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循环加卸载动态损伤演化推移分析及损伤值估计模型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循环加卸载动态损伤演化推移分析及损伤值估计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循环加卸载 动态损伤 声发射 损伤推移
【摘要】:利用多功能三轴仪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混凝土循环加卸载试验,对声发射信号与应力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声发射撞击数的角度对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只含循环次数的单参数损伤值估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变速率下,混凝土损伤演化的路径各不相同,当应变较小时,混凝土前期损伤累积程度较大,后期平缓,出现水平段;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混凝土损伤演化路径前移,后一种应变速率相对于前一应变速率所对应的损伤推移值随着累计残余应变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累计残余应变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相邻2种应变速率对应的损伤推移程度在不断减弱;混凝土循环加卸载损伤演化规律具有三阶段损伤模式,统计密度函数能较好地反映循环加卸载损伤演化规律。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混凝土 循环加卸载 动态损伤 声发射 损伤推移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处于地震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往往承受来自正反2个方向的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受力特点、变形特点以及破坏特征都与其他荷载类型作用时不同。由于循环加卸载试验对试验设备及相关的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维贤;韧性损伤演化描述的一种工程模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黄旭升,陈江瑛,王礼立;钢纤维砼的动态损伤演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亮;刘建锋;王春萍;刘健;苏锐;王驹;;压缩应力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特征及其对渗透性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李冬生;匡亚川;胡倩;;自愈合混凝土损伤演化声发射监测及其评价技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李术才,朱维申;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1997年05期
6 王慧;吕国志;张有宏;;铝合金腐蚀损伤演化数学模型[J];航空学报;2007年06期
7 谢和平;高峰;;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8 程光旭,韦玮,李光哲;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演化的两阶段模型[J];机械工程材料;2000年05期
9 彭瑞东;谢和平;鞠杨;;砂岩拉伸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与损伤演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10 刘立;朱文喜;路军富;梁伟;李月;;层状岩体损伤演化与应变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伟;L.Mishnaevsky;P.Brφndsted;谭金彪;桂乐乐;胡翠平;严红莲;叶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演化的电镜实时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树光;孙杨;张向东;;动荷载作用下辽西冻风积土的损伤演化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仲;黄华斌;魏宏艳;白生宝;张德俭;;复合材料T型单元损伤演化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李铁英;石治峰;雷宏刚;张善元;;金属材料损伤描述及损伤演化[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5 李立云;杜修力;李亮;廖维张;;砂性土体损伤弹塑性动力本构中的损伤演化[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李根;李连崇;唐春安;唐世斌;王振;;岩石流固/热固作用下损伤演化并行分析系统及应用[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陆明富;郝圣旺;汪海英;夏蒙棼;柯孚久;白以龙;;双轴加载下混凝土损伤演化诱致灾变破坏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刘定;童小燕;王景深;姚磊江;程起有;;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损伤演化本构模型的建立[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叶笃毅;徐元东;肖磊;陈胤正;;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研究304不锈钢疲劳早期损伤演化[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罗景润;李大红;张寿齐;赵方芳;赵玉华;;简单拉伸下PBX的损伤测量及损伤演化[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海纳;突出煤粉孔隙损伤演化机制及其对瓦斯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范端;延性金属材料动态损伤演化的微细观表征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皓;准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实验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蒋东;工程材料的损伤演化表征和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旭;SiC_(3D)/Al复合材料损伤演化机理及抗弹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棋;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演化试验研究及性能评估方法[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孙亚军;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类岩石材料损伤演化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晓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路面的损伤演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俊;基于压汞试验的水泥固化土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邓晓平;循环加卸载下砂岩损伤演化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6 陆冰洋;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几何行为特征及其分形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陈耀坤;应力状态对金属材料损伤演化和断裂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涛影;高渗压下裂纹岩体断裂损伤演化机制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正一;弹脆性岩石损伤演化的细观数值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忠孝;应力状态相关的混凝土动态损伤演化规律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5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3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