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DF分离膜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种PVDF分离膜的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因过程具有节能高效、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同时又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物质净化、浓缩、分离等方面。聚偏氟乙烯(PVDF)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制备过程较容易,成为制备分离膜的良好材料。但PVDF材料表现为强疏水性,这会导致PVDF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容易使膜污染,使膜使用的次数变少,从而制约了PVDF膜的应用。制备具有较好亲水性能的PVDF分离膜是改善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利用碱处理和接枝具有亲水基团单体方法提高PVDF大分子亲水性,并将其制备成亲水性PVDF分离膜。本文采用溶液化学接枝法成功制备了一种PVDF亲水分离膜。首先用原硅酸钠对PVDF大分子链进行碱处理,在PVDF大分子链上引入双键和氢氧根,然后以含亲水环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在PVDF大分子链上接枝PGMA侧链,得到PVDF-g-PGMA大分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PVDF大分子亲水性。最后以聚丙烯无纺布作为支撑膜,通过溶液浇铸法得到PVDF-g-PGMA分离膜。本研究对PVDF分离膜制备条件进行了考查,包括引发剂和单体用量、烘膜温度、PVDF浓度等,同时对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PVDF分离膜纯水通量、聚乙二醇(PEG)-20000截留率、吸水率、膨胀率及孔隙率进行了测量,并主要依据分离膜纯水通量和对聚乙二醇-20000截留率数值,确定膜较佳的制备条件。本文还采用红外光谱(IR)对PVDF分离膜上下表面基团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热失重曲线(TGA)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别对PVDF分离膜表面及截面形貌、热稳定性及结晶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MA浓度为30.7g·L-1,BPO浓度为12.9g·L-1,引发接枝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5℃和4h,烘膜温度及时间分别为80℃和6h时,得到的PVDF分离膜综合性能较好,该分离膜纯水通量为75.8L·m-2·h-1,PEG-20000截留率为100%。PVDF分离膜在制备过程中,接触玻璃板一面比接触空气一面更光滑致密,孔隙分布更均匀。该分离膜为半结晶状态,在水和盐酸溶液中均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在双氧水溶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在碱溶液中稳定性稍差。
【关键词】:PVDF 分离膜 化学接枝法 截留率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51.8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分离膜9
- 1.1.1 膜的定义9
- 1.1.2 膜的分类9
- 1.2 膜分离技术9-11
- 1.2.1 膜分离过程的定义10
- 1.2.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10-11
- 1.2.3 膜分离过程的分类11
- 1.3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11-13
- 1.3.1 纤维素衍生物类12
- 1.3.2 聚砜类聚合物12
- 1.3.3 含氟聚合物类12-13
- 1.3.4 聚酰胺类高分子材料13
- 1.3.5 聚酯类高分子材料13
- 1.4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研究现状13-18
- 1.4.1 聚偏氟乙烯(PVDF)13-14
- 1.4.2 PVDF分离膜14
- 1.4.3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制备方法14-16
- 1.4.4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亲水改性方法16-18
- 1.5 论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PVDF分离膜的制备方法20-27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20-21
- 2.1.1 实验药品20-21
- 2.1.2 实验仪器21
- 2.2 PVDF分离膜的制备21-23
- 2.2.1 PVDF分离膜的碱处理21
- 2.2.2 PVDF分离膜的制备21-23
- 2.3 膜的性能测试与表征23-27
- 2.3.1 水通量的测试23
- 2.3.2 截留率测试23-24
- 2.3.3 膜吸水率和膨胀率的测量24-25
- 2.3.4 膜化学稳定性测量25
- 2.3.5 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25
- 2.3.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25
- 2.3.7 热稳定性分析25-26
- 2.3.8 X射线衍射分析26
- 2.3.9 孔隙率测试26-27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27-48
- 3.1 PVDF分离膜照片27-28
- 3.2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28
- 3.3 分离膜的制备和性能测试28-41
- 3.3.1 膜水通量及截留率测试条件的建立29-30
- 3.3.2 10% PVDF溶液体系成膜研究30-36
- 3.3.3 12% PVDF溶液体系成膜研究36-38
- 3.3.4 烘膜温度对PVDF分离膜性能的影响38-39
- 3.3.5 PVDF浓度对PVDF分离膜性能的影响39-40
- 3.3.6 PVDF分离膜对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截留率40-41
- 3.4 膜的表面形貌41-44
- 3.5 膜的热稳定性分析44-45
- 3.6 膜XRD分析45-46
- 3.7 PVDF分离膜化学稳定性46-48
- 第4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可从海水制取工业用纯净水的分离膜[J];科技导报;1987年04期
2 于德才,洪广言;无机分离膜的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1990年04期
3 郑世沛;;工业分离膜的开发和应用趋势[J];材料导报;1990年01期
