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原材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 骨料粒形 混凝土工作性能 增稠粉
【摘要】:自密实混凝土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最顶层设计,其涵义是在浇筑过程中不借用外部任何振捣只靠自重就可以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在目前的配制中,特别是公路工程、铁道工程中,极少采用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甚至采用全河砂来配制。本文结合巴南和巴陕高速公路项目,结合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调了配制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难点,同时对影响其性能的粗细骨料的粒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掺入增稠剂(聚丙烯纤维、增稠粉、黄原胶)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粗骨料粒形的评定方法,国内学者用球度和形状指数表示,具体计算方法为:α=Vg/Vs,0α1,其中Vg为粗骨料颗粒自然体积,Vg为紧密包裹粗骨料颗粒的球的体积,α为粗骨料颗粒球度,α值越大,颗粒形状越接近球体;粗骨料颗粒形状指数为I=∑αj·Pi,αj为球度区间(αi,αi+1)的平均球度,Pi为粗骨料颗粒在(αi,αi+1)内的分布率。(2)对于细骨料粒形的评定方法,作者通过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提出了2种不同的评定方法,既圆形度和圆形系数法。圆形度法计算公式为Y=4S/πD2,其中D为颗粒最大直径、S为颗粒投影面面积,Y为圆形度;圆形系数法计算公式为Z=K(?)/L (K=2(?)),其中A为颗粒投影面面积,L为颗粒周长,Z为圆形系数。(3)天然河砂由于颗粒比较光滑,棱角较少,而机制砂受各种因素制约,导致其棱角多且尖锐,因而其圆形度和圆形系数都较河砂的小(4)用圆形系数定义的细骨料粒形,测得的数值比较大(平均约为0.9),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实际细骨料的粒形,且测得的不同材料细骨料的圆形系数比较接近,不能很好的定义以及区别颗粒粒形。因此用圆形度来定义细骨料的粒形比用圆形系数来定义更为准确。(5)无论是粗、细骨料,在影响砂浆、普通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方面,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既骨料圆形度越大,颗粒越接近球形,新拌砂浆、混凝土工作性能越好,抗压强度越高。(6)掺入的增稠剂(聚丙烯纤维、黄原胶、增稠粉)都能够显著的影响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变工作性能,且都是随着掺量增大,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流变性越差这一趋势。
【关键词】: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 骨料粒形 混凝土工作性能 增稠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
- 1.2 自密实混凝土研究现状13-19
- 1.2.1 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历史13-14
- 1.2.2 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因素14-18
- 1.2.3 目前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出现的问题18
- 1.2.4 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方向18-19
- 1.3 研究的意义19
- 1.4 研究的内容19-21
- 第二章 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21-26
- 2.1 实验方法21-23
- 2.1.1 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21
- 2.1.2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21-23
- 2.1.3 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3
- 2.2 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23-25
- 2.2.1 原材料的技术要求23-24
- 2.2.2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24-25
- 2.2.3 自密实混凝土的硬化技术要求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26-37
- 3.1 原材料26-32
- 3.1.1 水泥(C)26
- 3.1.2 粗骨料(G)26-27
- 3.1.3 细骨料(S)27-30
- 3.1.4 矿物掺和料30-32
- 3.1.5 减水剂(SP)32
- 3.1.6 石粉(LS)32
- 3.1.7 增稠剂32
- 3.1.8 拌合用水(W)32
- 3.2 试验配合比计算32-34
- 3.3 实验配合比34-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骨料粒形评定方法37-45
- 4.1 粗骨料粒形评定方法37-38
- 4.2 细骨料粒形评定方法38-44
- 4.2.1 圆形度法39-41
- 4.2.2 圆形系数法41-43
- 4.2.3 圆形度法和圆形系数法的比较分析43-44
- 4.3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5-55
- 5.1 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5-51
- 5.1.1 细骨料对砂浆性能的影响46-47
- 5.1.2 细骨料对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7-49
- 5.1.3 细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9-51
- 5.2 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1-53
- 5.2.1 粗骨料对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1-52
- 5.2.2 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2-53
- 5.3 本章小结53-55
- 第六章 增稠剂(聚丙烯纤维、黄原胶、增稠粉)对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55-58
- 6.1 聚丙烯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5-56
- 6.1.1 聚丙烯纤维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55-56
- 6.2 增稠粉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6
- 6.2.1 增稠粉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56
- 6.3 黄原胶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56-57
- 6.3.1 黄原胶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56-57
- 6.4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与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红娟,李志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工作性评价[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于新文;董浩;王兰英;王建程;;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1期
3 刘小洁;余志武;;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4 周瑞林;贾向英;刘京红;王印;;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基建优化;2006年02期
5 李停驰;;自密实混凝土综述[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齐永顺;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混凝土;2007年01期
7 刘运华;谢友均;龙广成;;自密实混凝土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7年05期
8 康振宁;李钦言;;自密实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10期
9 魏洁;;全国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召开[J];混凝土世界;2011年01期
10 桂苗苗;;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标准概况与比较[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廷树;;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黄炳周;;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发展对策[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燕华;李雪红;缪汉良;陈丽华;;骨胶比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春亮;何世钦;;自密实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小强;刘中心;陈兵;顾晴霞;;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火车站三跨连续梁中的研究和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6 宗兰;曾丽娟;王元纲;何振兴;;干拌自密实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雷登宪;胡建立;雷宏;;自密实混凝土在厂房蜗壳施工中的应用[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王少江;胡长清;;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建军;卢芳云;王志兵;;冲击载荷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志超;罗素蓉;;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红;自密实混凝土无须振捣夯实发展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潘效淑;混凝土创新新技术:自密实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通讯员 沈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满足奥运工程需求[N];建筑时报;2006年
4 刘曙甲 刘志伟;自密实混凝土防水性能比普通水泥高4倍[N];科技日报;2006年
5 北京城建道桥银龙混凝土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常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程超 许汉平;中建商砼公司 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记者 兰建国;中冶建工3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徐艳红 李之政;科技创新 构筑精品[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李长吉 郭江武;新技术破解施工扰民难题[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朱宝君邋卢远兴 本报记者 陈晓光;黑龙江首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大获成功[N];中国交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小洁;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思国;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剪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越韬;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性能及堆石混凝土界面微观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吴琼;基于净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陈松贵;宾汉姆流体的LBM-DEM方法及自密实混凝土复杂流动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兴;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研究及梁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牛艳飞;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对断裂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青松;层间连接对CRTSⅢ型板式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黄法礼;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剪切作用下的流变行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吴波;原材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张勇;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张萌;冻融循环对C30自密实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关天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9 严琳;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胡众;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0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1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