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耐高温防垢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16:12

  本文关键词:耐高温防垢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SS 共聚物阻垢剂 阻垢性能 阻垢机理


【摘要】: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原本紧张的水资源现状变得更加严峻,水处理剂随之发展。其中阻垢剂因特有防垢、分散能力,得到广泛使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加及环保法规的出台,对水处理剂要求更加严苛。新型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剂的开发已成为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选择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及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等为单体,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合成目标产物。在静态实验条件下,按照国标方法,以共聚物对碳酸钙阻垢性能为指标,考察单体加入量、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在聚合时间2h,聚合温度80℃,AA、MA质量比2:1,AMPS用量为AA、MA总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10%,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15%,阻垢率为86.7%;四元聚合物阻垢剂在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3h,AA、MA的质量比为5:3,AMPS用量为为AA、MA总质量的20%,SSS与AMPS质量比为1:6,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10%,链转移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15%,阻垢率达91.6%。三元共聚物固体含量为27.86%,游离单体含量为79.13%;四元共聚物则分别为31.02%、78.66%。在静态模拟70℃高温水溶液中,测试时间12h,对两种阻垢剂阻垢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元共聚物阻垢剂阻垢性能更优,最优加入量为50mg/L;测试时间96h阻垢率超过73.2%;钙离子浓度达到1250mg/L时防垢率为81%;12h、80℃时防垢率仍保持77.1%;加入量为35mg/L时,对硫酸钙的阻垢率为80.4%。并与已工业化阻垢剂性能对比,共聚物阻垢效果优于其他产品。分散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很好的氧化铁分散效果;对溶液中碳酸钙形成时电导率变化,以及对垢样XRD、扫描电镜分析,初步探讨聚合物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机理。
【关键词】:SSS 共聚物阻垢剂 阻垢性能 阻垢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8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1
  • 1.1 引言9
  • 1.2 油田结垢问题研究9-13
  • 1.2.1 国内油田结垢现状10
  • 1.2.2 国外油田结垢现状10-11
  • 1.2.3 油田结垢机理分析11-13
  • 1.3 常用阻垢方法13-15
  • 1.3.1 物理法13-14
  • 1.3.2 机械法14
  • 1.3.3 化学法14-15
  • 1.4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15-17
  • 1.4.1 鳌合、增溶作用15-16
  • 1.4.2 分散作用16
  • 1.4.3 晶格畸变作用16
  • 1.4.4 溶限效应16
  • 1.4.5 双电层作用机理16
  • 1.4.6 静电斥力作用16-17
  • 1.4.7 再生-自解脱膜假说17
  • 1.5 阻垢剂的种类及发展17-20
  • 1.5.1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17-18
  • 1.5.2 聚合物阻垢剂18
  • 1.5.3 共聚物阻垢剂18-19
  • 1.5.4 阻垢剂的发展方向19-20
  • 1.6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0-21
  • 第二章 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21-43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21-22
  • 2.1.1 主要药品21-22
  • 2.1.2 主要仪器22
  • 2.2 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22-41
  • 2.2.1 实验方案设计22-24
  • 2.2.2 共聚物的合成及评价方法24-25
  • 2.2.3 共聚物的表征25-27
  • 2.2.4 AA/MA/AMPS合成工艺研究27-33
  • 2.2.5 AA/MA/AMPS/SSS合成工艺研究33-40
  • 2.2.6 共聚物的表征40-41
  •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阻垢性能研究43-59
  •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43-44
  • 3.1.1 实验仪器43
  • 3.1.2 实验药品43-44
  • 3.2 阻垢性能研究与阻垢机理探讨44-46
  • 3.2.1 共聚物阻垢性能测定方法44-45
  • 3.2.2 阻垢机理探讨方法45-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7
  • 3.3.1 阻垢剂用量对碳酸钙阻垢能力测定46
  • 3.3.2 阻垢剂在不同Ca2+浓度时的防垢能力46-47
  • 3.3.3 时间对阻垢剂防垢效果影响47-48
  • 3.3.4 温度对阻垢剂阻垢率的影响48-49
  • 3.3.5 阻垢剂与其他已工业化防垢剂性能对比49-51
  • 3.3.6 防垢剂对硫酸钙阻垢能力评价51-52
  • 3.3.7 防垢剂对分散氧化铁能力评价52-53
  • 3.3.8 电导率的测定53-54
  • 3.3.9 Zeta电位测定54-55
  • 3.3.10 X-射线分析法55-56
  • 3.3.11 晶体形态扫描电镜分析56-57
  • 本章小结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附录 1 碳酸钙阻垢剂评价方法66-68
  • 附录 2 硫酸钙阻垢剂评价方法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成凤,李义久;共聚物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02年18期

2 李艳丽,周柏青,施有弟,王晓伟;反渗透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4年03期

3 张冰如,欧阳清华,李风亭;快速评价反渗透专用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实验技术[J];膜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4 李冬,董鸿志,张利辉,郭茹辉,张彦河,田彩莉,刘振法;聚合物阻垢剂研究进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石华前;夏世斌;;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性能研究及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4期

6 舒红英;唐星华;覃毅;;无磷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6年03期

7 蒋皎梅;陈国松;张红漫;张之翼;;循环冷却水中阻垢剂用量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7年01期

8 李伟超;吴晓东;刘平;张贵才;葛际江;;油田用阻垢剂评价研究[J];钻采工艺;2007年01期

9 张洪利;梅超群;赵秋伶;刘志强;;国内阻垢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学工程师;2007年04期

10 田彩莉;姜红静;杨维之;刘振法;高玉华;;适用于高硬度水质的反渗透阻垢剂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彩莉;刘振法;高玉华;吴运娟;;一种新型环保高效反渗透阻垢剂[A];2008年中国精细化工协会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蓉蓉;陈浩;李建玺;姜国策;张小刚;郭焱;;海水循环冷却系统阻垢剂单体阻垢性能试验研究[A];2008年中国精细化工协会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吉卫;;一种绿色环保高效膜用阻垢剂[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福兵;;“环境友好”可生化降解的新型增强型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的研究[A];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靳晓霞;王会;滕厚开;;有机膦类阻垢剂抑制硫酸钙垢行为的研究[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霍宇凝;陆柱;;聚合物阻垢剂研究进展[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7 李凡修;辛焰;陈武;;共聚物类阻垢剂的研制进展[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8 霍宇凝;陆柱;;聚合物阻垢剂研究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周伟生;吕勇;齐登谷;;反渗透膜用阻垢剂的实验室评价[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闫岩;;硅垢阻垢剂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军 于海龙;中铝山东企业研发“新型阻垢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反渗透除污阻垢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刘宽胜;我压缩机阻垢剂跻身国际前列[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刘宽胜;国产碱性阻垢剂保装置低耗稳运[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咏红;聚环氧琥珀酸反渗透阻垢剂绿色化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伟生;反渗透膜用药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3 李本高;炼化装置循环冷却水质特性与水处理效果的关系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曹生现;冷却水污垢对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装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夏明珠;膦酰基羧酸的合成与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诚;绿色膜用阻垢剂的制备与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吴镇;谷氨酸封端聚醚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郑振阳;耐高温防垢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姜红静;环保型反渗透阻垢剂的复配及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5 申战辉;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专用阻垢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冷曼希;新型无磷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7 吴雁;水溶性固体阻垢剂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8 侯振宇;油井高钙、锶、钡环境下高效阻垢剂的制备[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爱江;阻垢剂性能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海凤;新型低磷反渗透膜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2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