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有机盐衍生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1:49

  本文关键词:有机盐衍生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氮掺杂多孔炭 有机盐 比表面积 电化学性能 电解液 超级电容器


【摘要】: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针对现阶段制约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提高的关键问题,人们主要集中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究。多孔炭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相对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而广泛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因此,如何制备具有性能优异的炭电极材料及掺杂多孔炭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另外,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掺杂到电解液中,可在电极/电解液表面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而增加赝电容,从而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本文选用廉价的碳前驱体、简单易行的直接炭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及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考察;初步考察了电化学活性物质对其电容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有机盐衍生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考察:以味精为含氮碳源,采用直接炭化法制备了高含氮(5.08%)的有机盐衍生掺氮多孔炭材料。在炭化温度为800℃、炭化时间为2 h下得到的有机盐衍生氮掺杂多孔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1873 m2/g)和孔体积(1.10 cm3/g)。该有机盐衍生掺氮多孔炭材料在KOH电解液中,具有较高的比电容(205 F/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有机盐衍生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考察:以硬脂酸盐为碳前驱体,采用直接炭化法制备了不同微观结构的多孔炭材料。采用不同表征技术对有机盐衍生多孔炭材料的微观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达到576.4 m2/g)和发达的孔隙结构(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达到0.26 cm3/g)。以6 M KOH溶液为电解液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有机盐衍生多孔炭材料具有理想的比电容(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达到208 F/g)、较小的阻抗特性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3)KI-KOH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能考察: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KI掺杂到KOH溶液中制备混合型电解液。通过KI浓度对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考察发现,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材料在3.5 M KI+1 M KOH电解液中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另外,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相比于1 M KOH电解液,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材料在3.5 M KI+1 M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提高了91.15%。实验结果表明,3.5 M KI+1 M KOH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容抗阻抗性能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氮掺杂多孔炭 有机盐 比表面积 电化学性能 电解液 超级电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M5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u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背景10
  •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10-14
  • 1.2.1 超级电容器性能10-11
  • 1.2.2 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11-14
  • 1.3 电极材料14-16
  • 1.3.1 炭电极材料14-16
  • 1.3.2 金属氧化物16
  • 1.3.3 导电聚合物16
  • 1.4 电解液16-17
  • 1.4.1 水系电解质17
  • 1.4.2 有机电解质17
  • 1.4.3 离子液体电解质17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17-19
  • 1.5.1 课题的提出17-18
  • 1.5.2 课题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味精衍生掺氮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19-29
  • 2.1 引言19
  • 2.2 实验部分19-21
  •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19-20
  • 2.2.2 炭材料材料的制备20
  • 2.2.3 结构性能表征20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20-21
  • 2.3 结果与讨论21-28
  • 2.3.1 结构性能21-24
  • 2.3.2 电化学性能24-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硬脂酸盐衍生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29-38
  • 3.1 引言29
  • 3.2 实验部分29-30
  •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29
  • 3.2.2 多孔炭材料合成29-30
  • 3.2.3 结构性能表征30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30
  • 3.3 结果与讨论30-37
  • 3.3.1 结构性能30-33
  • 3.3.2 电化学性能33-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硬脂酸钾衍生多孔炭电极在KI-KOH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38-45
  • 4.1 引言38
  • 4.2 实验部分38-39
  •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38-39
  • 4.2.2 KI-KOH电解液制备39
  •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39
  • 4.3 结果与讨论39-44
  • 4.3.1 KI-KOH电解液优化39-41
  • 4.3.2 最佳配比的KI-KOH电解质溶液性能与纯KOH性能比较41-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结论与展望45-46
  • 一 结论45
  • 二 展望与建议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献彪;;高分子基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文摘[J];炭素技术;2008年01期

3 杨阳;;新型多孔炭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8年07期

4 李灿;黄正宏;张江南;康飞宇;梁吉锋;;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制备多孔炭[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焦制多孔炭技术国际领先[J];工业催化;2009年01期

6 吴明铂;郑经堂;邱介山;;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7 钱旦;郝广平;李文翠;;含氮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中的应用[J];新型炭材料;2013年04期

8 张引枝,郑经堂,王茂章;多孔炭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1996年06期

9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矿为模板制备多孔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5年01期

10 商玲玲;夏金童;肖勇;李闯;吴旭升;谭海龙;;生石油焦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吸附性能及电热性能研究[J];炭素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笑虹;刘洪波;黄衍瑞;石磊;何月德;;小分子二元酸/酚醛树脂共聚炭化制备多孔炭材料[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贵阳;黄正宏;康飞宇;;沸石改性对以其为模板制备的多孔炭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非金属矿物材料—环保、生态与健康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勇;张鹏飞;徐旋;巩玉同;李翼;李浩然;;氮掺杂的多孔炭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陆安慧;;结构和形貌规整的多孔炭可控合成[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巩玉同;魏中哲;王勇;;一种简单可持续的合成多级孔炭基材料的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7 周颖;姚七妹;邱介山;郭洪臣;王云鹏;赵宗彬;;多孔炭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王爱平;刘贵阳;康飞宇;黄正宏;郭占成;;浸渍方法对制备模板多孔炭的影响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9 刘钢;贾明君;刘羽;张文祥;吴通好;;具有石墨相结构的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明;基于固废高分子材料制备多孔炭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王勇;植物麻杆基和胶原基生物质多孔炭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郭春雨;沥青系多孔炭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吴明铂;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的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袁晓玲;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世萍;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构筑及其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7 陈冬;多孔炭负载氢氧化镍复合电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齐菊锐;稻壳基多孔炭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及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丁丽丽;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帅;基于酚醛胺体系多孔炭材料的可控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治强;基于生物质的功能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燕山大学;2015年

2 徐乐乐;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法脱盐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田桂英;多孔炭/离子交换膜复合电极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何媛媛;利用模板炭化法合成超电容多孔炭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芳芳;酚醛树脂基多孔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邢超;重质炭源制备高附加值多孔炭用于超级电容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妍;多孔炭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别妙;偏氯乙烯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及模板法制备多级多孔炭[D];浙江大学;2016年

9 王蒙蒙;硝酸改性生物质多孔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0 吴明健;生物遗态多孔炭制备及其孔表面功能化修饰[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6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06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