机制砂混凝土抗渗性分析61-68
  • 4.1 电通量试验方法简介61-63
  • 4.1.1 试件62
  • 4.1.2 仪器设备及化学试剂62-63
  • 4.2 试验步骤63-64
  • 4.3 结果计算方法64-65
  • 4.4 判定标准65
  • 4.5 电通量试验结果65-68
  • 第5章 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分析68-71
  • 第6章 机制砂混凝土配制工艺及注意事项71-76
  • 6.1 原材料选择要点71-72
  • 6.2 施工工艺及要求72-76
  • 6.2.1 一般规定72
  • 6.2.2 拌合物的拌制72-73
  • 6.2.3 拌合物的运输73
  • 6.2.4 浇筑73-74
  • 6.2.5 振捣74
  • 6.2.6 养护74-75
  • 6.2.7 拆模75-76
  • 第7章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76-77
  • 7.1 一般规定76
  • 7.2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76
  • 7.3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76-77
  • 第8章 工程应用研究77-81
  • 8.1 工程项目特点分析77
  • 8.2 工程应用分析及验证77-81
  • 结论与展望81-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及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2 蒋正武;吴建林;;贵州地区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品混凝土;2011年08期

3 安银萍;;机制砂混凝土在摩天岭隧道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03期

4 丁玉萍;刘伯虎;;花岗岩机制砂的生产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4期

5 陈淑丽;陈鹏;;谈谈机制砂在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7期

6 董瑞;陈晓芳;钟建锋;沈卫国;;石灰岩性机制砂特性研究[J];混凝土;2013年03期

7 刘慈军;周玉娟;占文;秦明强;;宁波机制砂资源分布及应用现状[J];混凝土世界;2013年04期

8 赵新科;;机制砂性能及其应用简析[J];广东建材;2013年09期

9 李洪伟;李包公;余青;;机制砂在商品混凝土应用[J];江西建材;2014年12期

10 王倩男;;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及施工技术[J];山东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明;韦庆东;兰明章;;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现状及发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勇军;;浅述机制砂的使用特性[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 颜海荣;毛迪辉;朱家瑜;;宏业采石厂生产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家全;白延平;金超;;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林;任启欣;蒋正武;张长贵;;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韦庆东;冷发光;周永祥;田冠飞;王子明;;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应用现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蒋正武;任启欣;吴建林;张长贵;;机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相关问题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军旺;;水泥砼中机制砂的应用与质量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胜;周以林;;一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设计方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刚;吴超;张凯峰;冯涛涛;欧阳孟学;王晓峰;;西北地区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A];中国砂石协会2013年会第二届砂石行业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tD;宁波加快发展机制砂[N];宁波日报;2011年

2 袁竟;浙江 宁波加快发展机制砂[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王子明 韦庆东 兰明章;机制砂在高强混凝土中的作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卜祥;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12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忻阜高速:科技带来生态环保[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6 郑河;鹏胜治理废矿山赚大钱[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见习记者 黄合 记者 龚哲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决定废止《宁波市砂石灰市场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11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忻阜高速:科技应用的全国典范[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高海龙;忻阜科技示范工程主打“节约”牌[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远方;党员先进性在工地闪光[N];中华建筑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基伟;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何盛东;机制砂混凝土及其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王稷良;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雨利;低强度等级泵送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郑怡;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符发;高性能机制砂水泥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程兴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3 赵社民;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于俊杰;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5 李泽刚;昆明地区地下结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严睿;昆明地区地下结构机制砂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谢华兵;机制砂粒形与级配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郑涛;机制砂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李婷婷;机制砂在吉茶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范晴;云南部分地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8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788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