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基于中温有机-无机复合导电膜的膜电极组件研制

发布时间:2017-09-12 00:01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温有机-无机复合导电膜的膜电极组件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超质子相变 电导率 膜电极组件


【摘要】: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有机基底,通过热压法和共混法两种方法分别添加硫酸氢铯CsHSO_4质子导体和硫酸氢铯复合氧化铝CsHSO_4-Al_2O_3复合质子导体,制备成PVDF/CsHSO_4、PVDF/CsHSO_4-Al_2O_3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并对复合膜进行性能探究。然后用手工刷涂法,手动喷涂法和精密超声喷涂法三种方法分别制备电极,对其性能进行探究。最后,经过不同的热压工艺参数的设置,将复合膜和电极组装成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用燃料电池测试站测得MEA的电池性能,优化热压工艺的最佳参数。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热压法和共混法两种方法制备的PVDF/CsHSO_4复合膜均保持了CsHSO_4晶体结构,而PVDF/CsHSO_4-Al_2O_3复合膜在制备过程中,绝大多数的CsHSO_4晶体和介孔Al_2O_3粉末反应生成了硫酸铝铯CsAl(SO_4)_2·12H_2O;PVDF/CsHSO_4复合膜和PVDF/CsHSO_4-Al_2O_3复合膜的电导率在100℃-180℃之间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PVDF/CsHSO_4复合膜在144℃左右出现了倍增现象,最高可达10-4 S/cm。(2)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发现精密超声雾化喷涂仪的最佳参数为:高度为35mm、流量为2 ml/min和气压为30 psi。超声喷涂仪的使用,使Pt/C的利用率可达65%,与传统手工刷涂法对Pt/C的利用率提高了三倍。超声喷涂仪制备的电极表面催化剂分散均匀,没有微孔洞和裂纹,并且减小了催化剂的团聚现象。超声喷涂仪制备的电极用于Nafion质子交换膜,极大的优化了电池的性能。(3)对于PVDF/CsHSO_4复合膜和PVDF/CsHSO_4-Al_2O_3复合膜与电极热压成MEA的最佳热压参数为:145℃,7 MPa,120 s。在中温(100℃-170℃)环境下,PVDF/CsHSO_4复合膜MEA和PVDF/CsHSO_4-Al_2O_3复合膜MEA的性能优于Nafion膜MEA。热压法制备复合膜MEA的性能优于共混法制备复合膜MEA,其最大开路电压为0.7 V,最大功率密度为15 mW/cm2。
【关键词】: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超质子相变 电导率 膜电极组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TM911.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33
  • 1.1 引言14
  •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4-30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14-17
  • 1.2.2 质子交换膜选材17-23
  • 1.2.2.1 全氟磺酸膜18-19
  • 1.2.2.2 磺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膜19
  • 1.2.2.3 固体酸膜19-20
  • 1.2.2.4 有机无机复合膜20-23
  • 1.2.3 催化剂层的研究进展23-26
  • 1.2.3.1 催化剂组分选择23-24
  • 1.2.3.2 传统催化剂层的制备方法24
  • 1.2.3.3 薄层电极法24-25
  • 1.2.3.4 真空溅射沉积法25
  • 1.2.3.5 电化学还原法25
  • 1.2.3.6 超声波雾化喷涂法25-26
  • 1.2.4 气体扩散层的研究进展26-28
  • 1.2.4.1 气体扩散层的制备工艺27-28
  • 1.2.5 膜电极优化进展28-30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30-33
  • 1.3.1 研究目的30-31
  • 1.3.2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31-33
  • 1.3.2.1 研究思路31
  • 1.3.2.2 研究内容31-33
  • 2 实验部分33-40
  • 2.1 实验材料与制备33-37
  • 2.1.1 实验药品33-34
  • 2.1.2 实验仪器34-35
  • 2.1.3 CsHSO_4的制备35
  • 2.1.4 介孔Al_2O_3的制备35-36
  • 2.1.5 复合质子导体 CsHSO4-Al_2O_3 的制备36
  • 2.1.6 质子交换膜Nafion-117 的质子化处理36-37
  • 2.2 表征测试37-40
  •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37
  • 2.2.2 热重-差热同步(TG-DSC)分析37
  • 2.2.3 扫描电镜(SEM)分析37
  • 2.2.4 电导率测试37-39
  • 2.2.5 电池性能测试39-40
  • 3 质子交换膜制备工艺研究40-53
  • 3.1 引言40-41
  • 3.2 PVDF/CsHSO_4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分析41-43
  • 3.3 复合膜的外观分析43-45
  • 3.4 复合膜的结构分析45-46
  • 3.5 复合膜的热稳定分析46-48
  • 3.6 膜的微观形貌分析48-49
  • 3.7 复合膜的电导率测试49-52
  • 3.8 本章总结52-53
  • 4 催化层制备工艺研究53-60
  • 4.0 引言53
  • 4.1 精密超声雾化喷涂仪的最佳参数探究53-55
  • 4.2 不同的电极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利用率及性能对比探究55-59
  • 4.2.1 不同方法制备的电极的Pt/C利用率和Pt载量对比56-57
  • 4.2.2 不同方法制备的电极形貌表征57-58
  • 4.2.3 不同方法制备的电极制备成MEA的性能比较58-59
  • 4.3 本章总结59-60
  • 5 质子交换膜电极组件热压工艺的研究60-69
  • 5.1 引言60-61
  • 5.2 基于复合膜的MEA热压参数探究61-65
  • 5.2.1 MEA的热压61-62
  • 5.2.2 热压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对比62-63
  • 5.2.3 热压压强对开路电压的影响对比63-64
  • 5.2.4 热压时间对开路电压的影响64-65
  • 5.3 PVDF/ CsHSO_4膜、PVDF/ CsHSO_4-Al_2O_3膜和Nafion膜电池性能比较65-66
  • 5.4 热压制膜法和共混制膜法对电池性能影响66-68
  • 5.5 本章总结68-69
  • 6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本文研究总结69-70
  • 6.2 研究创新点70
  • 6.3 本文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8
  • 作者简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雪;张雄福;刘海鸥;王同华;王金渠;王安杰;;新型炭基-沸石复合膜材料的合成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年S1期