4 卓宗一;;分离膜技术[J];化学世界;1991年04期
5 张华民,王志群;无机分离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Ⅰ.无机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1期
6 张有谟;分离膜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现代化工;1995年07期
7 陈观文;日本分离膜产业的现状(二)[J];膜科学与技术;1996年04期
8 袁文辉,叶振华;无机分离膜的进展[J];广东化工;1996年02期
9 黄永前,郑昌琼;无机分离膜与环境保护[J];环境工程;1998年02期
10 郑领英;膜分离与分离膜[J];高分子通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士宾;宋新生;方亚峰;倪志伟;谭文锋;;化工分离膜的研制开发[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卫;;新型氧化物-金属混合导体氢分离膜的制备与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汪锰;吴礼光;莫剑雄;高从X&;;氧化还原引发接枝—填充聚合制备环境响应型分离膜[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孟广耀;董强;刘杏芹;彭定坤;;无机多孔分离膜的若干新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艳勋;张鑫巍;栗广勇;;有机蒸气分离膜的工业应用[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娟;王孝军;张刚;杨杰;;高性能聚芳硫醚砜分离膜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喻维民;;天然气净化分离膜的统计检验[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张庆磊;吕晓龙;刘娟娟;武春瑞;贾悦;王暄;陈华艳;高启君;;聚偏氟乙烯血液分离膜的制备和透析性能评价[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黄恒梅;王孝军;杨彬;陈广玲;杨杰;李光宪;;聚砜类分离膜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10 张庆磊;吕晓龙;刘娟娟;武春瑞;贾悦;王暄;陈华艳;高启君;;聚偏氟乙烯血液分离膜的制备和透析性能评价[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启兵;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中心获准组建[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晔;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江苏组建[N];科技日报;2012年
3 中国膜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王继文;分离膜产业亟待规范[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华信;无机分离膜技术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张国华;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天津成立[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吴巧君;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津成立[N];天津日报;2008年
7 李晓岩;新工艺突破分离膜技术瓶颈[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金雪华;纪念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启动50周年大会召开[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汪伟;发展膜科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天津日报;2008年
10 ;“分离膜高效连续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文;高性能与高稳定性致密陶瓷氢分离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朱云庆;臭氧催化功能陶瓷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振刚;基于聚丙烯腈的分离膜制备与酶固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代正伟;聚丙烯分离膜的亲水化[D];浙江大学;2010年
5 聂富强;丙烯腈/马来酸共聚物分离膜的制备及表面改性[D];浙江大学;2004年
6 谭明;神经网络优化分离膜制备条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海民;功能性TiO_2纳米结构分离膜及电极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黄华;双相复合氧分离膜的相转化流延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韩润林;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沈江南;固载促进传递CO_2分离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华宝;高通量纤维素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2 何文娟;强化CO_2分离膜选择透过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马子健;小分子胺和MOFs分别改性聚乙烯基胺制备高性能CO_2分离膜[D];天津大学;2014年
4 姜艳;高温硅基陶瓷分离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吴佳佳;一种PVDF分离膜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红柳;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分离膜的制备及选择透过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卢兴洁;重金属废水净化用分离膜的研制[D];济南大学;2014年
8 赵志鹏;醇和水分离膜材料的分子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瑞云;氧化石墨烯对聚合物分离膜的亲水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余常友;光催化改性PVDF分离膜制膜设备设计及分离膜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3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873479.html