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硫化钼复合纳米阴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电析氢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二硫化钼复合纳米阴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电析氢性能的研究
【摘要】:环境污染和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电解水制氢在妥善解决可再生能源产生电能不易存储这一难题的同时,又能大规模的利用地球丰度最多的水资源来生产干净、可再生、无污染的氢能,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产氢方式。考虑到电解水制氢过程中过高的析氢过电位使得电能消耗太高,因此,大力研发低过电位的析氢阴极材料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贵金属(尤其是铂)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析氢阴极材料,但是受到地球含量太低和价格昂贵这两个条件的制约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因此,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设计合成高活性的非贵金属析氢阴极材料上。近来,二硫化钼(MoS2)被认为是最好的替代贵金属的非贵金属阴极材料,但考虑到其片层之间电子迁移率太低,导致其导电性差,并且析氢活性位点较少(二硫化钼的析氢活性位点在其边缘位置处)等缺点,设计合成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二硫化钼阴极材料是目前最热点的课题之一。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采用水热法和化学还原的方法将纳米铜颗粒和二硫化钼纳米花(MoS2NFs)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对其电析氢性能进行了研究。2:采用化学还原以及水热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负载纳米铜颗粒(Cu NPs)后包裹薄层无定型二硫化钼(MoS2),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析氢性能。3:采用超声剥离的方法将二硫化钼量子点(MoS2 QDs)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制备出了一种高析氢活性的阴极材料。电化学实验的结果表明上述几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析氢活性(包括大的阴极电流密度,低的塔菲尔斜率值和起始析氢电位)和高的稳定性。为设计合成非贵金属电析氢阴极材料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关键词】:二硫化钼 碳材料 阴极材料 析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11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8
- 1.1 化石燃料的供需现状9
- 1.2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9
- 1.3 氢能9-10
- 1.3.1 主要的产氢方式10
- 1.4 水的电解10-14
- 1.4.1 析氢反应的基本原理11-13
- 1.4.2 衡量析氢阴极材料优劣的特征参数13-14
- 1.5 电解水制氢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问题14-20
- 1.5.1 非贵金属阴极材料的研究14-18
- 1.5.2 贵金属阴极材料的研究18-20
- 1.5.3 杂原子掺杂的纳米碳材料20
- 1.6 论文设想20-21
- 1.7 参考文献21-28
- 第二章 非贵金属阴极催化剂Cu-MoS_2/rGO的合成及析氢性能的研究28-43
- 2.1 绪论28-29
- 2.2 试验部分29-31
- 2.2.1 试剂29
- 2.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29
- 2.2.3 制备MoS_2/rGO复合材料29-30
- 2.2.4 制备Cu-MoS_2/rGO复合阴极材料30
- 2.2.5 工作电极的制备30
- 2.2.6 电化学测试30
- 2.2.7 材料的结构表征与电化学表征30-31
- 2.3 结果与讨论31-39
- 2.4 小结39-40
- 2.5 参考文献40-43
- 第三章 MWCNTs@Cu@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析氢性能的研究43-59
- 3.1 绪论43-44
- 3.2 试验部分44-46
- 3.2.1 试剂44-45
- 3.2.2 酸处理多壁碳纳米管45
- 3.2.3 制备MWCNTs@Cu载体材料45
- 3.2.4 制备MWCNTs@Cu@MoS_2和MWCNTs@MoS_2阴极材料45
- 3.2.5 工作电极的制备45
- 3.2.6 电化学测试45-46
- 3.2.7 材料的结构表征与电化学表征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5
- 3.4 小结55-56
- 3.5 参考文献56-59
- 第四章 高活性阴极催化剂MoS_2/RGO的合成及其析氢性能的研究59-76
- 4.1 绪论59-60
- 4.2 试验部分60-62
- 4.2.1 试剂60
- 4.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60
- 4.2.3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60-61
- 4.2.4 MoS_2 QDs和MoS_2 NFs的制备61
- 4.2.5 MoS_2 QDs/RGO,MoS_2 NSs/RGO和MoS_2 NFs/RGO的制备61
- 4.2.6 工作电极的制备61
- 4.2.7 电化学测试61-62
- 4.2.8 材料的结构表征与电化学表征62
- 4.3 结果与讨论62-71
- 4.4 小结71-72
- 4.5 参考文献72-76
- 结论76-77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叶炜;;镍硫钴析氢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1年06期
2 王梅丰,李国希,靳九成,黄桂芳,吴翠兰,史维东,周迭辉;离子束修饰提高钛阴极析氢活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3 曹寅亮;王峰;刘景军;王建军;张良虎;覃事永;;镍硫析氢活性阴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电催化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4 李贺,姚素薇,张卫国,王宏智;电化学技术制备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07期
5 何捍卫;刘红江;刘芳;周科朝;;泡沫镍基镍硫合金涂层形貌、结构和析氢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1期
6 张晋衡,张惠元;一种新型析氢电极的制备方法[J];化学世界;1980年06期
7 李爱昌,李健飞,任宁,刘爽;硅电极表面镍钨磷合金电沉积及其析氢性能[J];材料保护;2004年11期
8 李友遐,高诚辉,林有希,柳丽娜;非晶态镍磷镀层析氢阴极活性的控制与机理[J];材料保护;2004年01期
9 李克锋,王为,鞠峰钱文鲲;电化学技术制备高效析氢电极[J];电镀与精饰;2004年01期
10 谢正伟;何平;王薇;戴可;杜利成;;电沉积析氢电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峰;王为;;高性能析氢电极的研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远明;武繁华;李伟善;;锌和铋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析氢行为比较[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张卫国;姚素薇;赵转清;龚正烈;;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晶Ni-W-P/p-Si电极及其催化析氢特性[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钱文鲲;王为;;二元镍基合金镀层析氢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赵转清;张卫国;姚素薇;龚正烈;;p-Si上电沉积Ni-Mo合金及其光电催化析氢性能[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肖日松;杜立群;刘海军;褚德南;刘冲;;微电铸的析氢现象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吴映辉;唐和清;;Ni-P-纳米TiO_2复合镀层的析氢电催化性能[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赵雪;朱慧;杨帆;杨秀荣;;在表面活性剂"水中剥离MoS_2用作析氢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9 冯永超;魏子栋;刘勇;陈四国;尹光志;;脉冲电沉积Ni-P合金析氢电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萍;唐致远;宋全生;;稀土元素对Ni-Mo合金电极析氢性能的影响[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寅亮;高活性镍基析氢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碱性条件下析氢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张卫国;催化析氢活性阴极设计、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04年
3 元勇军;金属铱配合物在光致析氢中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袁铁锤;电沉积Ni-S合金析氢阴极材料及析氢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攀;多孔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析氢电催化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璐;NiCu合金和聚AMT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于跃;碱性水电解析氢复合阴极的制备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何永伟;平板与多孔状镍基改性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马清璇;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及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丰;基于二硫化钼复合纳米阴极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电析氢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刘斌;几种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谢正伟;镍基电催化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春松;氯碱工业用析氢活性阴极的制备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徐超;碱性电解水析氢电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1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7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