2 武春瑞;张守海;杨大令;蹇锡高;;耐高温复合膜的制备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尝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3 康启来;;复合膜检测的取样技巧[J];印刷世界;2007年02期

4 兰俊杰;马莺;;高直链玉米淀粉基复合膜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2期

5 王振成;张海滨;金伟;;炭/硅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4期

6 李新利;蒋炜;梁斌;;钯铜复合膜透氢性和稳定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07期

7 邱增英;钟世安;;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李小瑞;沈一丁;李刚辉;赖小娟;;疏水化淀粉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9 毛庆辉;毛志平;;酚酞型聚芳醚砜/蛭石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何群华;;碱醇体系下铝塑复合膜的铝塑分离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礼平;资名扬;胡碧君;温其标;;天然高分子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富;左丹英;操建华;朱宝库;徐又一;;有机/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3 刘庆岭;王同华;张志国;梁长海;郭洪臣;邱介山;曹义鸣;;新型炭/T型分子筛复合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4 李安武;熊国兴;谷景华;郑禄彬;;金属陶瓷复合膜的制备[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范晓丹;张襄楷;徐廷献;;烟气脱硫用γ-Al_2O_3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6 雷启福;钟世安;杜邵龙;彭密军;周春山;;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合成及其拆分性能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丹;徐海生;王斌;杨昌正;;氧化铝-高分子多孔复合膜[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许振良;;分子印迹复合膜制备及其手性药物分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苗睿瑛;方勇;唐玲;李建玲;王新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离子液体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玉军;孙斌;孙本惠;亨利·劳伦斯;;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结构与性能可控的超薄复合膜的成膜机理(英文)[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铝包;复合膜在我国医药软包装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孙志明;复合膜质量控制[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林其水;复合膜生产中两种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N];中国包装报;2008年

4 罗小明;2010软包装复合膜加工技术交流会在庵埠结束[N];中国包装报;2010年

5 孙平;生产复合膜应关注环保[N];中国包装报;2003年

6 巩海江 赵佩星 鹿晓红;广生药用铝箔复合膜项目昨日竣工投产[N];晋中日报;2010年

7 科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发展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川文;复合膜生产工艺日趋完善[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李;山东全面推行食盐复合膜小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2年

10 晓英;药品包装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会见;TDPA改性BaTiO_3/PVDF介电复合材料的储能及电子辐照损伤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董峰;基于果蔬包装的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连军;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平板复合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林志峰;无机及有机材料复合膜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武春瑞;杂萘联苯聚醚酰胺超滤膜及其复合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宇峰;超低压高通量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聚砜纳滤复合膜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7 魏菊;杂萘联苯聚醚砜酮超滤膜及其复合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马静;生物粘合启发下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与酯化反应强化[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明明;抗氧化耐酸分离CO_2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安然;导电高分子复合膜材料及其电化学器件[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美玲;无水磷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及乙酰化改性[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吴艳;聚乳酸/聚己内酯/百里香酚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瑞麟;纳米TiO_2/Ag~+/壳聚糖膜制备及保鲜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张华超;壳聚糖/牛蒡提取液复合膜制备及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朱军勇;高通量、耐污染荷电纳滤复合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林长生;SiO_2/Al_2O_3/PET复合膜的制备及其透湿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金玉家;具有“三明治”结构的TS-1-Pd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8 顾佳丽;氧化锰/PTFE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和催化性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周绸缪;PIP/TMC复合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小分子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李悦玮;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3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33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